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2019-11-24谭成威林正根
谭成威,林正根
(1.中国计量大学 体育军事部,浙江 杭州 310018;2.沈阳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绩效评价起源于英国的文官(公务员)制度,摒弃不分优劣、一起晋级加薪的西方文官制度,唤醒文官冗员充斥、态度散漫、效率低下的困窘尬景,谱写具有辅助决策、提供方法论、驱动功能三大工具属性的治理新篇章。1887年,美国实行功绩制,加官进禄均以文官考核为据,实现按劳分配、论功行赏。之后其他国家纷纷借鉴与效仿,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官考核制度。因此,最早引入绩效评价的组织应是政府型组织。
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个组织不能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并影响其利益相关者的服务能力,也可能导致管理不善、业绩不佳的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实施全面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指出,要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重点目标、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因此,体育组织绩效评价是加强体育组织问责、提升体育组织绩效,全面深化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响应和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能够为体育组织树立绩效观念,加强绩效管理,提高绩效水平提供借鉴。外界越来越多的压力要求体育组织,以负责和透明的方式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包括区域级、国家级、国际级的一些俱乐部。因此,如何做好体育组织绩效评价成为强化政府行政管理效度、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优化社会组织资源配置的关注热点与重要举措,同时也备受国内外学者青睐成为研究热点。
国外体育组织绩评价研究主要关注政府性体育组织与社会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两大领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MATLAB原理、chelladurai系统观、CSR(企业社会责任)等定性类与TOPSIS方法、库尔特法、工具变量法(IV)等定性类,但总体趋向于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反观国内,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学者才逐渐关注到体育组织绩效评价这一主题,研究领域尚存局限,所用方法也较为落后,与国外研究水平具有较大差距。因此,通过汇整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相关研究,以期能够把握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脉络,为后续国内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建构、视域视角创新、方法工具运用、指标体系建立以及评价模型构建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
1 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1.1 政府性体育组织绩效评价
1.1.1 政府性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方法
O’Boyle认为平衡计分卡BSC、绩效棱柱PP及组织开发工具ODT在政府性体育组织绩效评价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1]。Allameh等利用EFQM业务卓越模型与SEM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知识共享对体育组织绩效的影响,旨在为管理者如何提高体育组织绩效提供相关启示[2]。Pourakbar等借助TOPSIS法计算出体育部门的效率排名,评出最佳和最差的部门[3]。Pourakbar等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从公共体育、锦标赛、教育和发展部门选择投入与产出指标,对伊斯法罕省21所体育教育部门的绩效展开分析[4]。Millar等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干预实验设计,从3个时间度量(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中选取3个结果变量(学习、个人绩效、组织绩效)和3个中介变量(迁移动机、培训设计、组织气氛)[5]。Pieters等借助社会网络理论方法与有序Logit回归模型,估计出3个层次的有序模型:模型1只包含控制变量,并设置可以对其他模型进行评估的基线;模型2包含了控制变量以及衡量体育组织数量的纽带;模型3中包含以往讨论过的所有控制变量和网络嵌入措施[6]。
