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特点的研究
2019-11-23陈文翰
陈文翰
摘 要:田径运动在竞技体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其中100m短跑更是田径运动中最具看点的运动,纵观世界体坛,我国虽然是体育大国,但是并不是体育强国,其田径运动水平与世界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查阅相关文献报告时,发现由于短跑运动员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特点的研究需要教练员进行总结,因此有关研究成果少之又少,为了促进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短跑运动员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进行研究。
关键词:短跑 训练负荷 训练阶段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028-03
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产生适应性变化,机能增强,竞技能力得到提高。在训练全过程中,从每一次训练课到全年训练、多年训练安排适宜的训练负荷,科学地控制负荷的动态变化,是教练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合理科学的训练、恰当的安排会直接影响短跑运动员田径竞技水平的发挥。
短跑运动项目对其运动员有自身系统的具体要求,以百米短跑运动员为例,不同年龄段的短跑运动员起跑过程所需时间长短不一,步频步幅不同,到达最快速度所需要的距离长短不一,后半程速度下降快慢有明显差别;短跑运动员在各训练阶段特征明显,负荷安排也呈现出各自特点;通过分析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特点,能为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对短跑运动员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的特点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1 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特点分析
田麦久将前人研究成果跟不同竞技项目的特点相结合,以最佳竞技阶段为核心将运动训练全过程分为基础训练、专项提高、最佳竞技、高水平保持4个阶段,而我国又在田麦久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规范科学的调研及测试,再根据当今世界田径运动发展趋势制定了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该大纲又将训练全过程分为基础训练、初级专项、专项提高、高级专项和高级保持5个阶段。
1.1 各阶段训练时间次数的特点
1.1.1 基础训练阶段(13~15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次数特点是一次性训练课中一般性训练只占40%~60%,而一般性训练在每周训练中只占40%~50%,年训练次数在67%~80%,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对运动员的安排特点是侧重于重视身体素质,这是因为该阶段运动员生理上正处于身体发育第二次高峰期,其身体各器官各系统都在急速变化的成长着,并逐渐的趋于平衡,但这阶段运动员的韧带还比较柔弱,肌肉的耐力仍需提高,也表明运动员这个阶段的身体可塑性很大,训练强度不能过量,以便为后续的训练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1.1.2 初级专项阶段(16~17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次数特点是一次性训练课中一般性训练和每周训练中都提升到60%~80%,年训练次数则在80%~87%,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对运动员的安排特点是身体素质训练稳步推进,由于该阶段运动员生理各项指标都趋于平稳,所以加大了一次一般性训练量,从之前的40%~60%提高到了60%~80%,达到继续激发身体的潜能。
1.1.3 专项提高阶段(18~22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次数特点是一次性训练课中一般性训练和每周训练中都继续提升到80%~100%,年训练次数在93%~100%,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对运动员的安排特点是适当增强身体素质,虽然运动员现阶段的生理各项机能都趋于平稳,但是还是处于发育的后期,对身体素质还要有所注意。
1.1.4 高级专项阶段(23~27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次数特点是一次性训练课中一般性训练和每周训练中都维持在80%~100%,年训练次数在93%~100%,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对运动员的安排特点是忽视身体素质态,在这个阶段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开始忽视,运动员的训练重点几乎被平均分配在每周的训练中,在高强度或者赛事结束以后没有给短跑运动员留有充分的恢复周期,没能根据短跑运动员在高强度或者紧张的赛事情况来调整一个合理负荷强度跟负荷量的训练安排。
1.1.5 高级保持阶段(28岁以上)
该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次数特点是一次性训练课中一般性训练和每周训练中的比例都调整到在60%~80%,年训练次数则下调到87%~93%,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对运动员的安排特点是提高身体素质的状态,长期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及紧张的比赛,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傷痛,因此教练员开始根据短跑运动员的状态来调整训练方案,降低其负荷量及强度。
1.2 各阶段年比赛次数的特点
1.2.1 基础训练阶段(13~15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年比赛次数的比重在30%~40%,对表2数据分析可得出该阶段运动员参赛比重并不是很大,这是因为该阶段主要是短跑运动员年龄小,身体素质所起的作用大于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负荷安排以引导入门、开发身体潜能、逐步培养专项素质为主,参赛为辅。
1.2.2 初级专项阶段(16~17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年比赛次数的比重在40%~50%,对表2数据分析可得出该阶段运动员参赛比重有所提高,这是因为该阶段主要是运动员生理上基本发育完成,发育缓慢且平稳;心智也趋于成熟定性,已经形成了自由的性趣爱好及思维,所以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比赛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