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级医院2008—2017年住院死亡患者统计分析
2019-11-18潘燕杨显芳沈艳宇金从军
潘燕 杨显芳 沈艳宇 金从军
[摘要] 目的 分析某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死因构成及特点,了解死因顺位,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方法 收集2008—2017年住院病例首页数据,采用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编码进行死因分类,对医院10年间39 617例住院患者中的430例死亡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住院患者病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初两年的死亡率为1.44%,最近两年的死亡率为0.99%。男性病死率为1.49%,女性为0.78%。死亡年龄集中在70~90岁,占总死亡人数的74.88%。死因顺位前3位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总体死亡患者的85.58%。结论 加强医院管理有有利于降低死亡率。依据死亡患者性别构成及死因构成特点,提示应当加强男性、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的健康管理,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医院管理;健康管理;病死率;死因构成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b)-0167-03
现阶段,评价综合反应医院医疗质量的指标包括死亡、死亡變化趋势以及住院患者的病死情况等,临床也可凭借以上各项指标用来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有效反映[1]。该研究主要统计分析该院2008—2017年期间住院患者的死亡发生情况,并从疾病构成、死因顺位、年龄、性别分布、死亡率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此来强化医院管理,促使医院医疗管理质量提高,增强重点人群的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医院2008—2017年病案统计信息系统中录入的病案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之后对患者离院方式、诊断ICD、诊断、年龄以及性别等信息进行收集,该院10年出院患者39 617例,死亡430例。
1.2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经趋势性检验不同年份患者病死率之间的差异,不同年份男女之间病死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度病死率分布情况
2008—2017年该院出院患者总数为39 617例,死亡430例,10年平均病死率1.09%,出院患者为逐年增多趋势;病死率最高为1.59%(2009年),最低为0.86%(2015年)。最开始两年(2008年和2009年)死亡62例,最近两年(2016年和2017年)死亡114例。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P<0.05),见表1。
表1 2008—2017期间患者死亡情况
2.2 性别构成情况
2008—2017年死亡患者性别构成中,男性255例,病死率为1.49%;女性175例,病死率为0.78%;男女性别比为1.46: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5,P<0.001),见表2。
2.3 年龄
通过对430例患者进行分析可知,患者年龄区间在25~94岁之间,患者病死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R=0.945,P=0.001),见表3。
通过对表3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随着患者年龄增长,患者死亡率也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死亡患者数量最多的为70岁~组,构成比为36.74%,病死率为1.73%;其次是80岁~组,构成比是35.35%,病死率为3.39%;60岁~组死亡病例居第3,构成比是13.49%,病死率为0.82%。60岁及以上各组死亡人数共380例,死亡构成比为 88.37%。
2.4 疾病构成情况分析
通过对该院住院死亡患者的疾病种类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位于前3位的包括恶性肿瘤(构成比35.35%)、循环系统(构成比28.60%)和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21.63%),构成比共为85.58%。见表4。
表4 2008—2017年住院死亡患者疾病构成及顺位
3 讨论
3.1 10年间住院患者年病死率情况
住院患者病死率是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管理有利于降低住院病死率。2008—2017年共收治住院患者39 617例,病死率为1.09%,病死率最高为2009年的1.59%,最低为2015年的0.86%,住院患者病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2010年医院扩大病区,分科更细,管理患者专业性更强;同时病房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持续提高,加强了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护患接触时间增加了,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减少危害事件的发生;医院加强了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和开展技能操作比赛,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自2016年开始医院开展了品管圈管理,先后建立了30余个品管圈,充分调动基层医护人员提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持续改进医疗和护理工作,并推广品管圈的成果;医院开展了心脑血管疾病就诊的绿色通道,心肌梗塞、脑梗塞能及时做介入治疗或者静脉溶栓,大大降低了致死率和致残率。
3.2 死亡患者性别构成比
死亡病例男性多于女性,这一情况与参考文献一致[2],从社会学角度而言男性从事着种种高危工种、重体力劳动等的机会均高于女性;另外男性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都有可能造成男性的死亡人数增多[3];当代男性面对各种压力,很容易导致心理和生理疾病。所以应加强男性健康管理,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理念,可以提高男性健康状况,降低男性死亡率。
3.3 死亡患者年龄分布
430例死亡病例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94岁,在患者总死亡率中,6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为88.37%,同时患者病死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机能逐渐衰退,部分老年人多年的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加之老年人原发病较多,慢性病程长且多伴有合并症和并发症,容易导致死亡。因此应加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定期体检,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进行高度關注,最大程度上将其生活质量提高,促使其病死率降低。
3.4 住院死亡患者疾病分类构成及顺位分析
表4中死亡疾病普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结果与其他研究一致[4],疾病构成比分别为35.35%、28.60%和21.6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因素不断变化,导致肿瘤发病率在增加。提示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提高保护环境意识,远离环境污染源,关注身体的异常变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5]。循环系统疾病居第二位,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首先预防心脑血管病应做到做到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良好的心态。医院的绿色通道,为积极治疗心脑血管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呼吸系统疾病居第三,开展全民戒烟,拒绝吸入二手烟。同时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空气污染治理,有利于降低呼吸系统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综上所述,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加强医院管理,持续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加强男性、老年等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罗乐.四川省某医院2010-2015年住院患者死亡情况统计分析[J].中国病案,2016,17(10):60-62.
[2] 杨帆,王磊,余敏,等.某院2885例住院患者死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8,19(5):60-62.
[3] 湘宁,刘兴荣,苏东峰,等.嘉峪关市某医院2006-2015年住院患者死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7,18(2):62-64.
[4] 李远艺,王璐.2009-2016年住院患者死亡统计[J].中国病案,2017,18(7):52-54.
[5] 陈美玲,温星来,冯素花,等.某院2007-2016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病案,2018,19(4):50-52.
(收稿日期: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