1.1.2 政府性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O’Boyle认为复杂的治理结构、各种利益相关者以及合作伙伴的能力与意愿影响着国家性体育组织绩效管理[1]。Allameh指出知识共享(显性与隐性)对体育组织绩效有显著影响[2]。Pourakbar等发现伊斯法罕省各体育组织部门平均有效率为85%,对体育组织有效率影响依次为开发建设活动(52%)、锦标体育领域(62%)、教育领域(66%)和公共体育领域(76%)[4]。Fernández等研究发现训练实践、奖励、沟通和选择与组织绩效间呈正相关[7]。Papaioannou等以影响组织绩效的政府资助与奥林匹克两大基础变量的分析为依据,考察人力资源授权在希腊体育联合会的影响程度[8]。Millar等通过分析培训迁移对国家体育组织绩效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培训迁移的主要结果,个人表现是培训迁移的次要结果,组织绩效是培训转移的三级结果[5]。Pieters等测试了网络嵌入数量与质量对运动赞助的影响,发现资金引入决定着体育组织的规模,并指出网络嵌入有益于体育组织商业绩效[6]。Eshraghi等发现伊斯法罕省体育机关沟通渠道不开放、存在人际冲突,大多数参与者以非正式的方式评估沟通[9]。
1.1.3 政府性体育组织绩效改进策略
O’Boyle以首席执行官的观点,为澳大利亚国家壁球体育组织制定绩效管理框架,以反映战略计划的优先事项[1]。Winand等通过优先权与组织(奥林匹克体育管理机构)绩效的比较,确定出维持组织、改进组织、保持组织、无法维持组织四个战略方向[10]。Arnold等建议从建立一个方法、理解团队中的角色、发展情境意识、提高个人技能以及加强人际关系五方面提高国家体育组织领导者与管理者的领导力与竞技体育管理能力[11]。Millar等认为培训迁移理论能够提高国家体育管理者及组织绩效,并指出投资对国家体育组织人力资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Pieters等建议网络嵌入体育组织绩效,扩大体育组织规模,提升体育组织绩效,解决体育赞助方面的问题[6]。Emmanuel Bayle等提出国家体育管理机构绩效分析框架,以理清适应战略、管理及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清晰地理解国家体育管理机构的战略、管理与实践部署[12]。
总的来看,国外政府性体育组织绩效评价能够使用公开的统计数据得出定量化的结果,增加研究成果的效度与信度。也就是说以定量分析为主,兼具定性分析,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是后续研究的必然态势。从研究内容而言,国外学者主要聚焦于政府体育组织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探讨提升政府体育组织绩效之法。凡事必有利弊,运用方法学可以将很多定性问题定量化,可以增强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但是避免不了所选方法本身所存在的弊端,如数据包络分析法仅考虑初始投入与产出,忽视评价过程的其他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法对样本量要求很大,而且无法解释因果关系;TOPSIS法中Ci只能反映各评价对象内部的接近度,并不能反映与理想的最优方案的相近程度;平衡计分卡法无法处理难以量化的指标,而且稳定性较差,只要组织战略或者结构变更的时候,都需要重新调整,成本太高。
1.2 社会性体育组织绩效评价
1.2.1 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
1.2.1.1 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方法 Fernandez等采用演绎与归纳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周转效率和组织维护)研究曼彻斯特联合足球俱乐部离职人员与组织效率之间的关系[13]。Sakinc等运用TOPSIS法和 Spearman’s等级相关系数检定法,分析22家欧洲股票市场上的足球俱乐部的财务绩效[14]。Frost等运用库尔特法,以俱乐部的现场表现作为因变量、以赢得比赛的百分比作为独立变量,旨在找出维多利亚足球联赛(VFL)俱乐部中劳动力市场监管(球员流失)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影响[15]。Breitbarth等运用平衡计分卡法,构建出5个维度(政治、经济、法律、伦理以及情感)的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企业社会责任(CSR)测量模型[16]。Mondello等选取2000—2002年全国足球联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辅之固定与随机效应模型,对职业足球团队组织绩效实施经济学分析[17]。Benson等运用验证性分析与多水平模型,探索出青年优秀运动员凝聚力与团队绩效的关系[18]。Espitia-Escuer等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估了1998—2005年间西班牙职业足球联赛中每支球队的潜力,其投入与产出指标来源于进攻与防守动作[19]。Gerrard运用资源利用模型,分析了影响球队当前体育资源禀赋的因素,并评价了团队利用运动资源的效率[20]。Veerle De Bosscher等认为评价竞技体育学校的有效性需要量身定制、特定的运动方法[21]。Lewis运用DEA两阶段模型与DEA网络模型,对美国职棒大联盟球队的效率进行测量[22]。Perck等运用摩根实验衡量体操俱乐部是否因为质量管理体系而变得更加同构[23]。
1.2.1.2 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Fernandez等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人事变更率(周转过程)与团队绩效(群体效率)成倒U形关系,离职率的降低对组织的效率有积极影响,并预测出营业额和绩效之间的倒U形关系[13]。Sakinc等分析出足球俱乐部能否成功上市与财务绩效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关系[14]。Frost等指出俱乐部在正规劳动力市场管理团队工资的方式(招聘和支付规则),不足以解释团队绩效的变化,并认为俱乐部发展替代球员的能力对球队表现影响更大[15]。Benson等发现青年运动队的团队绩效与凝聚力之间缺乏双向关系,与群体凝聚力的社会形态与任务形成正相关关系[18]。Mondello等指出影响足球队场上表现的因素为工资分散与薪酬激励[17]。Espitia-Escuer等指出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决定着球队的最终联赛地位[19]。Prinz等发现教练员任期的多样性显著增加自行车团队绩效,技能多样性则降低自行车团队绩效,而年龄、国籍、语言、先前的参与及阶段性获胜则对自行车团队绩效无显著性影响[24]。Lacey等指出客户的信任与忠诚,影响着NBA球队的社会责任(CSR)绩效[25]。Perck等认为质量保证系统影响着体操俱乐部的专业化、同质化以及组织绩效[23]。Gerrard指出团队财务绩效显著影响足球队的地位与所有权[20]。
