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2019-11-22郭华涛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132001
郭华涛(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01)
当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逐年增高,从2010年的8.7%到2014年的10.3%再到2018年的12.5%。在发病率中表现出男性高于女性、年龄高患者多余年龄低患者的明显特征。在该次研究中,主要是通过该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以期为相关医疗机构以及学者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了探究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笔者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检查,一般情况、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血脂、血糖、下肢动脉彩超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有下肢动脉硬化的为观察组,无下肢动脉硬化的为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上50~60岁患者9例,61~70岁患者23例,70岁以上患者外12例。另外44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13例。年龄上 50~60岁患者 15例,61~70岁患者 17例,70岁以上患者12例。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对于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患者检查数据做详细记录。检查项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是否抽烟饮酒,以及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嘱咐患者第二天检查的项目以及对饮食、饮水的要求。次日对患者肘部抽血4 mL,静置30 min后,3000 rpm离心15 min并在-4℃冻存待测。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超敏C一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尿酸、空腹血糖,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采用RT-PCR法检测血液中清道夫受体水平,另外应用液质联用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鞘氨醇1-磷酸水平。患者静坐5 min,监测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等,测量3次取平均值。
2 标准
2.1 年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该研究所指的老年人年龄大于50岁。
2.2 吸烟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建议:至少吸烟20包,或每天吸烟1支以上,且持续吸烟1年以上。包括现在吸烟者及己戒烟者。
2.3 高血压病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规定,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或多次测量血压增高,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以及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而血压正常者。
2.4 糖尿病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根据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而明确诊断为糖尿病。
3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可以得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5.0%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79.5%的糖尿病患者,88.6%的高血压患者以及烟酒生活习惯都成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数据对比[n(%)]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于心血管疾病具有相关性,其中,年龄、生活习惯、糖尿病、高血压都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生理机能等各方面都呈下降的趋势,因此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检查,减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