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琼海市人才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2019-11-19林国圣王照国王睿槿

新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琼海人才

林国圣 王照国 王睿槿

“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实施以来,琼海市按照省委关于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琼海在自贸区(港)建设中“三地两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以全链条视角对人才工作进行管理,从人才引进,到人才使用、到培育助推、再到评价与激励,最后到安居乐业,努力为来琼海工作人才提供闭环式一条龙服务,让人才选择琼海、爱上琼海、留在琼海。截至2019 年7 月,全市各单位已签约引进人才2971人,其中,副高级职称和博士学历及以上人才218 人,引进各类国外人才50 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于2018 年和2019 年连续入榜“全国百强市县”。

一、 做法与成效

(一)抓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

1.落实工作规范,强化制度保障。出台了《中共琼海市委人才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琼海市委人才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琼海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专家工作制度》《琼海市贯彻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实施方案〉》《琼海市引进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安置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以落实制度推动人才工作更加规范化。

2.完善配套保障措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各类人才兑现安家补助费200 多万元。第一批人才住房房源700 套已经筹集完毕,为人才在琼海落户安家做好充足储备。

(二)构建引才机制,营造爱才环境

1.组建市委人才发展局。成立了由市委何琼妹书记任主任的市委人才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并组建市委人才发展局,完善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工作提供保障。

2.搭建人才服务交流平台。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同时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设立人才服务站,搭建起人才服务的窗口平台。自窗口设立以来,为382 名各类人才办理落户手续,接受服务咨询5016 人次,完成29 名流动人才认定办证。

3.建立定期与专家沟通联系制度。依据《琼海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专家工作制度》,建立定期与专家沟通联系制度,让人才意见得到及时反馈和充分重视。截至目前,已解决反映问题15个,沟通联系制度成效初显。

(三)以事业为引领,聚集四方之才

1.落实引才行动政策,公开招聘党政和专业技术人才。累计开展公开招聘活动34 场次,实际招录295 人(其中,公务员88 人,事业编制人员207 人)。2018 年11 月,赴北京市参加省2018“聚四方之才”现场招聘会,与7 名硕士研究生签订意向书。2019 年1 月,广林博士到琼海市挂职副市长。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湖北理工大学周立球教授、“南海工匠”黄泽,柔性引进周明全教授、崔岩教授4 名高层次人才。海南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引进10 名外籍人才。

2.发挥政策高地优势,广纳医疗健康行业人才。随着先行区建设有序推进,“国九条”政策红利得到释放。目前,先行区9 家落户运营企业已引进院士专家团队51 个。引进外国人才50 人(全职引进41 人、柔性引进9 人;医疗卫生类29人、教育类20 人、其他1 人),这些人才分别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南非等国家,充实了先行区外籍人才队伍。

3.对标建设自贸区(港)要求,吸引法律、经济人才。共引进16 名律师,其中硕士以上学位2人,本科14 人,并取得较好成效。如: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杨永2018 年5 月入职担任销售副总经理后,将公司销售业绩从2017 年的1 亿元提高到2018 年的2.46 亿元。

4.紧扣乡村振兴实施战略,引进农村实用人才。依托丰富的农村农业资源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平台,积极引进农村实用人才。如海南大午农牧有限公司引进2 名人才中的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姜润深,主持培育“凤达1 号蛋鸡”“五星黄鸡”“皖江黄鸡”3 个国家级家禽新品种,主持鉴定1 个国家级遗传资源“天长三黄鸡”。

(四)优化人岗资源,实现人尽其才

市委人才发展局按照“人岗相适”原则,主动征求在基层服务满1 年以上的硕博引进人才的发展意愿,积极探索人岗调配新机制,为人才提供“用武”平台,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能、发挥人才作用,让人才在事业上找到成就感,在工作上找到获得感,更好服务琼海市“三地两区一中心”战略。