1.2.1.3 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绩效改进策略 Fernandez等建议平衡人力资源与营业额,注重球员周转测录,如签约和交易球员中长期化[13]。 De Waal等运用高绩效组织(HPO)框架的五因素(管理质量、开放与行动导向、长期取向、持续改进与更新、员工素质),以维持足球俱乐部的连续性[26]。Breitbarth等建议经济上维持和提高风险机制的应用、与非体育产业合作伙伴建立实质性合作、提高形象与声誉,政治上联系与影响决策者、积极促进足球俱乐部的社会变革、建设与扶持足球俱乐部基础设施的发展,伦理情感上促进体育运动作为健康生活方式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业余或大众体育范围内展示俱乐部职业足球活动的社会嵌入性、成为绩效导向与公平的“情感”品牌[16]。Mondello等指出增加工资、降低工资分散程度以及增加奖励金能够改善足球队赛场上表现[17]。Espitia-Escuer等建议运用现有的资源协调机制,加强现有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西班牙职业足球队潜力[19]。Carlsson-Wall等借助绩效评估体系(PMS)探讨足球组织中的制度逻辑制定问题[27]。Perck等建议运用质量保证体系改进地方性体育俱乐部组织绩效管理[23]。在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方面,研究最多的是足球俱乐部或专业队。与其他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如其他项目俱乐部或专业队)比较而言,可以大致分析出现行两大流行趋势:1)足球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广为流行,其英超联赛在世界足坛的地位举足轻重。另外,也不可湮灭足球作为世界第一流行运动所产生的相关研究连锁效应。2)潜心做体育专业队方面相关研究多为欧美等国的学者,其渊源离不开本土项目流行,进而牵动学者进行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外学者主要探讨了财务(政)与营利性体育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寻其不足,探其究竟,给予对策,加以保障,得以发展,终以“营利”。从研究方法角度,国外学者所采用的TOPSIS法、资源利用模型、库尔特法以及HPO框架等都是较为前卫的研究方法,在国内体育组织绩效评价领域尚未涉及,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2.2 非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绩效评价
1.2.2.1 非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方法 Nowy等以产权理论为基础,从财务、产品、客户、战略4个维度构建22个回归模型,用法律的形式分析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绩效之间的差异[28]。O’Boyle等运用电子检索法,识别互联网和其他学术数据库中非营利体育组织绩效评价领域内相关研究,发现多数研究集中于各种绩效衡量标准,较少的研究则从更全面的组织角度研究绩效管理[29]。Wemmer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竞合战略对非营利体育组织绩效的影响[30]。Karteroliotis等运用五因素模型评定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有效性,其效用维度有5个,即董事会和外部联络的能力、运动员的兴趣、内部程序、长期规划以及体育科学的支持[31]。Lu等采用主动激励模型,构建出体育教育实习绩效评价框架[32]。Duan等运用MATLAB分析原理,辅之工作满意度以及教练个人绩效评定法,分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绩效评价[33]。García等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解公共体育服务组织的顾客满意度[34]。Winand等通过Chelladurai系统观整合分析非营利体育组织绩效宏观维度,如财务资源获取、规模、内部氛围、组织工作、财务独立、实现竞技体育的成功、群众体育参与等[35]。Maier等通过工作满意度与教练个人绩效评定的方法,对优秀体育团队中的个人表现进行创新性测量[36]。Tian等运用混合方法实施团队异质性研究,即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访谈者进行定性研究,阐明心理机制,并以美国的国家篮球协会(NBA)与中国篮球协会(CBA)的数据进行定量研究[37]。
