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管理用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分析
2019-11-18吴艳梅
吴艳梅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行层级管理对于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该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86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层级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每组43例患者。层级组采取层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收集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对比层级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 层级管理组护理满意数为40例(93.02%)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32例(74.42%)(P<0.05),层级管理组切口感染、术后出血、泌尿系统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数为2例(4.65%)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1例(25.58%)(P<0.05)。结论 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行层级管理的模式,能够减少术后出血、切口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利于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层级管理;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护理管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b)-0035-02
近几年来,伴随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心胸外科患者而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由于心胸外科手术比较复杂,手术风险相对较高[1]。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更加熟练而又专业的护理技能,才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病情恢复。层级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合理分配护理工作,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2]。该研究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层级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收治的86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层级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每组43例患者。其中,层级管理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在28~68岁之间,平均年龄(57.45±6.56)岁;常规管理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在28~70岁之间,平均年龄(57.75±6.46)岁。所有接受研究的护理人员共14名,均为女性,年龄在21~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14±5.24)岁。其中,9名为本科及以上,5名为大专。在研究期间护理人员并未发生其他变化。两组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管理方法
层级组采取层级管理的模式。首先,在实施层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心胸科室的护理资源,如职称、学历以及工作年限等,并且准确评估患者的工作能力,进行层级的划分,具体分为:助理护士、责任护士、责任组长以及护士长;其次,建立层级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工作的内容、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等,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分配护理工作的内容,做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助理护士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积极配合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完成医嘱所分配的护理内容,加强对于危重患者的观察力度。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和方案,并且带领助理护士做好对于患者的评估,做到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而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得到更加规范而又优质的护理干预和指导。责任组长则需要对于复杂疑难症状进行处理和干预,并且带领助理护士以及责任护士集体查房,及时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不定期调查对于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典型的护理问题则需要及时进行汇报和解决,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充分体现出管理职能。护士长作为护理團队能力最高的管理层级,需要做好科室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工作,积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开展有关工作,针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基于管理的层面开展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而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常规组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按照医嘱开展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收集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对比层级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较为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均行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算,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层级管理组护理满意数为40例(93.02%)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32例(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层级管理组切口感染、术后出血、泌尿系统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数为2例(4.65%)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1例(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理资源的缺失作为各个科室十分普遍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地展开,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特别是对于心胸外科患者而言,由于难以分配有专业而又优秀的护理人员,低年资护理人员由于护理经验并不充足,将会降低护理工作的质量,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并不理想[3-4]。层级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分配有限资源,并且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分层管理,对于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分配对应的护理工作,进而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5-6]。此外,层级管理的实施,不仅是对于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同时,还强调了对于护理人员的岗位调整,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对于低年资的护理人员而言,则需要在合理配置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指导和监督,完成辅助的护理工作,这一做法不仅能够促进护理人员获取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还能够利于护理工作的快速而又顺利的完成[7]。责任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达到合理分配护理工作的目的,同时,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8]。经过该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层级管理组护理满意度40例(93.02%)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32例(74.42%),层级管理组切口感染、术后出血、泌尿系统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数为2例(4.65%)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1例(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通过采取层级管理模式,对于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合理分配护理工作,不仅能够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同时,还能够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使得有限资源配置的更加合理,同时,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差错,更加利于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层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减少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给予临床的应用和推广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徐小芹.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0-31.
[2] 王玉翠,丘雪梅,黄志玲.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呼吸训练器呼吸功能锻炼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5):151,154.
[3] 张涛元,张慧,侯丽宏,等.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心胸外科手术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34(10):1024-1027.
[4] 刘红红.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排痰效率及降低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 31(19):2979-2980.
[5] 谢坚.心胸外科微创手术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方式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2):132-133.
[6] 陆秀娟,沈咏芳.层级管理在心胸外科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6(10):185-186.
[7] 胡春燕,肖玲琴.层级管理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9):50-51.
[8] 王明欢,柳莎,夏莹.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4):3414-3416.
(收稿日期: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