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初英语教学衔接探究

2019-11-19李慧尹俊杰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衔接策略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李慧 尹俊杰

摘   要:中小学英语教学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看似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思想与理念却是一脉相承的。中小学的衔接是学生学习的过渡时期,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开展。文章针对中小学英语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善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学习基础,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策略

作者简介:李慧,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尹俊杰,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坂田分校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写作教学。(广东  深圳  518000)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3-0033-02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需要教师突破思维限制,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根据中小学不同的教学阶段,研究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教学衔接的适应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应加强中小学教学衔接时期的核心素养能力的渗透,在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固有问题的解决中加强学生对各项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当前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 基础知识不达标。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常常会出现基础知识不达标的现象,这些问题源于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忽视。在小学阶段,教师采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导致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2. 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由于小学英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没有传授给学生过硬的阅读技巧与方法,也没有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行有效训练与拓展,学生阅读速度较慢,阅读效率较低,进而出现阅读理解能力的不足。

3. 能力發展不均衡。刚进入初中阶段,会出现学生英语知识以及能力水平不均衡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已经达到了九年级的英语水平,而有的学生则属于学困生范围,学习能力甚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这种能力发展不均衡现象来自于小学阶段教师教学培养方式的不当,以及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等。

二、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策略

1. 强化语音学习。语音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通过语音学习,学生能够深化词汇的理解与记忆。夯实学生的语音与词汇基础,能为英语其他教学模块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比如e这个字母以单独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形式在不同词汇中的具体发音情况有:① e单独发音,其中一种情况发音为/i/,拓展单词:begin、English;②组合ee发音为/i:/,拓展单词:green等。将这种自然拼读法应用于强化学生的语言基础的学习中,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如果小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语音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必须在初中开展自然拼读法的教学探究,夯实学生的语音学习基础。而且如果初中教学阶段初期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较差,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音能力,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

2. 创设情境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在小初英语教学衔接探究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积极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以便进行良好的教学导入。例如,教师可以引入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七年级教材Making friends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体验教学思想。首先设立问题:Do you like making friends? What kind of people do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How would you show yourself to others if you were to make friends?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之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并设置相关问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如By reading the text,do you know how to make friends with foreigners? What information about yourself should be presented to each other when making friends,以及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want to get along well with your friends?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从阅读中主动提取信息,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如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与合作探究展开教学。思维导图可以展示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探究思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合作探究模式能加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契合核心素养教育目的。

以七年级教材Seasons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模式下将文本内容分成几个较为明显的结构,然后通过思维导图框架结构的形式展现结构。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性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其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语感、语言能力。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教师都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用英文展示自己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语感以及语言能力。根据这种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以课本教材为基准进行适当地拓展延伸,如为学生编排课本话剧,让学生通过英文对话进行英语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语言的叙述中有效把控口语表达的方法,提升自身的语感能力,强化学习效果。

以六年级教材的Helping others为例,本课涉及较多寻求别人帮助及给予帮助的英语表达。教师都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应用与实践,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根据教材主要内容进行英文对话,完成情景剧。这种方式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感、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建立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与信心,提升学习效果。

5. 坚持课上课下结合开展教学。教师在开展小初英语教学探究工作时,应适当拓宽学生的学习阵地,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如教师可以采取“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展前,针对教材内容,设立相关话题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检测学生课下的学习效果。

以七年级教材的Our Animal Friends教学为例,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置预习话题: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by reading the text?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 of these animals? How should we love animals and get along with them?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预习中发现问题,将其记录并在课堂上汇报。根据学生的综合反馈,教师可以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集中式讲解,从而保证学生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想要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就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打好学生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利炳变,陈婉转.从PEP小学英语新版教材变化看小学英语课程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

[2] 颜珊.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23).

责任编辑 彭思敏

猜你喜欢

衔接策略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高校财务与责任预算体系的衔接问题
试析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
探讨初中、中职新生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考命题变革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