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2019-11-21刘方
刘 方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教育部2012)。这说明英语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能够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这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是一致的。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英语语法的教学亦是如此。简单、机械、枯燥、“填鸭式”的语法教学,缺乏情境,难以让学生产生愉快、和谐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就容易产生惰性,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语法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使语言知识的学习在情境中展开,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习得语法规则、灵活自如地应用语法知识的双重效果。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三个维度探究如何创设融入生活情境的语法课堂。
一、撷“生活”之“鲜”,创设课堂情境主线,感知语法
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而语言活动则是学生实践、体验、习得语言的主要途径。课堂语境的真实性涵盖许多不同的方面,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教材,还包括课堂活动、课堂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等(胡慧豪2018)。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主题为中心,以文本为依托,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半径,通过一条明晰主线来统领各项生动鲜活、相互衔接的任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体会到主题活动与自己的切身关联”(邹建军2017)。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的大环境就是教育的大课堂。校园无疑是学生最熟悉的“大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将校园内的“新鲜事”带进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展开语法教学,可以让他们最直接地感知语言的运用。
以译林版牛津《英语》七年级(上)Unit 5 Let’s celebrate 的语法课为例。本单元的语法重点是asking wh-questions。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节日”,笔者在上课伊始回顾学校一年一度的“Bilingual Festival”(双语节)的照片,出示一张宣传海报(见下图),揭示本堂课的主题“festival”:
相信每所学校都有体现校园文化的特色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往往能让其印象深刻。以上海报设计符合学校文化节日宣传的实际,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瞬间唤醒学生的经验。在这样的情境下,笔者带领学生学习了几个中西方节日:La Tomatina,Holi,the Lantern Festival 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利用疑问词进行提问。在本堂课的最后,笔者设计了一个与“文化节”宣传密切相关的任务,即让学生设计:
1.A questionnaire(调查问卷)questions to ask people something about the festival
2.An Introduction(节日介绍)
3.Some beautiful pictures(插图)
学生的作品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颇具感染力。优秀的海报设计被张贴在校园的宣传栏,让课堂所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还原了语言学习的本质。在“校园文化节”的背景下,本堂课一切学习任务都有了情境的依托,各个教学活动有机地串联起来,逻辑有了连接性,思维有了延展性,语言的学习在生活化的语境中自然生成。
二、取“生活”之“乐”,激发学生兴趣之源,探究语法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兴趣性”原则,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要在课堂情境的设计中关注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方式来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课堂探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英语知识的探究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兴趣可以用他们感兴趣的“乐事”来激发,这些“乐事”正是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兴趣爱好、班级趣事、学校活动、社会热点等都是激趣的源泉。在教学语法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生活之“乐”,激发学习之“趣”,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探究语法规则。
以译林版牛津《英语》七年级(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的语法课为例。本堂课的语法教学内容是可数和不可数名词的使用。结合本课的话题,在教学中运用的大量单词都是和“food”有关的。因此,笔者作了以下设计:
Step1:情境激趣,导入话题
展示《胖子行动队》(Fat Buddies)的海报,导入话题,帮助两个人改变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设计说明】学习本单元时,恰逢由文章和包贝儿主演的电影《胖子行动队》热映。电影讲述了一对胖子侦探引发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引起了观影者的热议,也让学生津津乐道。“减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十分关注的话题,利用这个故事导入话题,创设情境,能够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本课的活动,为后续活动作铺垫。
Step 2:情境复现,自主探究
教师借助上述话题引出:“What do they eat everyday?”接着,介绍他们的一日三餐,讲授新知,引出“可数名词”和“a”“an”的用法、可数名词复数的变化和不可数名词。
【设计说明】借助“胖子行动队”这一情境引出新知。在每个环节,使用大量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例句,让学生自己进行规律的总结和归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有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教师就可以运用夸张的举例和表达使“教”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学”变得热情积极。
Step 3:延伸操练,强化运用
语言依托语境而存在。在巩固环节,教师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操练和运用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笔者在本堂课的巩固环节进行了话题的延伸,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任务,引导学生由虚拟的“电影人物”回归到现实的“真实角色”,由单词、短语的练习延伸到语篇的练习。第三项任务为:“你的朋友向你咨询饮食健康问题,请你写一封回信,给他们一些建议,完成缺少部分。”通过这项任务让学生填写相应的名词,并进行形式上的变化。
【设计说明】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还未完全蜕去小学生的稚气,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电影人物激发其兴趣,能够使教学更加有效。最后设计的任务“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在本堂课话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任务的设计由词汇和语段过渡到了语篇,实现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和实际运用。
三、寻“生活”之“真”,还原“接地气”的真实情境,运用语法
“情境的核心是意义的存在,而情境教学体现在语言教学中,就是意义的第一性,关注语言的内容,强调语言的表达要有意义。语言教学活动围绕有明确指向的交际任务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从根本上避免从形式到形式的无意义活动。语言习得是在有意义的语言运用中产生的,有意义的学习产生于有意义的情境。”(孟碧君2017)生活这个“大课堂”可以给予的教育内容数不胜数。但是,语法的教学最容易脱离生活,脱离语境,就语言而讲解语言,如此这般,则失去了语言学习的真正意义。因此,语法的学习亦可以还原“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中感知语法、运用语法,最终实现语言的内化。
在译林版牛津《英语》七年级(上)Unit 7 Shopping 的语法课there be 教学中,笔者结合校园活动和地方特色设计了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学习本堂课语法时,笔者所在学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因此,在本堂课开始时,笔者以此校园“新鲜事”导入,招募一批“校园小导游”,并展示了外国友人的参观行程。在此情境下,结合本册书前几个单元的话题,为“小导游们”布置了以下任务:
1.Introduce our school to them.
2.Show them around Suzhou.(What to see?)
3. Take them to taste some local food.(What to eat?)
4. Take them to go shopping in Suzhou.(What to buy?)
学校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活动场所。因此,通过介绍学校引出there be 句型,既自然又顺畅,语言在真实而亲切的环境中生成。在操练环节,利用What to see,What to eat 和What to buy 将从易到难的任务串联起来,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大的情境和话题中。由于所涉及的话题与学生密切相关,他们在活动中十分踊跃。最后,笔者将本堂课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设计了一个小组任务——为外国友人设计苏州一日游,让学生围绕What to see,What to eat和What to buy 展开介绍。松鹤楼、观前街、松鼠桂鱼、苏州中心……学生迫不及待地搜索自己的语言库,要将这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颇具苏州特色的地点和食物介绍给外国友人。在本课结束后,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积极的参与中,他们的语言知识得到了运用,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能力也得以提高。
结束语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和情景交际法的深入推广,英语语法的教学也应该逐步“生活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托情境,采撷生活中“新鲜”的例子,创设课堂情境主线,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语法;选取生活中令学生“快乐”的源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归还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引导其自主探究语法规则;寻找生活中“真实、有意义”的事件,还原“接地气”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达到语言学习“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