1.2.2.2 非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Wemmer等指出参与竞争、外部知识以及创新实施的使用对非营利体育组织有直接的正向影响[30]。Mach等认为团队成员对不同焦点的信任会对团队绩效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团队信任和凝聚力则起着中介作用[38]。Tian等发现领导成员技能距离与团队绩效呈倒U形关系,并且团队合作可以增强领导成员技能距离(一种特殊类型的团队异质性)对团队绩效的正向影响[37]。Lu等认为前瞻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工作绩效以及工作满意度影响着体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绩效[32]。Duan等认为组织支持、货币激励及非货币激励影响着高校体育特长生的个人绩效[33]。García等指出顾客满意度(ATS)不能很好地预测顾客行为,并认为未来新竞争者的进入将严重威胁公共体育服务组织的绩效,而且新的竞争环境将影响消费者数量[34]。Cruickshank等指出“场外”运动业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实地”优秀团队的表现[39]。Maier等组织支持的两个变量(家庭与私人的组织支持)对运动员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6]。
1.2.2.3 非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绩效改进策略 Wemmer等主张在组织层面采用新的服务、流程及商业模式有助于非营利体育组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体育服务市场保持竞争力[30]。Tian等认为团队合作可以增强领导成员技能距离对团队绩效的正面影响[37]。Karteroliotis等提出多选区法在体育组织效能研究中的应用,并认为多选区方法可以作为发展体育组织规模的理论框架[31]。Lu等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调节前瞻性人格与实习成绩及其满意度关系的作用,并且前瞻性人格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32]。Duan等提出高校体育特长生评价模型以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33]。Cruickshank等建议将变更管理(CM)应用到优秀运动团队绩效评价[39]。Maier等主张设立激励机制提升优秀运动团队绩效水平[36]。
从以上非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的研究来看:方法中,国外学者注重多学科交融,即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如结构方程模型、五因素模型、主动激励模型,产权理论、系统学理论、变更理论,多选区法、对比法、满意度等。内容里,非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不以获利为目的,较少涉及财务问题,其主要从组织信任、公众满意度、组织竞争力以及自我效能感等表现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特征的内容探析。领域内,国外研究较为中观、微观,摒弃以往以“非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为研究对象的宏观领域研究,转而以“公共体育服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教育实习”乃至“各种团队”的中观、亦或微观领域研究,研究点细微、针对性强、应用性强、价值性高。应用上,国外学者采用创新公共服务、增强团队合作、提升自我效能感及设立激励机制诸种建议,改良、完善、提升非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的绩效评价。
2 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特点
2.1 众领域学者跨界体育,突破“体育”研究“体育”之困窘
梳理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众研究,按照学者所属领域分门别类,发现有些许“外”领域研究者,或是经济学领域,或是管理学领域,亦或是社会学领域。如此一来,突破“体育”研究“体育”的格局,即打破学科界限,注重本学科(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领域研究者跨界研究,相互沟通交流。一方面,相互借鉴,拓展本领域研究者的思维,取它学科之“石”,补本学科之“玉”,服务、完善、打造本学科研究高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发挥各个领域“术业专攻”,扬长避短,查漏补缺,有助于减少研究盲区与纰漏。同时,国外众多领域跨界体育,也迎合了学科多元化建设的趋势,符合多角度看问题的“解题”思路,使得知识相似相容,真正实现“天下学问皆相通”。总之,跨领域、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实现了领域融合、学科融合,也定将促进教育界的繁荣与科研界的昌盛。
2.2 众研究所涉领域范畴宽泛多元,探析问题视角聚焦微观
从领域范畴而言,国外学者针对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政府性体育组织与社会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两大一级宏观领域。又延伸出国家性体育组织、地方性体育组织,专业队、俱乐部,公共体育服务、体育教育实习等二级中观、微观领域。可见,国外众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所涉领域范畴宽泛多元,几乎遍布整个体育组织,面面俱到。此外,国外学者探析体育组织绩效评价问题的视角聚焦微观,可谓细腻。如,足球队或俱乐部的绩效评价、队或俱乐部的教练员及运动员的绩效评价等,都是以微观的视角实施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从领域范畴角度来看,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以整体观透视研究,有着全局的把握。而且,研究视角聚焦微观,容易探及“问题”本质,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见解,用“透彻”或者“清晰”加以描述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效果也不为过。
