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11-21余俊
余俊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9-149-01
摘 要 当前我国正从“供给侧改革”深入至“金融供给侧改革”,从金融“做减法”到结构性“有增有减”。本文将简要阐述我国金融供给侧的核心内涵,开发性金融如何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开发性金融
自2015年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银行业在服务“三去一降一补”等目标方面经历了一系列改革。2019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突破结构化去杠杆瓶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去杠杆单纯“做减法”不同,更多强调供给对需求的精准匹配,在稳杠杆基础上有增有减,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融资体系,从而达到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
传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核心是“去产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核心是“调结构”:增加有效金融供给,减少套利的无效金融供给。其核心内容为:脱虚向实,聚焦实体经济。金融的天职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供给的核心是如何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最高达到7.8%,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都属于较高水平,但由于过量投机性资金流入房地产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普惠公平性,降低占市场主体90%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优化结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我国金融业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严重不足。2019 年1-8月,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新增12万亿元,占社融增量的75%,表外和直接融资占比25%,远不及美国78%的水平。在间接融资中,又以大中型银行为主,我国亟需构建包含券商、保险、基金等在内的大资管格局,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投资交易、财务顾问等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防范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近年来,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时有发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防控风险要坚定、可控、有序、适当,在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中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
二、开发性金融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1.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服务实体经济。一是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技术、材料、装备“卡脖子”领域,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等领域发展,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促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大对脱贫攻坚、民营企业等民生领域短板,交通、市政等公共设施短板以及生态环保、健康养老、信息技术等创新短板的融资支持。三是服务重大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四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强化责任担当,将可持续发展融入项目选择、实施和管理,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高端装备走出去。
2.强化服务功能,提供优质适配的金融服务。聚焦主责主业,明确业务边界和投向重点,将贷款投向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严格控制不符合定位、战略性不突出、风险较高的行业、区域和客户贷款。推进融资模式创新转型,增强市场化服务能力。提升母子公司协同水平,依据客户融资需要,定制个性化、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化表外、直融业务与表内业务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濟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金融服务。
3.坚守风险底线,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统筹考虑和审慎评估各类风险及相互影响,优化集团客户管理系统,动态制定多情景不良管控方案,加强政府债务、产能过剩、集团客户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努力构建覆盖所有风险种类、业务领域的风险管理体系,保持资产质量的持续稳定。
4.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水平。8月17日,人民银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旨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开发银行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正向激励,将LPR应用覆盖到全部贷款业务,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深入研究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主动让利实体经济。同时通过大数据驱动作用,综合运用多元化的金融科技工具,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向着专业化、智能化的国际一流开发性金融机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