(五)探索培养模式,促进人才成长

1.探索优秀青年干部培养新模式。举办百名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先后到延安市委党校、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深圳大学等党校、高校集中脱产培训。“优青班”举办以来共有21名学员受到提拔重用,其中4 位学员分别被提拔担任党委部门和镇政府主要负责人,17 名学员被提拔为党政副职领导,进一步激发了优秀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2.抓好教文卫骨干人才培养。先后选派参加省级中小学校长(园长)及省市级骨干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培训班,参训人数共计2164 人。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骨干赴江苏挂职锻炼14人次;选送市医疗系统4 名医务人员到上海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开展为期3 年的规范化培训;选送49 名医务人员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省外知名医院进修。成立“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市教育局成立颜业岸舞蹈名师工作室、王祖壮合唱名师工作室;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立5 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 年7月底召集51 名人才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参加重点专家(人才)国情研修暨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

3.落实“南海系列”育才培养政策。琼海市20 人被确定为第一批海南省“南海系列”育才计划人选,其中,南海名家青年项目1 人、南海英才1 人、南海乡土人才18 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衔接不畅,政策落地滞后

1.管理体制不顺畅,分工协助效率低。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成效与其职权不相称,工作多停留在沟通讨论层面上,且有的成员单位无常规任务,开会议事效率不高。成员单位职责没有理清,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存在相互扯皮等现象,协同效率较低。

2.人才服务理念滞后,服务人性化不足。“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认识不深,引才育才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政策执行起来非常僵硬,部分配套政策落地较慢。

(二)人才聚焦不准,供需矛盾突出

1.外籍人才引入量较低。一年来,琼海市引进外籍人才50 人,仅占全省引进外籍人才总量的0.92%。

2.急需人才引不来。当前琼海市薪酬水平偏低、发展平台较窄,对农业、教育、旅游、会展、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城市发展急需的中、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尤其是乡村人才引进难度最大。由于当前乡村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于城市而言较为艰苦,政府当前的人才政策侧重于引才入城市,对年轻人才而言乡村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三)上升通道狭窄,人才结构失衡

1.人才晋升通道狭窄

当前人才的选人用人方式较为保守,不利于年轻人才能力的施展。基层部分表现较为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受指标限制,长期无法评上中级或者高级职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年轻人才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

2.人才结构不合理

一是高精尖、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在全市所占比重较低,特别是具备引领产业发展能力的领军人才严重缺乏。二是人才分布不合理,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国企和事业单位,会展、酒店、商贸、乡村旅游、农业及互联网等产业所需要人才供给缺口较大。三是城乡之间人才分布不均衡,投身农业或者乡村配套产业的人才较少。

(四)优质资源稀缺,“链条”承载力弱

1.优质承载平台较少

琼海市人才承载平台规模相对较小、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农业三个行业,人才承载平台的主体较弱,缺乏知名高等院校和实力雄厚的企业等优质人才承载平台,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培养难、发挥作用难等问题丞待解决。

2.创业资源配套不足

琼海市的创业孵化平台较少,全市仅有一家建筑面积1430 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配套的扶持政策较弱、融资渠道狭窄、产业链资源分散,人才成长和创业环境与发达地区尚有较大的差距。

3.公共资源承载不足

琼海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养老等公共基础设施较为滞后,相关资源因供给较为紧张导致承载力不足,仅能勉强满足本地居民的基本要求,难以支撑大量新引进的人才的需求。

(五)培训覆盖不全,科研支撑薄弱

1.培训教育覆盖面不全

除了优青班(党政),硕博班和南海名家等少数的教育培训较为规范外,其他人才的培训班普遍存在培训时间偏短、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师资水平不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2.科研投入强度较低。2018 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9677.9 亿元,海南省仅为26.9 亿元,投入强度仅为0.56%,仅高于西藏,全国排名倒数第二,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海南省R&D 经费内部支出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和高等院校聚集的海口、三亚和儋州,三市占全省研发经费的95%左右。琼海的科研经费投入占比非常低,城市的科技创新竞争力较弱,对科研人才吸引力弱。

三、对策建议

(一)创新服务体系,加速政策落地

1.培育多元服务主体,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优化人才服务链协作体系。聚焦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核心职能,以便更好履行组织协调、检查、督促、考核人才等职能。明确成员单位的权责和相应负责人,及时向全社会公开权责清单,使权责清单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推动工作流程的标准化,避免各自为政,减少人才及各成员单位之间琐碎、重复和低效的沟通成本,切实提高联席工作会议的工作效率。

