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临床分析
2019-11-22骆承省
骆承省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清水中心卫生院,四川达州 635100)
脑卒中的发病因素较多,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局部脑组织缺血,进而引发患者的脑组织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发生病变,引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卒中后下肢痉挛在目前临床中属于脑卒中的常见发病类型,其患病机制较为复杂,大多数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而在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脑卒中偏瘫状况。脑卒中偏瘫则会引起患者出现肢体痉挛,则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脑卒中患者后续康复训练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临床在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治疗目标应当使患者的受阻血管尽快恢复通畅,尽可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使患者的偏瘫状况得到控制,进一步恢复患者的神经细胞功能[2]。该次研究抽取出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以分析将瓜蒌桂枝汤应用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治疗中的具体效果,获得不错的成绩,现归纳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接治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抽取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分别录入3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6:14,年龄范围在41~76岁之间,平均年龄(58.6±3.8)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 17:13,年龄介于 44~81 岁之间,平均年龄(59.7±4.6)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认知功能正常,入院时诊断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在接受体检时,患者不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机体功能完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处理。
排除标准:无法进行后续随访以及后续依从调查的患者;排除治疗时存在相关禁忌患者;排除在3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或存在精神障碍患者。
该次研究中患者个体资料对比良好,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该次研究可顺利开展,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由宣教后了解该次实验方案,承诺非主观因素不会主动退出,患者资料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给予相应的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案,药物选择对照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偏瘫康复训练,每日训练1 h,单日训练为一次,患者连续治疗4周。同时予以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营养支持并改善患者的循环功能,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在输液时应当避免在患者患侧机体进行操作。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家用瓜蒌桂枝汤强化治疗方案,药方组成如下:瓜蒌根、大枣14 g、芍药18 g、生姜10 g、甘草8 g、桂枝11 g。痰浊严重者可选择远志、茯苓以及石菖蒲对患者进行通窍。若患者抽动不安状况较严重,可加栀子、生龙骨、夜交藤、生牡蛎。阴虚内热患者需加白薇、黄连、淡竹叶。
所有药物采用水煎熬后,早晚服用一次,每日用药一剂,患者连续用药4周。
1.3 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恢复10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以上,但未到90%,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完成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至未到45%,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明显。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gel指数量表和Fugl-Meyer量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高。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均由统计人员录入Excel表格后,采用SPSS 19.0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统计学计算。文中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s)分别选择χ2、t值进行统计分析,若各实验结果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即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s)
组别Bartgel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images/BZ_188_784_1844_815_1870.pngFugl-Meyer评分(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0)实验组(n=30)53.62±7.3953.24±7.2656.78±7.6962.91±7.8250.36±6.5250.30±6.4353.44±6.3858.69±6.91
3 讨论
颅脑组织如果长期保持缺氧,缺血状态,就会引发患者出现脑卒中后下肢痉挛,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患者脑组织中的部分神经细胞就可能受到缺血影响,而出现不可逆的致死损伤,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尽可能对患者进行早期血液灌注,则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状况会有所恢复,改善患者脑组织功能,降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3]。
脑卒中后下肢痉挛,在我国中医理论中认为属于拘挛范畴。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迟缓性瘫痪[4]。随着患者病程进展可见明显痉挛现象,对患者正常行动和康复治疗造成极大的影响[5]。在此阶段内,患者虽然病情稳定,但患者症状难以好转,单靠传统西药或运动训练难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需要配合中医药物以及针刺治疗,才能真正改善患者的下肢痉挛状况。
中医理论中认为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进行治疗应当选择益气养血和活血祛瘀方案[6]。该文中所采用的瓜蒌桂枝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瓜蒌根为君药,能够起到良好的生津养脉和润燥舒缓之功效;方中桂之刚柔并济,为臣药,可平衡阴阳,调节气血。方中桂枝与白芍,共为佐使。联合应用则涵养经脉,起到柔经止痛的功效。
此外,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将治疗重点放置于改善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并提高患者身心健康的角度[7]。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注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针状表现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康复期间正确认识自身疾病,降低患者在康复期间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够更为积极地投入治疗工作中,配合各项医疗操作的开展[8]。
综上所述,在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瓜蒌桂枝汤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这种治疗方案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用药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