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9-11-19于汶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教学改革

摘  要:在高校教学中,教学改革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是物流专业课跟上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及市场人才需要的必然趋势。文章针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训基地以及数据库资源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改革;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于汶艳,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物流管理。(辽宁 大连 116052)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8年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XJJGYB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4-0045-02

物流产业是集成高科技和传统产业整合而成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将是21世纪全球经济领域变革的内容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物流人才专业水平,满足国内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现状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被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对刚刚结束大一学习的学生而言,大多数的学生还不能够清晰明确地理解物流系统化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是第一步。

首先,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由教师口述传授,教师单方面进行教学,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学生接受知识时也处在被动的地位。其次,“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内容都是关于机械设备的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机械方面的知识,这在无形中增大了教学的难度。机械类的知识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大部分的机械设备只是书本上的黑白图片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基本的印象。最后,教学一定要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践来弥补教学上的不足。这样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能够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如何运用学校中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物流型专业人才是学校面临的实际课题。

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改革需解决的问题

1.教材内容不完善,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教材的改革,在现有的教材里,大篇幅都是介绍有关机械的概念、使用原理和应用方法。这些枯燥的文字和简单的图片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教材内容的不完善主要体现缺乏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积极探讨有关设施设备的实际性问题。

课程内容也需要不断地更新。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特点是与时俱进、教学内容更新快。这就要求高校和教师根据市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

2.教学难度大。从教材的编写方面看,介绍机械设备的内容繁多,这对刚开始接触物流专业方面知识的学生而言,有一定困难。大部分学生对机械方面的知识不容易产生兴趣,也缺乏基础,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接受比较慢。要想通过课堂教学把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难度十分大。

3.建设实训基地困难。对学生而言,学习“物流设施与设备”这门课程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实际操作设施设备,这比教师单方面地授课更加有效。然而,在学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存在很多困难,一方面,从教学资源看,无法购置齐全的设施设备,物流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快,学校要跟上设备换新的速度是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物流方面的设施设备大多数体积都很大,对学校可使用的占地面积有一定的影响。

在校外开设实训基地,最好的方式是联系相关的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从而增加学生接触物流设施的机会。但是,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是有要求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学生来基地参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工作进程。同时,由于参观的人数众多,局面就会难以控制,难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4.缺乏教学资源数据库。“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面对机械的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或者课后对没有消化的知识进行逐个击破。如果学校没有教学资源数据库,就没有办法针对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改革的实践对策

1.完善教材内容,更新课程内容。教材中应增加案例教学,实际的案例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材中引用经典案例,一方面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讨论、分析,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深化。

对于课程内容的更新,应该通过增加课时的方法,以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为主线,增加自动识别技术、条码扫描、POS终端、RFID终端等设施的用途及工作原理的教学,使课程内容适用于现代物流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應该适当地安排实验室实训课程,通过虚拟的物流场所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采用科学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3~5人一组,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对问题深入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课下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制作PPT,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视频影像来加深学生对机械设备的印象,图片和视频要比枯燥的书本知识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改善校内实训基地,争取校外实习机会。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上机操作的方式来了解设施设备的工作流程及其作用,但是这并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资源和机械设施的实用性来选择有代表性的机械设施供学生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校外的实习机会,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比如“双十一”是物流最繁忙的时候,大多数物流企业都会进行招聘。这是校企合作的最佳时期,企业给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工作的时候可以清晰地看见物流设备的运转,在拥有校外实习机会的同时也增长了一定的专业知识。

4.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搜索的方式,在数据库中找到想要了解的信息。教师可以运用数据库,实时上传教学中的PPT供学生查漏补缺,在线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交流,开展有关物流专题的讲座,使学生了解物流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

四、结语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高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责任也越来越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不断调整课程的培养方案是必要的。文章分析了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数据库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市场提供更多优秀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广敬,张梦瑶.基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6,(52):52-53.

[2] 秦瑞.《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17,40(4):159-161.

[3] 欧冬梅.互联网时代下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变革——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3):148-149+76.

责任编辑  雷  濛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教学改革
制药技术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