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教育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探析

2019-11-23蒋茜雯蒋荣朱佳彦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就业创业女大学生

蒋茜雯 蒋荣 朱佳彦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双创教育下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背景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双创教育背景下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径。要改变授课模式;成立女大学生创业研究中心;加强与当地妇联组织的合作,及时掌握创业信息;在校内外开展创业大赛,提供创业平台。

【关键词】 双创教育;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

一、双创教育下的女大学生就業创业背景

我国高等院校的在校男女学生的比例已经出现明显差距,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硕士、博士教育阶段,女生所占的比重都大幅增长。截至2018年,女大学生占比已达到49. 85%。我们团队前期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当代女大学生对于双创背景的认识还不够了解,对于创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创业方向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于大学毕业之后的就业创业方向很迷茫。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各种针对女大学生的政策措施,并且在女大学生创业中给予特殊资金扶持。但由于女大学生存在缺乏对自我能力的认知、自身定位的不准确、获得资源信息的滞后以及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欠缺等不足,导致现当代女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较低。

“双创教育”理念在我国生根发芽,并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崭新动力。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双创”氛围,尤其在很多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都涌现出了不少创新创业的典型,真正的双创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传统创业,而是要用创新的意识去创业,让选择创业的大学生看到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无限可能性以及成为当代社会的主导力量。但是在女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大多都面临着很多问题:怎么确定创业项目、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团队要如何管理等。因此,高校在鼓励女大学生创业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创业理念的教育。

二、双创教育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女大学生在“创业”之初,会把微商或代购误认为创业,成为很多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赚钱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平台推广并销售自己的产品,以朋友圈作为主要宣传买卖的渠道,将自己的产品卖给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由于当中有一部分学生赚到了自己期望的零花钱,所以她们认为这就是创业成功。但是,无论是代购还是微商,这些形式都是一种自我雇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因此,高校在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课程缺乏实践性,且缺少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课程

近些年,在大学生中涌现了创业风潮,其中,女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在整体中占比较高。她们所涉及的创业项目基本为第三产业以及自我雇佣形式的美妆等项目,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有:开设的创业基础课大部分的课程内容都是视频网课,线下授课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对创业课程不重视,对视频网课存在刷课现象,对创业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最重要的是在创业基础教育过程中,并无专门涉及女大学生创业的内容。虽然网上的授课方式体现了现代化信息化,视频的授课教师也是全国知名的创业导师团队骨干,但是其授课内容都只是基础理论概念,内容缺乏实际操作的部分,也没有紧密联系学生群体,并没有设置针对地方经济或者地方院校特点来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很难用视频教学中的理论来进行实际的创业。线下授课中,大多数教师也是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他们在授课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书中的例子,这样线下的再一次“理论”创业教学,导致女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上,对项目前景、项目安全等问题的考虑都不够全面,所以学校在开设创业基础课时,不但要改变授课模式,更应该专门开设适合女大学生创业的教学课程,为女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更多的成功保障。

2、缺少具有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女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

高校的创业基础课程,除了视频网络授课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强有效的创业导师团队。很多高校建立了创业导师团队,其中一类是由学校专职教师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这类导师大多都缺乏实战经验,都只是从理论策划方案上进行指导;另一类是由校企合作中聘请的企业导师团队,这一类虽然实战经验丰富,但是真正可以给学生实际指导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的一个导师团队现状,想要成功的培育出优秀女大学生创业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就是培养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女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

3、项目缺乏创新性、实践性、可持续性弱

在调查问卷中得知,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都会忽略项目创新性这一关键要素,且对创业项目创新性的理解存在偏差,虽然这并不只是女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存在的特殊问题,但却成为阻碍女大学生在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具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女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创业项目认知,所以她们才会误认为在朋友圈进行线上销售各类产品,从中获得相应的报酬就是创业。造成这样的“创业”现象,首先是由于高等教育在创业教学中没有将创业概念阐释清楚,其次是女大学生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缺乏对创业项目的判断,导致许多女大学生可能选择的创业项目没有持续性。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女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塑造、团队领导力的指导,加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创业精神的教育。

