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高校专利孵化平台优化路径研究
2019-11-23周楷璇,郑想,王燕萍
周楷璇,郑想,王燕萍
摘 要:为帮助学生克服专利申请、转化和保护等方面的困难,有效提高我国高校專利成果转化率和专利成果质量,很多高校建立起了专利孵化服务平台。由于各高校在资金资源、科研能力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大多数高校的专利孵化平台建设处在不完善、不平衡和不联系的初级阶段。分析了高校专利孵化平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高校专利孵化平台的优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专利成果转化;政府统筹协调;区域内跨校合作;产教融合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6-004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9.2;F204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目的与课题意义
1.1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完善高校专利孵化平台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申请专利与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2 改善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现状
高校专利孵化平台旨在解决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专利成果产出量高但转化率低、实用性差的难题[1]。提高高校专利孵化平台的使用价值,实现平台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缩小高校间科研能力差距
调研发现,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亟待优化专利孵化平台。与一流高校相比,普通高校在科研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如果不重视相关教育平台发展,缺乏预见性的思考,认为普通高校专利成果产出量少,对专利孵化平台的需求小,而忽视平台建设工作,那么会加剧这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大与一流高校科研能力的差距。
1.4 释放普通高校科研潜力
据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共有高等院校2 879所,其中普通高校有2 595所。普通高校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合理配置资源,就有可能释放出巨大的创新潜力[2]。
2 我国高校专利孵化平台发展现状
2.1 平台构建受资金与技术制约
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受限,部分高校存在平台建设工作进展缓慢、已建成平台趋于形式化、实际可利用价值低和相比于盈利性社会专利孵化平台缺乏竞争力等问题[3]。
2.2 平台发展差距大
据调研,现阶段我国高校专利孵化平台的发展瓶颈主要集中在普通高校。各高校在资源资金、技术支持、科研能力及对构建专利孵化平台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我国高校专利孵化平台发展呈现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不平衡、一流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不平衡的现状[4]。
2.3 平台服务能力有限
目前已建成的高校专利孵化平台,服务能力十分有限。具体表现在服务内容十分单一、平台信息更新不及时、与外部社会单位如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的联动性差。
3 高校专利孵化平台存在问题
3.1 平台建设不完善
普通高校的专利孵化平台仍处于初建阶段,基础平台建设尚未完成,线下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专利管理体系,对如何实施专利申请奖励制度、如何处理专利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等问题尚缺少明确规定[5]。
3.2 平台建立目标不明确
现有平台普遍存在建立目标不明确、平台设置形式化的问题。许多高校创立专利孵化平台的目的,只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对相关平台建立的实际意义与最终目标,学校未能深刻领会。
3.3 平台可利用价值不高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一项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与精力的学研活动。目前,各高校用于支持学生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项目经费、可对接的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等社会资源明显不足。部分学校对科研项目启动资金申请办法的宣传不够,导致平台实际利用效率和可用价值大大降低。
3.4 服务内容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需求
平台设计千篇一律,缺乏院校特色,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平台服务设置缺乏合理性,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端,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5 与其他组织的合作不足
高校专利孵化平台应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搭建起学生、专利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友好合作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从专利立项到专利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咨询和引导服务,避免学生因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甄别能力差等因素而遭受损失。
4 优化高校专利孵化平台的建议
4.1 政府统筹协调
政府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推动者和引路人,应当继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提供有利环境,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校企产教融合发展。
4.1.1 建立统一的平台管理体系
有关部门应对全国高校的专利孵化平台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体系和评级标准。对各高校专利孵化平台施行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并定期通过该平台披露重要信息。建立一套完备、规范的专利管理体制,既有助于提高主管部门对专利孵化服务平台的监管效率,保证平台服务质量,又有利于通过严格的评级制度规范平台行为,确保学生使用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平台的使用价值。
4.1.2 完善促进产教融合的服务平台
政府应充分发挥统筹功能,协调校企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和普通高校间积极合作。大企业一般拥有专门研发机构,或能与一流名校达成深度合作。中小企业则往往因研发费用高、研发人才匮乏等,陷入研发难的窘境。倘若中小企业能与普通高校达成研发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效果。届时,高校间科研能力差距将逐步缩小,市场上也将涌现出更多具备研发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为我国制造业和消费者带来福祉。
4.1.3 建立起“科研一幫一”的激励制度
政府应转换观念,在重视国际间科研交流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国内一流高校的示范作用。相比于“海外学习”,国内学习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可得性优势。政府可通过建立“科研一帮一”激励制度,促进一流高校与普通高校间展开交流、合作与参观学习活动。
4.2 高校积极扶持
4.2.1 因地制宜,丰富平台服务内容
学校应根据本校学生具体情况与真实需求,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平台服务内容,建立有特色、有价值的专利孵化服务平台。据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不同高校的学生对平台的服务诉求不同。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经调研发现,如果学校将科研创新活动与学分、考研加分、招聘优先录取等政策挂钩,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研活动的热情和培养学生使用专利孵化平台的习惯。
4.2.2 勇于创新,增设跨校学习合作模块
学校应在现有专利孵化平台中增设区域内跨校学习合作模块,该举措或可解决部分专科类院校因所设专业单一而导致科研活动推动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区域内跨校学习合作,高校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实现高校间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提供服务。
4.2.3 突出重点,优先产教研板块的建设与优化
现阶段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成果转化率低、实用性不强、产出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因此,加快落实产教研联动的教育改革,应摆在学校专利孵化平台优化工作的首要位置。
4.3 企业积极参与
企业应放下对高校“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偏见,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为企业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以及可能为企业节约可观的研发成本。企业应积极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来,争当其改革的有力推动者与参与者。
企业应主动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快实现与高校专利孵化平台的无缝对接。通过与高校分享实时有效的专利市场需求信息、提供一定的资金资源支持,助力高校科研与专利成果产出,实现与高校互利共赢发展的目标。
5 结束语
我国高校专利孵化平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高校和企业需共同努力,构建体系完备、服务周到、实用性强的高校专利孵化平台网络,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率低、实用性不强的问题,促进我国高校科研教育工作发展,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洋.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5.
[2]蒋云贵.适应产教融合的大学生专利孵化服务体系实证研究——以长沙学院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4):31-35.
[3]熊耕.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度与实践——以南开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8(5):76-79.
[4]李俊,王梦媛.国内外专利挖掘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9(2):7-12.
[5]张友生,梅元红.国外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工作分析及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