2.3 众研究所用研究方法新颖多元,趋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就研究方法而言,国外学者研究体育组织绩效评价时,有的采用定量分析,有的采用定性分析,也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占据大多数,成为后续研究趋势走向。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的研究,几乎真正做到“术中有数,数中有术”。剥离出定量与定性的混合方法,就方法论方法而言,定性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有MATLAB原理、平均主义、变更管理、社会网络、chelladurai系统观、宏观层次理论、企业社会责任、产权理论以及对比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有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结构方程模型(SEM)、平衡计分卡(BSC)、资源利用模型、HPO框架、五因素模型、绩效管理框架法、方差分析法、固定与随机效应模型、多准则决策方法、TOPSIS方法、库尔特法、质量管理体系、主动动机模式、系统动力学方法、绩效与任期模型、工具变量法(IV)、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满意度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抽样在线调查法等。
2.4 剥离“理论”与“应用”两层皮,成果效用偏向应用
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已彻底剥离“理论”与“应用”两层皮现象,早已不再是大而空、广而虚,所得研究成果应用性极强。例如,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等体育个人绩效评价,足球队或足球俱乐部等营利性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竞技体育组织、群众体育组织、学校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等,研究点“小”、研究面“窄”、研究角“微”、应用性“强”,成果效用直接作用于“个人”“专业队”,应用性极强,又能实现“点”对“点”式成果效用对接。
3 我国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及原因
3.1 学者来源囿于体育领域,单一学科领域理论、方法和技术面临挑战
汇整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查询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简介,发现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学者大都囿于体育领域,或任职某体育学院、体育教学部,或从事体育机构科研工作,或是某学校体育专业学生,缺乏外领域学者跨学科研究,如运筹学、统计学、管理学等领域专家潜心研究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现阶段跨领域研究成为主流研究趋势,如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邵励潜心“体育史”[40]。再者,体育学科起步晚,发展较为缓慢,尚未形成较为系统体育理论、体育方法、体育技术来研究体育。因此,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大都借鉴其他领域的理论、方法以及技术进行“二次”研究。仅凭体育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必然面临“本源性”“适用性”以及“匹配性”的挑战,导致“体育匹配绩效评价”而非“绩效评价研究体育”之本末倒置现象,进而滞后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阻碍体育事业发展。
3.2 研究领域范畴局限,布态不均衡
梳理国内的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主要关注非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领域(公共体育服务领域),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领域次之,政府性社会体育组织领域末之、少见。其中,以非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领域为主的研究,主要包括体育场(馆)绩效评价[41-42]、体育社团绩效评价[43-44]以及体育志愿者组织绩效评价[45-47],可能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战略计划的提出与实施有关,备受学者倾向与青睐,自然毋庸置疑。然而,营利性社会体育组织领域研究,亦或是政府性体育组织的研究则较为少见,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献“点缀”研究、呈“散点式”研究态势,如体育用品制造业绩效评价[48-49]、职业体育俱乐部绩效评价[50-51]、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52-53]以及政府体育工作绩效评价[54]。整体上讲,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相关研究倾向群众体育研究,少“其他”领域研究,各种专业队、俱乐部等组织的绩效评价近乎零研究,“量”少“质”不足、不均衡。而且,研究深度“点”到为止、尚未延伸研究,或言之未从本质研讨问题之本质。
