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职业人”培养目标下职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分析
2019-11-19石丽娟
石丽娟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存在比较严重的技能型人才短缺现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职业院校虽然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毕业生,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无法就业,或者无法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需求。本文就准职业人培养目标下的职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职业院校能够培养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准职业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键词:“准职业人”;职校文化;企业文化;融合
前言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单纯强调“专业”和“技能”的“工具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必须更加注重良好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强调以就业为目的,因此应该做好市场需求分析,实现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推动职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确保学生能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成长为能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准职业人”。
一、准职业人概述
“准职业人”指依照企业员工标准要求自身,初步具备职业人基本素质,能够适应企业内部环境需求的即将进入企业的人。想要成为“准职业人”,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工作实际与工作预期存在差距,这就需要调整好心态去积极面对;其次,必须具备规范的行为。企业员工与学生的行为处事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性,需要及时转变态度,依照企业标准规范自身行为。此外,必须具备较强的能力。在学校中,能力的体现主要在于考试或者其他成绩,而在企业中,能力的体现在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个体必须具备较强的能力,才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更快的融入到企业大家庭中。最后,必须具备优秀的心理。心理与心态不同,主要是在压力下产生的心理状态,这些状态都属于正常情况,如在竞争压力下产生的焦虑情绪,都属于正常现象,需要学会减压,以更好的姿态去迎接挑战。
学生与准职业人之间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前者掌握的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在掌握必备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大量的实践技能。先比较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强调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必备”和“够用”。因此,职业院校在对准职业人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职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强调将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切入点,通过专业建设和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等措施,提升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必须通过相应的校企合作,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制定出有效的准职业人培养目标,通过与市场接轨的方式,明确人才需求规格,为社会提供更多且更加优秀的准职业人。
二、准职业人培养目标下职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路径
(一)做好现状分析
以某职业院校为例,对校企文化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80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92份,结果显示,有超过52%的学生并不了解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超过60%的学生将企业文化错误地认为是创新精神或者团队精神。而问卷中,就企业文化教育在就业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调查,但是結果显示,超过63%的学生认为企业文化与自身的就业并没有很大关联,没有任何帮助。由此可知,很多学生对于企业文化并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开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非常关键,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就目前而言,职业院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了足够的关注,强调专业文化、实训文化与质量文化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时,需要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在文化中充分体现职业特色,就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进一步加快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的内涵,确保学生的思想能够实现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在进入企业后迅速转换角色,适应企业环境。借助文化之间的融合,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其中,减少适应周期,同时也可以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明确现实需求
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同样会影响其对于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例如:民营企业一般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实现一人多用,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或者新技术的企业则要求学生在具备良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技巧。同时,无论是企业还是市场,都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文化融合实践
1.做好结果反馈
从调查机构的角度,应该将问卷调查的结果向职业院校以及企业反馈,确保其能够明确职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职业院校也可以更好的组织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对企业内部的制度和文化进行学习,确保其形成良好的观念认识,做到守规守纪守时,认识到企业与学校的差异性。职业院校应该组织全体师生开展相关活动,如“有奖征集校园文化用语”等,充分利用校园媒体的优势,如黑板报、校园广播、电台等,在校园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学校团委应该立足自身职能,做好校园活动的组织规划,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逐步在校园内容形成优秀的文化氛围。以某职业院校为例,其校训是“修一身之德,习一技之长”,在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在校园内很多地方张贴起了职业及创造相关的标语以及各个行业优秀人才的事迹,也可以在教室墙壁和后黑板上,设置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文化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校园中营造出完全仿真的职业环境和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尽早体会企业文化,为其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丰富文化内涵
职业院校应该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的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元素,以此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在实践中,首先,应该有意识的在课外活动以及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同时,拉近企业与校园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进入企业所需的适应时间。其次,应该在校园内部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技能竞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检验。例如:某职业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举办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大赛等,将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内涵,如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融入其中,提升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地方企业管理人员,或者本校的取得较高成就的毕业生,就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明确校园生活与职场生活的差异性,真正了解企业岗位需求,从而使得其在进入企业后,能够以最短的时间适应环境的变化。
3.完善相关制度
职业院校在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起完善的校企文化融合规章制度,确保无论是班级文化建设还是全校性的活动,都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避免出现活动混乱,展开随意的现象。同时,应该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考核与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层面进行明确,教师可以立足企业文化,编撰相应的《企业文化读本》,对优秀的地方企业文化等进行收集和整理,将职业特色融入到企业文化相关课程中,同时要求课程必须能够将企业的特色切实反映出来。
4.推动文化对接
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寻找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口,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应该强调主动性。从职业院校的角度,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在校园文化中引入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内涵或者核心价值观念,构建出企业化的校园文化。例如:可以选择本地区一些优秀的企业,对其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立足校园文化需求,将企业文化中提炼出的一些具备普遍适用性的观念认识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二是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职业院校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如军训、义务劳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形成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是也可以借助职业生涯规划、社会调查等相关活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敬业意识等进行培养。而在实习管理中,应该将相应的管理制度与企业接轨,将学生作为企业的准职工,确保其能够切身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接受特色企业文化教育,深入体会企业文化内涵。
5.深化校企合作
在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培养准职业人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途径有很多,不过校企合作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这一点在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都已经得到了证实。近几年,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不少院校都存在教学资源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跟踪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人才培养体系的规划设计全部交给教师,则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等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很难顺利实现。基于此,职业院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来达成预期目标。以某职业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为例,通过与北大青鸟的合作,引入了发达国家IT教育的模式,开设了网络工程师特色班,设计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由北大青鸟提供相应的骨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了IT行业中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贯穿了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以及职业导向训练课程,在每个阶段的最后,设置有项目实践课程,对应了相应的就业目标与具体岗位,避免了本科教育中学科知识体系划分过细以及重叠的问题,充分体现出了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同时构建起了模块化的技能训练体系,对职业导向训练进行了强化。不仅如此,北大青鸟还提供了相应的学生教材以及教师教学用书,使得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这样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具备鲜明特色以及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很好的满足准职业人培养的现实需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考虑其本身的教育特色,应该立足市场需求,做好“准职业人”的培养,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职业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的特色凸显出来,逐步树立起以院校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以实践教学为桥梁、以文化活动为平台的全新教学思想,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和方法,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互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葛建峰.中职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建构策略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13):77.
[2] 徐丹.淺谈职校班集体建设的科学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6):145.
[3] 宋庆华.构建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中职校班级活动系列化设计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4):100-101.
[4] 张海芸.论校企文化融合下职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以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实训项目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16(9):7-12.
[5] 赵荣.浅谈中职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J].职业,2017(20):24-25.
[6] 张彩娟,张棉好.基于AGIL模型的职校文化建设[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21-25.
[7] 张建云.“习与知长心与化成”:职校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J].职教通讯,2016(11):3.
[8] 杨晓清.走进企业,感受文化:中职校对口企业文化素养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130-131.
[9] 张冬娇.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职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6):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