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9-11-19邵小霞
邵小霞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关注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发展趋势。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感受数学问题的生活化来源和回归生活的实际效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生活化教学模式将繁杂的内容变得分明,使学生能够清晰认知数学知识的本质,愿意对数学领域进行不断地探索求知。然而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日益影响,初中数学内容基本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想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的疑难,生活化教学俨然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往初中数学课堂都是教师在单调讲解理论性知识,学生只顾低头做好密密麻麻的随堂笔记,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形成无限循环的模式,学生在课后死记硬背各种公式,教师在课堂无限灌输理论知识,尤其是课堂设计的问答环节都会脱离学生实际生活,整个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毫无创新而言,长此以往各种教学问题的短板自然流露出来。由此可见,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轨是造成初中数学窘境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将涉及到的数学信息逐渐变得生活化,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发挥出独具特色的作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特点
数学是基本的运算工具,生活是工具的服务对象,学习数学要为更好地生活做准备。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强调从课堂到生活的知识延展和认识提升,突出问题源于生活、内容表现生活、作用回归生活的主旨思想。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生活有着显著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主体性特点。第一,关于实践性。如果初中数学局限于课堂,就会变成枯燥的数字演绎,刻板而无趣,就会让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变得毫无意义。第二,开放性,数学教学应该凸显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教与学活动的主体是人,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生活体验基础上的,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工作,因而充分尊重生活并突出主体。
三、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实意义
(一)与时俱进,彰显生本
教学生活化的理论由来已久,探索实践也一直在进行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地开花,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生活化教学的思想被关注。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育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也是顺应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学生身心特点的发展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好奇心强、渴望表达、追问价值的主要特征。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教学给问题找到了生活场景,给表达找到了具体案例,给追问以实际案例回答,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符合教学规律和显示要求。
(二)重视体验,提升素养
来自生活的数学有着生活的自然情趣。随着学生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的积累与提高,学生就能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自觉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自我发现和追问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价值的认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为例,我们观察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的钢架结构,会发现图形中的三角形最多,探求原因就能够想到理论知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难发现,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在重视体验和提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具体措施
(一)联系实际,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环节是学生从思维发散到集中的过程,如果在导入环节就能引起学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整堂课也会进行得十分顺利。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之一就是联系实际,课堂导入生活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为具体的数学知识找到生活来源,设计可视化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激发探求答案的内在动力,进而展开教学。例如,在讲解统计和概率的数学知识时,引入彩票中奖、分期付款等生活知识,既体现了生活处处有数学的思想,也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
(二)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
初中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已经初步形成,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立足實际,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构建具体联系,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深化生活认知。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找准生活元素的切入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创设情境,实现知识学习到能力培养的转变,为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和公式找到生活原型,让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形象。
(三)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生活化
课堂学习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要围绕学生体验、学生参与展开,让学习过程丰富生活,让生活体验涵盖学习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创新设计课堂活动,巧设动手和实验或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观察和参与中学习并学会知识。例如在讲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只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的活动得出结论:两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相交三种具体情况。借助课堂活动,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获得认知,学习过程更加形象和有趣,知识也由抽象变得形象丰满。
总之,生活是开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实践各项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初中数学教育务必要立足扎根于现实生活,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知识是毫无用处的,才能确保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理念,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