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
2019-11-22陈金花
陈金花
(武警福建省总队医院内科,福建福州 350000)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糖尿病足患者数量明显增多,研究表明[1],通过有效护理措施,糖尿病患者足溃疡、截肢率可下降50%,因此,探寻有效的糖尿病足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发现,行为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于该院检查均符合WHO糖尿病足相关诊断标准;(2)下肢感觉出现异常、肌萎缩、肢体疼痛、麻木、皮肤损害、肌力减退等情况;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2)传染性疾病;(3)心脏病、肝肾功能疾病;100例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获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50例,对照组中26例为男性,24例为女性;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6.5±5.8)岁;病程 1~8 年,平均病程(4.5±1.1)年;观察组中2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龄 72 岁,平均年龄(54.5±5.3)岁;病程 1~6 年,平均病程(3.5±1.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期间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加强血糖水平控制,并根据患者微循环、神经功能表现采取有效改善措施,使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保持在9.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保持在11.1 mmol/L以下,同时,对代谢紊乱进行纠正,做好溃疡创面处理,避免感染;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病程长,难以治愈,并发症发生率高,受病情影响,患者心理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交流、沟通力度,鼓励患者积极表达心内诉求,结合患者不良心理表现及诉求,采取有效疏导措施,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多和家属沟通,邀请家属共同参与护理过程,给予患者更多家庭关怀,建立战胜病魔信心。(2)饮食干预。对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纠正,养成正确饮食习惯,加强糖分摄入量控制,按时、定量进餐;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对蛋白质、糖类、脂肪摄入比例进行安排;日常饮食尽量以高纤维、低糖食物为主,降低高胆固醇、高血脂、高血粘度等危险因素。(3)运动干预。坚持经常、适量、个体化原则,指导患者正确运动,尽量避免足部负重运动,减少长距离行走、跑步、爬楼梯等运动,适量进行骑车、游泳、划船等上肢运动;运动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运动适量,选择合适、舒适性好的鞋袜,并做好足部检查。(4)足部护理。受重力影响,患者下肢静脉回流阻力比上肢更大,如患者鞋袜松散,可能加大静脉瓣负荷量,造成静脉回流量、速度异常;如患者鞋袜过紧,患者血流阻力,会影响动静脉血流血供和代谢物排泄,因此,糖尿病足患者因选择尺码合适、鞋尖宽、透气性良好鞋袜,质地以纯羊毛、棉质材质为主,勤洗勤换,以免出现感染情况。另外,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脚麻、脚凉情况,护理时可选择电热毯、热水袋等方式,做好保暖措施;注意控制好温度,避免患者保护性反射能力过差无法及时反映热感,而出现烫伤情况;定期使用搪瓷盆或木盆进行中药泡脚,泡脚温度保持在37℃左右,泡完后及时使用毛巾将脚擦干,使脚部保持温暖、干燥,并轻柔按摩足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由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得分与患者知识掌握度呈正比[2-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比较行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表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组别 空腹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images/BZ_82_861_1149_891_1209.png餐后2 h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14.36±0.2214.29±0.311.30210.19595.21±0.377.38±0.2136.06660.000022.38±0.3522.32±0.680.55470.58036.67±0.3110.35±0.6735.24800.0000
2.2 两组糖尿病足知识掌握评分、住院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比对照组低,糖尿病足知识掌握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糖尿病足知识掌握评分、住院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糖尿病足知识掌握评分、住院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对比(±s)
组别 糖尿病足知识掌握评分(分)住院时间(d)溃疡愈合时间(d)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94.22±1.6570.12±4.0339.13300.000010.25±1.0615.38±1.6618.41750.000011.27±1.6218.64±1.3624.63790.0000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患者受病情影响,踝关节及以下足部位置血管及周围神经出现病变情况,细菌感染造成足部皮肤发白、干枯、水肿、坏疽、溃疡,拉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需对糖尿病足进行截肢,造成患者残疾,甚至直接致使患者死亡,因此,针对糖尿病患者高危饮食,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对防止糖尿病足病情加剧具有重要意义[4-5]。在护理中首先需注意加强患者足部检查,帮助患者做好足部清洁及皮肤护理。特别是病程较长患者,足部可能被坏死皮肤组织覆盖,表皮细胞存在增殖情况,导致行走困难,加大感染率[6-7]。因此,护理中需对足部坏死皮肤进行清理,使血管得到扩张,维持局部微循环稳定。同时,督促患者定期使用中药泡脚,合理选择鞋袜松紧度,减轻静脉瓣负荷量,保持正常静脉回流量及速度。加强患者心理干预及饮食干预,控制血糖大幅度波动,并加强患者足部温度和色泽观察,避免足部擦伤引起感染[8-10]。该研究观察该院100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发现,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低,糖尿病足知识掌握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明,相较于常规护理,行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优势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患者中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糖尿病足知识掌握度,缩短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