培育市场化人才服务主体。建立由市政府全资控股的琼海市人才服务公司(集团),以博鳌乐城医疗先行区和琼海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实验区等重点区域为切入点,探索市场化的人才住房服务工作新模式。待成熟后再在全市铺开,为全市人才提供高品质人才住房服务。

2.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提升人才服务质量

建议加强对人才工作者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传统的“行政管制思维”,变“垂直服务为中心”为“以人才为中心”,提升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琼海实际主动探索出台更加灵活、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和制度机制,努力通过政策的杠杆作用撬动招才引智,吸引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来琼海创业发展。同时,加强与省人才办以及其他涉及人才工作的部门沟通,积极争取有利于琼海市的人才政策早日落地。

发挥琼海市全国最早一批建设5G 网络的优势,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打破旧的人才服务秩序,推动人才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引进区块链技术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动数据共享和融合,提升人才服务部门之间协作效率。开发琼海市自己的电子政务APP 平台,实施不线上业务办理。通过减少审批所需材料、简化操作流程,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提升群众办事舒适度体验和满意度,真正让市民群众方便用、喜欢用。

(二)精准供需对接,拓引才新渠道

1.对接用人单位,摸清人才需求

市人才发展局牵头,每年开展一次针对全市范围的人才摸底调查,采集人才的就业状态、需求、使用情况和用人单位的新需求动向,为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利用调查中采集的信息建立和完善“琼海市人才动态信息管理大数据”,争取人力资源信息入库实现全覆盖,同时运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聚合其他人力资源平台的服务数据和就业数据,逐步探索人才大数据开发利用。对潜在人才、引进人才、本土人才进行动态跟踪服务,为聚集重点人才、精准引才提供数据支持。

2.立足本地实际,聚焦精准引才

实施重点靶向精准引才,以市场为导向,每月更新发布《琼海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企业急需人才,给予靶向引才人员一对一的人才对接服务。

外籍人才引进,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试验区”和“琼海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两个重要平台以及“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海南校区”“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端酒店等优质承载主体,招聘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工作团队和辅助人员来琼海市从事技术合作、经贸活动以及工作

智库引智引才。发挥博鳌亚洲论坛平台的巨大影响力,聘请一批国际、国内和省内知名科研院所、咨询机构、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的专家人才,组成琼海特色“专家智库”,为引进重点项目、重大科技方面的高端人才提供服务。

善用用候鸟人才。抓好“候鸟”人才库和候鸟人才党支部建设,创新“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引导“候鸟型”人才为琼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培育本地人才。通过定向委培、定向培训和特岗等方式培养能留得住的本土人才。通过引导企业主体参与以工养学的方式培育本土人才,同时也可以解决企业用工问题。

拓展引才渠道。发挥个人、中介组织以及猎头公司在人才引进方面的资源,快速筛选和引进高端人才提供精准服务,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先人一步。

(三)拓宽晋升通道,搭建人才梯队

1.拓宽人才晋升空间,留住基层优秀人才

做好人才发展规划。指导年轻人才进行职业规划,有利于他们尽快找准方向,迅速融入自己的职业中,快速成长,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让人才有更宽的路可走,留得住,用得好。

开拓新的晋升渠道。对于解决重大技术难题、重大质量问题、获得省部级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奖项的,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影响的,可以破格晋升技术等级。

拓展其他增收渠道。鼓励企业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办法,引导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对于核心人才可以采用合伙人制度,共赢共享发展成果。

2.搭建人才梯队体系,规避人才断层风险

构建符合琼海市产业发展规划的人才梯队式人才培养储备体系,探索符合琼海本土文化的人才考察、选拔、培养、淘汰、使用的机制。实施“名师带徒”工程,引导省级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与青年后备人才建立“师徒”传帮带关系,实现“以才引才、以才育才”。

(四)夯实软硬件,提升承载力

1.产业引才平台聚才

以“博鳌乐城医疗先行区”和“琼海农业对外开放实验区”为平台,引进大项目、新业态、引模式,为人才创造就业岗位。

以十二个乡镇和彬村山华侨经济区为载体,积极发展酒店、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渔家乐、海上娱乐、旅游纪念品加工、康养等泛旅游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档次,创造更多高薪酬工作岗位。