3.3 研究方法尚存滞后性,忽视国情与本土化匹配
国内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量化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平衡计分卡法(BSC)、模糊综合评价法(FCE)以及结构方程模型(SEM),结合定性方法总体趋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纯定性分析与纯定量分析没有。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的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方法多借鉴国外较为先进的理论或方法,方法学层面略显滞后。迄今为止,仍有部分“新”的研究方法尚未被国内学者借鉴,如系统动力学方法、资源利用模型、TOPSIS方法、库尔特法等。因此,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仍有很强的方法探索性。再者,部分国内学者忽视或欠虑方法的本土化转化与国情匹配性,导致方法与研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因此,方法适用性研究有待考量。
3.4 理论与实证研究不均衡,指标体系缺乏普适性
“理论→实证”是研究逻辑之必然,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多理论层面研究,主要包括绩效评价理论支撑、绩效评价模式、绩效评价内容理论模型、绩效评价体系理论框架以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乏体育组织绩效评价与实证层面研究。不难看出,止于指标体系构建,尚未或忽视实证付诸,导致理论与实证研究不均衡,成为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之弊端。一方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适用性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实证研究未能延续造成“理论”与“应用”两层皮现象。如此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工作浮于表面、丧失效用,其科学性待考量与验证。再者,现有的实证研究多囿于区域性分析[55-56],仅适用研究区域、乏普适性,只能“因地制宜”即可,且不可广而用之。缺乏全国范围的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未能得出具有普适性的官方认可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未能形成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3.5 城乡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差距悬殊,缺乏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外延研究
纵观城乡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农村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相关研究仅有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农村体育评价指标体系、农村体育评价建模以及农村体育资源配置等。显而易见,农村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甚少、乏关注度,与城市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差距悬殊。究其根本,农村体育组织多为自组织体育组织,无固定标准难成体系,且囿于获取绩效评价指标难度系数大。再者,国内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多聚焦于群众体育研究,如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系列研究[57],而学校体育组织、社会体育组织及营利性体育组织等组织绩效评价外延研究则较为少见、尚且不足。如此不利于城乡体育均衡化以实现共同发展,不利于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体系建设,且重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内涵研究、轻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外延研究易导致“头重脚轻”的研究发展格局。
4 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4.1 拓宽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领域
