APP下载

高职院校生源状况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

2019-11-25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秀芹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生源院校职业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秀芹

1 高职院校生源现状分析

1.1 生源结构及其特点

高职教育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而发展的。如今,高职院校正面临着生源问题的挑战,生源数量持续减少,生源结构日益复杂。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为普通高考、自主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等4类。

(1)普通高考。该类生源为参加普通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这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生源。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高职学生大都是考生中成绩相对较差的,该类生源学生常会有一种失落感,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但也有一部分因高考失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想通过刻苦学习,利用专转本、专升本的途径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

(2)自主招生。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是由高职院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前通过院校的综合评价体系,自主命题、考试、评卷、面试、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该模式不仅能有效减轻高职院校的招生压力,也给文化成绩较差却有一定特长的考生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该类生源中部分学生具有艺术、体育等专长,性格活泼,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但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希望得到平等对待。

(3)对口单招。对口单招是面向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等招生的模式。该类生源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思维活跃、个性较强,但因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较差,课堂管理有一定难度。

(4)注册入学。注册入学是江苏省从2011年起在高职院校实行的一种招生方式,分别在对口单招和高考统招后进行。未被高考统招录取的学生才会参加注册,注册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低于正常招生资格线分数。注册学生往往自律性较差,对自己要求不高,不爱学习,领悟力较差,反应迟缓等,知识的传授存在一定难度。

1.2 生源主要特征

高职生源的多元化使得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差异化、个性化较明显,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生源的主要特征如下。

(1)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求知欲望不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有的学生甚至表示不喜欢学习或有厌学情绪。

(2)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欠佳,学习缺乏计划性和持续性,对大学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极不适应,自学能力、学习效率、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互动能力等均有待提高。

(3)学生思想活跃、灵活好动、动手能力较强,但学习认知与探究的能力偏差,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社会定位较为迷茫,难以感受学习的乐趣,难以拓展理论知识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深度和所能达到的高度也就受到较多限制。

(4)学生在志愿者精神、文艺活动及社团参与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1.3 生源质量下降的原因

造成生源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适龄人口逐年减少。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生源减少的“多米诺骨牌”逐渐从小学传导至高等院校。

(2)本科院校持续扩招。受高校扩招政策影响,本科院校连续多年大规模扩招,抢占了大批专科生源。虽然扩招政策有提高高中升学率、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等优点,但却压缩了高职生源的空间,加之依托本科院校办学的新兴独立学院近些年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生源的争夺,使高职院校在生源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高职生源数量不断“缩水”。

(3)出国留学热。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呈阶梯式快速增长。国内越来越多的中高收入家庭将孩子送至国外社会声誉、教育资源、教学水平等较优越的高校学习深造,且留学人员低龄化现象日益明显,这势必会对国内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生源产生影响。

(4)学生对高职院校及自我的认同感较低。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职业院校比普通院校层次低、专业对口率低、职业稳定性不高,高职毕业生难以与本科毕业生公平竞争,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同时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自愿放弃参加高考、自愿放弃志愿填报、自愿放弃报到注册的“三放弃”现象日趋普遍,直接加剧了高职生源的减少。

(5)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欠佳,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陈旧,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软硬件资源不足且落后,实训基地数量与种类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等问题,削弱了高职院校对考生的吸引力。此外,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也极大地挫伤了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的热情,使得不少看不到前途的高中毕业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毕业生,不愿意报考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

2 新生源背景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建设滞后,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关联行业、市场、技术的不断变革,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体系。据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都存在相对滞后现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方式等多年不变,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当今多类型生源的个性差异及多样化教育需求。高职院校应尽快开发适应不同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可灵活组合的课程模块,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2.2 教学对象研究不够,不能因材施教

现如今,很多教师即使意识到生源的变化,仍然不能积极主动去面对和分析问题,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只关注学生群体,而忽视个体差异,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新的生源背景下,作为施教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尊重他们个体的差异,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各院校引进了大量教师,其中大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他们虽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没经过系统的教学训练、没有企业实践经验,整体素质仍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等,才能使理论及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2.4 教学设计缺乏思考,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现如今,在多元化生源背景下,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及创新性等。很多教师缺乏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依旧以自身为主体,学生一味被动地接收知识,被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理想。

2.5 教学手段单一,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学对象的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使得传统的“填鸭式”和“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但这类传统教学方式仍普遍存在于高职院校中。此外,在信息化迅速发展和生源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仅仅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当作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没有较好地选择和恰当地应用,发挥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 新生源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对策

3.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在新的生源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迎合受教对象的变化,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深入推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水平、整体间的差异确定教育教学方案,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喜好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依据学生的职业素养确定教学模式等,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质量。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各高职院校应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用人机制,按照职业教育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加大引进人才力度,把好人才质量关口,并结合引进人才的专业特点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多方面创造条件,培养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重视“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输送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可以聘用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3 迎合生源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资源

根据当前高职生的学情特点,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引入人才培养过程是必然趋势。要建设慕课、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多项新模式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文本、图像、微课、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满足学生对远程学习、移动学习等全新学习方式的需求;要不断推进学校教学与教学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3.4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精心开展教学设计

要想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转化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和实践,多角度、全方位融合交叉,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部分,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消化加强、课后提升,提高教学效果。

3.5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应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满足学生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借助各种交互软件实现师生、生生的即时互动;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供学生移动学习、选择性学习;借助多功能教室或实训室,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分组协作等教学方式,讲讲练练、理实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中思。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6 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合理分配理实比例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以实用为导向的职业知识,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以价值为导向的职业观念,以敬业为导向的职业态度和以生存为导向的心理素质。职业学校应加强知识、技能、职场理念、社会生活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分配理实比例。在学时分配上,实践课时应多于理论课时,理论知识应偏重“应用”“够用”,实践课程则要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包含教学实验、岗位实习实训和社会体验等。

猜你喜欢

生源院校职业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