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思考

2019-11-20刘兆芳吴允涛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刘兆芳 吴允涛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要通过一系列指导与训练,促使学生个体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出教师要整合阅读资源,激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将“趣练”与“苦练”相结合,在持续阅读中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要加强阅读指导,感悟人文价值内涵。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习惯培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60-02

“习惯”一词通常可以理解为人在生活情景中,某种稳定的、自动的行为模式或倾向。在心理学领域,它被解读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联结。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能助推学生自主大量阅读、汲取知识营养、提升生存技能、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师按照一定的目标,通过一系列指导与训练,促使学生个体形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整合阅读资源,在激发兴趣中培养自主阅读意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整合阅读资源就是合理开发和利用阅读资源,具体是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过程中,学会搜集、研究、选择、规划、设计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字材料活动。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就要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训练,教师给学生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材料来训练,这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阅读媒介日趋多样化,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从培养教育孩子的角度讲,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学生阅读,教师要学会整合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训练材料,关注阅读材料的可读性、能读性和趣味性。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要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向上,其中的优秀思想在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能发挥教育导向作用;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和智力认知,学生才能读得了、读得懂;阅读的内容也要尽可能贴近孩子的心灵世界,引起孩子探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内驱力。

二、“趣练”“苦练”结合,在持续阅读中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思维随意性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往往是一时兴起,缺乏阅读意志力。要养成好习惯,把某一行为训练成为经常性行为,则是一个十分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更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阅读资源、阅读机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趣练”与“苦练”相结合。教师不仅要为学生选择一些兴趣感较强的阅读材料,还要在设计读后练习中善于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如在设计小学低年级阅读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读内容画一幅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发挥想象力编故事等。又如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低难度的练习题,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价,以此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加其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学习、反复训练的过程。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一切行为的产生与改变都是源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习惯的形成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过程。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家长要通过督导机制,严格要求、跟踪检查、督促学生完成持久阅读的训练任务。从训练量来说,小学生要坚持完成一个较长时间段的课外阅读训练;从个体阅读心理活动层面讲,小学生能坚持读完教师所布置的文章篇段,或一组文章、整本书……持久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阅读量的递增,以期达到质的飞跃。

三、加强阅读指导,在深入阅读中感悟人文价值的内涵

美国心理教育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识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的影响。”自我效能功能表现在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行为坚持性,影响人们的努力程度和对困难的态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效率,也就是说,小学生只有在阅读中领悟了文本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感受阅读之于自我成长的意义,才可能促进其读书习惯的养成。阅读是学生主体感知文体信息、解读信息、汲取信息的复杂心理活动,阅读活动的展开需要阅读主体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更离不开阅读方法与技巧。

教师要立足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放眼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素养的提高,加强阅读指导。如指导学生在初读中自主认字识词,了解文本的段落大意。由于识字量有差异,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字典、网络、请教别人、猜一猜等方法,自主学习认读文本中的生字词。初读是较浅层次的阅读活动,学生不仅要把文本读通顺,还要学会思考提炼内容,知道文本有几个段落,大体内容是什么,如写事的文章,就要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等。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细读中抓住重点句段,品悟文本的思想感情。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将细读理解为仔细地读。就其形式而言,可以指反复地读、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诵读等;就其品质来讲,是指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悟。学生要在读的语感中,让思维去触及文本内容所内蕴的思想主旨及情感。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句段细读,是较深层次的阅读活动,也是品悟文本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会反思文本的谋篇布局,习得文本的写作技巧。学生所阅读的文本中,或是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或是中间过渡自然、浑然一体,或是行文顺序别具一格……学生反思文本的谋篇布局,总结文本的写作技巧,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创造阅读条件,在自主选择中实现自我个性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利用自我生活經验图式,与文本所呈现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的复杂心理过程。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组建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张贴小组成员的团体照片,亮出小组阅读口号,增加阅读团体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也可以利用学校宣传栏阵地,生动活泼地普及课外阅读知识、阅读名人故事、阅读名言;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立课外阅读活动评比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阅读的有益性。其次,要让学生有书可选、读自己喜欢的书。只有提供给学生足量的图书,才能使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读物,使个性化阅读成为可能。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内图书室的功能,尽可能提供给学生自主选书、阅读的机会。班级内建立起内容丰富的图书角,实现班内图书共享。最后,要鼓励学生读有所思、思有所获。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王梓坤说:“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反思收获,用敏锐的思维去捕捉文本中的价值和情感,尊重和鼓励学生表达出他们在解读文本时,所产生的奇思妙想或独特感悟,让个性化心灵在与文本信息交互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教师辛勤教育的成果,更是学生自身持之以恒的硕果。在小学生培养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学生主体伴随着渐进式阅读训练量的积累,其阅读素养和阅读品质会不断得以提升,随之生成具有自觉自愿课外阅读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

【参考文献】

[1]谢亚男.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徐玲,白文飞.习惯形成机制的理论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

[3]刘小军.提高自我效能感 增强学习自信心[J].内蒙古教育(B),2010(2)

作者简介:刘兆芳(1978— ),女,山东费县人,中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吴允涛(1975— ),男,山东费县人,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