在主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改善主城区的营商环境,打造外籍人才生活,大幅度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吸引外籍人才到琼海市就业,方便外籍人才来琼居住和生活。

2.搭建创业平台

聚焦人才载体,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和事业发展空间,使英雄有用武之地。

利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两大平台资源,争取创建承接博士后工作站,承接高端人才在我市开展科研工作。探索博士后人才引进、人才服务、人才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的影响力,在博鳌镇创建国际人才乡村文创交流平台(国际民宿度假集群、国际乡村文创旅游示范区等),为国际人才参与琼海市乡村旅游产业搭建交流平台。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孵化平台创建人才孵化基地、孵化器或众创空间,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育发展经济新动能,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以优秀的平台聚天下英才,积极探索人才与产业融合多种模式,以产业引才,以平台聚才,以真情留才,使人才的价值与产业发展取得最大效益。搭建留学创业园,对海南海外学子创业提供支持。

加大宣传引导,积极吸引海外华侨、本地企业家和外来投资企业支持,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创建市级人才资源开发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为人才在琼海市创业提供投融资支持。

3.基础设施国际化

医疗服务国际化。进一步规范市内医院的运营和服务,整合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院资源,加快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进程,提升全市医疗综合水平,为医疗条件国际化夯实基础。立足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平台,利用优势资源提高全市医疗综合实力。以“国九条”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实现医疗领域前沿探索,完善先行区医疗体系支持制度,为医疗条件逐步实现国际化提供政策保障。将先行区引进的专家学者作为提升医疗水平的重要力量,搭建起全市合作交流平台,让先行区成为国际国内、省内市内医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医疗条件向国际化迈进提供智力支持。

教育水平国际化。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国际标准化建设一批中小学校,解决学位紧张问题;引进一批高质量教师人才,增强学校师资力量、充实师资队伍,补齐中小学教育短板。提高先行区附近乡镇办学能力和学籍承载力,对博鳌镇或者中原镇的中小学进行升级改造,将其建设成为市一级水平的学校,为子女教育提供长期的解决对策。

其他公共服务国际化。打造新型城市文化圈,以先行区为主题、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琼海本土文化为支撑,融入其他国际先进文化,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用良好的人文精神滋养社会氛围,让身处其中的人才深刻感受到城市发展的底蕴与活力。

(五)培育提素养,促科研兴市

1.人才培训全覆盖

以“琼海市人才动态信息管理大数据”为支撑,掀起覆盖全市人才队伍知识培训新热潮。鼓励人才参加函授、脱产、进修等继续教育,结合对口支援、上挂下派等形式,全方位培养好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知识、服务能力和道德品质。整合国际国内的培训资源,补齐本土师资不足的短板,提高教育培训的综合水平。营造自由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放手多让人才进行学术交流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琼海的发展。

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承接科研站点或项目。利用琼海“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平台承接国家级的基础实验室、实验室分站、项目或者子项目,为青轻人才创造成长平台。争取中央和省的财政支持,加大基础科学研究配套设施建设。要引导企业提高原始性创新意识,鼓励企业营造宽容失败精神,不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关注和重视。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突出研究的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重视政府来源R&D 经费的使用,在经费投入上向企业和高校倾斜,建立科研支持补贴政策,以助推研究氛围的形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家研发计划,并给予重点企业经费支持。

鼓励自筹科研经费。鼓励企业、中高职院校、医院、学会以及相关实体研究机构等研究型组织自筹经费,或通过公益捐款、天使基金、产业基金等渠道支持研发活动,共同创造更大价值。

吸引国际科研支持。发挥博鳌亚洲论坛的效应,吸引海外R&D 经费支持琼海市医疗康养、现代农业等优势领域科研项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人才规模集聚效应,形成良性互动,助力琼海市科技兴市。

猜你喜欢

琼海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全域旅游发展初探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智珠
张红宇:持续打造中国特色的琼海模式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琼海发展的新名片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