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应用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临床治疗效果
2019-11-22李强
李强
(泰安市精神病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
大隐静脉是起始于足背静脉弓内侧,沿内踝、小腿内侧及股骨内侧髁后方,直至大腿内侧部位,再到下肢深静脉中[1]。大隐静脉曲张是在病变部位的浅静脉出现蜿蜒、扩张的现象,一般发病人群都集中在久站久坐职业人群中,例如:教师、护士、司机等,同时女性患者要高于男性,患者年龄普遍在30~70岁间。其临床表现一般为腿部出现弯曲并高出皮肤表面如蚯蚓状的突起,尤其站立时明显,并伴有肿胀、疼痛或沉重感[2],患者一旦形成该病将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对于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该次调查为了探究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对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特选取了2009年4月—2019年4月40例该院收治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的方法选取40例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将所有参与调查的4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20例和参照组2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研究组患者男性患者共计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7岁,年龄最小者32岁,中位年龄(51.3±2.6)岁,文化水平方面: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5例,高中学历4例,初中学历患者7例,小学及以下学历4例;参照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最大者70岁,年龄最小者34岁,中位年龄(49.6±1.9)岁,文化水平方面: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6例,高中学历5例,初中学历患者6例,小学及以下学历3例。经过对比发现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对比结果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调查以取得该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通知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给予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传统抽剥术。
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方法为:首先在患者站立时对静脉曲张部位进行标记后使用碘酊就行固定;其次,将大隐静脉主干暴露后切断其所有分支并给予结扎,使其朝上分离到高位,将大隐静脉主干切断,切开位置在隐股静脉约0.5 cm处,并在近端结扎缝合,然后在远端放入静脉剥离器,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膝关节;在标记位置切1 cm左右点式切口,为了减少切口数量合理安排切口位置,将曲张静脉剥脱。在此过程中除了关节部位切口外,其他位置可选择纵向切口;最后,采用纱布覆盖切口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路径,通过弹力绷带将足背至大腿根部加压包扎。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2)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代表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但未消失代表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代表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3)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血肿、静脉血栓。
1.4 统计方法
该次调查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如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应用(±s)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如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等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方法后,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住院时间(d) 手术出血量(mL)研究组(n=20)参照组(n=20)t值P值4.13±0.527.36±1.2110.96800.000075.33±7.45125.15±9.2418.77120.0000
2.2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65%,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7)。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切口感染1例,血肿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参照组患者切口感染3例,血肿患者3例,静脉血栓患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4)。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作为临床中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静脉壁弹性较差以及静脉血管内压力过高,同时遗传病史、肥胖、长期腹压高、孕妇、缺少运动或久站久坐都是该病的危险因素[3]。当患者形成该病后不予以重视会由于长期的血液淤滞使下肢皮肤营养不良,甚至会出现棕褐色、黑色斑块等色素沉着,严重者会出现溃烂、静脉血栓或静脉炎,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了极大的威胁[4]。因此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多采用手术对该病予以治疗,传统抽剥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多、并发症多等特点,使得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因此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方法是使用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该手术方法相比于传统手术方法不但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同时创伤小、复发率更低,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还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5],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次调查选取了40例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方面相比于参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再一次验证了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中可采用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