三、双创教育背景下推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径

当代女大学生对于创业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急于去创业、并想要快速获得回报,而没有对创业进行一个清晰系统的规划。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改变授课模式,成立女大学生创业研究中心

女大学生对创业概念的模糊,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创业概念以及思维的塑造。创业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教授模式,且线上教学占四分之三,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科学,首先建议转换线上线下授课比例,即线上占四分之一,线下占四分之三。其次,在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在寒暑假假期去各企业挂职锻炼的双师型教师。最后,现在大多数高校已经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或创客中心,但是却没有设立女大学生创业中心或创客创客中心。创业是需要一个团队完成的,如果高校能够设立女大学生创业中心,就可以把校内有创业想法的女大学生集中起来,在这个大的团队中,她们可以相互沟通了解,组成适合她们的创业团队,而不再是单一的同专业同班级组成模式,这样的改变可以提升团队的综合能力。

2、加强与当地妇联组织的合作,及时掌握创业信息

据统计数据显示,女大学生创业意向占百分之五十左右,但实际可以落地的项目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女大学生对于创业太理想化,不了解经济运转规律,不了解市场运转方式,所以在创业过程中要实时进行市场调研,切实保持自己的创业敏锐度。

高校应加强与当地妇联的合作沟通,妇联有专门支持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以及资金。创业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仅是技术、平台、资源、资金上的较量,更是经营者的管理方式、理念上的竞争。妇联定期都会开设培训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课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国家帮扶政策,掌握作为经营者要具备的能力,为女大学生所选择的创业项目,匹配适合的资源和平台。

3、在校内外开展创业大赛,提供创业平台

除了课堂上的创业教学外,更应该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女大学生在学校实现在校内完成创业项目雏形,为女大学生提供展示项目的平台。

(1)创业策划大赛。创业策划大赛是大学生模拟创业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策划书的撰写,学生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创业知识,经过团队讨论、项目选确定、调查问卷、完成创业策划答辩等阶段,获得宝贵的模拟创业经历。

(2)创新设计大赛。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既让学生亲身实践并了解自己所在地域文化特点,传承并弘扬当地文化,进一步增强建设地方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加强了学校与当地企业的有效对接和广泛合作,为毕业生拓展了就业的途径,搭建了创业的新平台。

(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高校每年都会从全校征集大学生创业项目,针对不同的项目,学校都会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优秀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还会推送到市乃至省,为学生们的创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上更要注重对于女性创业的课程开发,开设创业兴趣班,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一方面可以解决大家目前想创业但是没有一个目标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所学进行课程交流,这更有利于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创业环境,为之后学生进入到社会做好基础准备。

从性别角度来分析,女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要比男大学生创业更难一些,女生自身的原生家庭是否支持、社会上的一些思想的偏见甚至是女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自信等因素,这些都在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创业是否成功。本人作为一名高校女教师,希望高校不仅仅是在创业的知识技能上指导女大学生,更应该注重对女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让她们树立自强、自尊、自爱、独立的人格,让她们在今后的社会打拼过程中,依然可以保持初心。同时也要教会女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创业瓶颈的时候,发挥女大学生特有的韌劲、坚持不懈的决心。创业之路虽然是一条荆棘之路,但是创业道路上,会有一群和你目标一致的伙伴,会收获很多人生中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发布.http: // edu. cn001. net/news346121. html

[2] 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及政策支持研究.http:// www. women. org. cn / allnews /02 /3119. html.

[3] 徐园媛.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消费导刊,2010.3.

【作者简介】

蒋茜雯(1988.11—)女,汉族,江苏扬州人,任职于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社会学.

蒋 荣(1990.06—)男,汉族,江苏扬州人,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专业学生.

朱佳彦(1997.07—)女,汉族,浙江绍兴人,西安培华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就业创业女大学生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