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2019-11-19周颖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衔接教学初高中语文教学

摘   要: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语文课程教学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的特点。语文教学是连续的整体,在各个阶段教学中更是要通过合理衔接、共同作用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往往存在系统性缺陷,导致两个学段教学缺少有效衔接,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文章通过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优势、意义,指出当前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针对性的衔接策略,对于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提升学习与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高中;衔接教学

作者简介:周颖,四川省成都市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3-0095-02

《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语文应该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重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衔接。高一语文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不能做好教育衔接工作,就会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出现断层现象。

一、初高中语文课程特点与衔接意义

初、高中隶属两个不同教育阶段,这两个时期学生的心理、认知、态度等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上,两个学段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例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主要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品味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而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中则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与思想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语境揣摩词句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又如,初中文言文教学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浅译文言文,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的积累与掌握。而高中语文标准则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学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并能够实践应用。所以,初、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应是递进的,没有初中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就难以开展。高中语文是对初中语文知识的深化与提升,缺少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就难以有效提升。

两个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知识基础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初中学生感知不如高中生深刻,逻辑性不如高中生强。高中生在学习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初中生学习动机不太强,容易被各种因素干扰,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固。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需要对学生两个阶段学习情况与认知特点、规律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一是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优化教育理念。二是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虽是语文教学的不同阶段,但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只有实现有效衔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实现育人功能。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断层现象的影响因素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核心是学习心理与学科知识之间的“无缝连接”,包括教学目标的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学生心理的衔接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实现有效衔接,甚至出现断层和裂缝,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出现断层。初高中语文虽然具有连续性,但是各个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教材内容难度的陡然增加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初高中分开,初中教师不会去研究高中内容,高中教师很少研究初中内容,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实现两个学段的有效衔接。

其次,学生兴趣、心态等发生变化。初中阶段学习时学生习惯了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没有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进入高中之后,知识难度、知识数量的增加让他们学习较为吃力,如果没有良好、扎实的语文知识,往往会出现一些学习障碍。

最后,从高中教师实际教学情况看,大部分的教师都意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断层”问题,并采取了一定措施。如有的教师在学生进入高中后会适当开设几节衔接课,让学生从心理上、学习态度上做好衔接的准备,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面对高中紧张的课程时,教师在教学衔接中更多关注学生知识上的漏洞,没有对学生能力、心理等深层次的断层现象进行分析。

三、初高中教学衔接具体开展路径

1. 温故知新,构建初高中衔接的桥梁。高中语文的许多知识是与初中语文相呼应的,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初中语文知识,则可以建立起学生新旧知识的桥梁,尤其是在教学经典篇目或者类似语法时,将初中积累的知识引用过来作为例子,能够激发学生脑海中的记忆,对新知识产生亲切之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可以将学生初中学习过的《桃花源记》引用过来,通过对比学习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思想。

2. 整合、优化内容,缩小初高中知识差异。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知识难度跨度较大,学生学习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成功体验与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教材差异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上的优化,实施分层教学,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解决学习难题。从实际分析看,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大多选择时间相距较近的宋、元、明时期的作品,先秦、汉晋时期较少;而高中语文必修中则直接从诸子散文为起点进行学习。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可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调整教材教学内容顺序,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唐诗宋词开始,层层递进至先秦、汉晋时期的文言文,由浅入深地让学生逐步感受不同时期文言文的魅力。

3. 指导学习,优化学生学习方法。首先要转变学生在初中学习语文时形成的不良习惯。初中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记忆,而高中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积累与应用能力,所以初中阶段养成的机械训练已经不再适合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高中阶段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视,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是培养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摆脱初中学习时对教师的依赖。高中语文会考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

初、高中是学习发展的两个关键时期,甚至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面对初、高中两个阶段学习标准差异、学生心理态度差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初高中衔接教育,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弥补两个教学阶段在时间、空间、内容上的裂缝与间隙,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学习向高中学习的完美过渡。

参考文献:

[1] 汪茂林.高一语文教学与初中教学衔接的思考[J].学周刊,2018,(9).

[2] 邓焱嵩.浅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J].文学教育(下),2016,(10).

[3] 梁燕.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J].学语文,2016,(2).

[4] 栾桂芳.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3).

责任编辑 彭思敏

猜你喜欢

衔接教学初高中语文教学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例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