1)要“自省”,即认识到自身研究缺陷。接下来的研究中,国内学者要就某一领域展开全面而富有深度的研究,不能东打一枪、西打一枪,即研究“聚焦”。如高校体育教师领域,学者一方面要研究其“外延”,即以“高校体育教师”为切入点,横向延伸至“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设施”,乃至“学校体育”等方面,以期实现研究的全面性,全面撒网;另一方面,要研究其“内涵”,即以“高校体育教师”为切入点,纵向延伸至“管理方面”、“教学方面”以及“职称薪酬”等方面,以期实现研究的深入由浅入深、由大到小,深入挖掘。可见,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与“解剖式”研究正是我国研究所不可或缺的。2)要“名目”,即师夷长技以制夷,指引后续研究方向。国外学者所涉及到的体育组织绩效评价领域恰好能够拓宽我国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领域延伸路径。如国外足球专业队或足球俱乐部研究,是我国后续研究的最佳方向,或者说从领域角度来看是最佳启示。欧洲足球盛行,且地位举足轻重,这也许与绩效评价研究有着隐秘的关联。以此为鉴,我国乒乓球根基雄厚,国际地位显赫,正适合做绩效评价,取其精华,补我国传统“三大球”之短板。因此,我国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后续研究有了专业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赛事赞助等等方向。不得不说,绩效评价在我国体育界的渗透只是渗到皮毛,后续的研究要渗到“肉里”“骨子里”。3)要“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强、更远。超脱 “表层研究”,实施“内部研究”,如体育管理、体育体制、体育机制等领域的研究。灵活运用绩效评价,作为一种前馈控制、或现场控制、亦或反馈控制的保障性运行或运作手段,实现“绩效评价”的效用最大化。
4.2 改进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方法
借助方法论研析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加以监督、改进、完善体育组织,体现工具属性。纵观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方法论——多、新、好,反观国内体育组织绩效评价方法论——少、旧、差。由此,从方法论的角度,国外对国内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的研究起着一定的启示作用。启示一,要增“量”升“质”,即方法学运用的“量”与“质”。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借鉴国外新的研究方法,即增“量”,如采用TOPSIS方法。另一方面,要注重方法的本土化转化及国情化匹配,即升“质”,如平衡计分卡模型的改进。启示二,要“向前看”,即方法学延伸后续研究思路。方法是打开研究思路的钥匙,是研究成果的灵魂。借鉴国外研究方法,恰好可以打通我国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的研究思路,为后来居上的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与动力。如库尔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资源利用模型等“新”的方法,正值得国内学者借鉴运用。这些有助于弥补国内体育组织绩效评价领域方法学视角的空白,也有助于为后续研究奠定夯实基础,进而有助于推动绩效评价乃至体育领域发展的源远流长。启示三,量力而行,模仿式“创新”。方法学发展至今,要想再开拓新的研究方法,较为难办。因此,要量力而为,要用尖锐的学术性思维,挖掘其他众学科的研究视角或研究方法,加之“模仿”“借鉴”,而后“创新”。同时,也要敢于“不耻下问”,时时关注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动态与研究脉络,以期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效果。
4.3 广纳贤良,鼓励外学科研究者渗入体育研究
学科发展,或学科建设,切勿闭门造车,唯广纳贤良、开放性布局方为正道。从多元化发展趋势角度来看,小到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中到体育发展研究,大到各学科发展研究,都应彼此间跨“科”融合,以“木桶理论”为基础,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已经涌现出大批外学科或外领域的学者跨界体育界实施研究,而且成效显著,这无疑迎合了现阶段学科交叉、领域交融的趋势,也同样给予我国体育组织绩效评价众多理性启示。后续我国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乃至体育研究过程中,应广纳贤良,上到政策制度“顶层设计”,中到体育部门“招兵买马”,下到体育学者“以礼相邀”,初步形成自上而下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推广态势。积极鼓励外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中渗入体育研究,以外学科的视角看待体育组织绩效评价问题,乃至体育中的问题,给予体育研究以新的视角,学习、借鉴、改进。
4.4 后续研究成果应更加注重应用价值,彻底剥离“理论”与“应用”两层皮困窘
国外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聚焦微观视域,并且所得成果应用性极强。比如,某个专业队或俱乐部(足球、篮球、橄榄球)的绩效评价研究,最终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指导或给予某个或者某些专业队或俱乐部应用。再如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绩效评价,也可以直接应用,便于解决运动员薪酬、评定教练员、考核裁判员。这也无形中给予我国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乃至体育研究一定的启示。国内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研究,往往格局较高、视角较大、更为宏观,常以某个领域进行绩效评价研究,空而大,难以把握绩效问题的本质,以致出现“理论”与“应用”两层皮困窘,可谓纸上谈兵,囿于理论层面。因此,后续研究过程中,学者应以务实为主,形成“以小见大”的研究视域。抓住体育组织绩效评价的某一问题或某一现状进行剖析,再加之科学化的量化分析方法,做到研究的“有量有料”“有血有肉”,真正能够将研究成果付诸应用,具有实践价值,惠及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