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研究
——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闪光少女》为例

2019-11-15

电影新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青春片闪光少女

刘 瑾

近年来,青春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占据重要份额,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拿到了傲人的票房成绩,近7.26亿元。随后,《中国合伙人》《青春派》《左耳》《匆匆那年》《七月与安生》《后来的我们》等青春电影纷涌而上,然而,它的整体质量却呈下滑趋势,尤其是“堕胎”“劈腿”“疼痛”等成为批评的焦点,饱受诟病。由此,青春电影陷入困境之中。2017年,虽然《闪光少女》的票房差强人意,但它在表达青春故事上却做出了全新的突破,完成了对青春的另类书写。

一、时代背景变迁下的主题塑造

作为赵薇转型导演的处女作,《致青春》的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90年代,集结了分手、出轨、堕胎、车祸、出国等元素,以“爱情与现实的博弈”为主题,呈现了一段属于70后、80后的青春记忆。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批批青年人通过努力慢慢地改变了命运,并对成功、对阶层的跨越有着无限的憧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开始被外界环境所冲击和颠覆着,于是爱情与理想在现实面前就成了奢侈品,如若飞蛾扑火,注定粉身碎骨。《致青春》中男女主角的爱情结局正是这一背景的最好影射:男主角陈孝正出身贫苦,一路靠着自己的奋斗,最终从社会底层人士晋升为精英;女主角郑微家境富裕,勇敢无畏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和爱情。在这样完全不同背景下成长的两个人,因为相爱上演了一出现实撞击的好戏。毕竟,陈孝正渴望成功,“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尤其是,当知道自己获得公费留学的名额时,陈孝正早已清楚,这是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于是,陈孝正与郑微的爱情就成了悲剧。这场无疾而终的恋情,既是对青春的缅怀,也是表达出了爱情在特定年代时的无奈与妥协等。换而言之,青春是回不去了。

与《致青春》的“怀旧”不同,《闪光少女》虽然定位青春电影,但走出了国产青春电影“伤痛”的基调,讲述了喜爱扬琴的音乐附中民乐科的少女陈惊与好友“油渣”,以及女生502宿舍的“二次元”学妹们组成乐队与“西洋乐队”抗争的故事。《闪光少女》较为完整地建构了一个二次元世界:手办、B站洛天依等95后、00后的青春符号,并在立意上进行了拔高,以音乐为切入点,将民乐与西洋乐、“二次元”文化以及主流文化进行了融合、碰撞,展现出别样的青春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不谈恋爱、不悲天悯人的《闪光少女》,不仅保持积极乐观的基调,也巧妙地运用了青春时期的热血,诠释了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命题,呈现了当代青年传承文化的使命,赋予了青春电影的文化深度。

二、主角人物的塑造

对于青春电影中的主角人物来说,常规性的设置总会涉及男女主角性格矛盾的问题,而这一矛盾又往往伴随着社会、家庭等原因。也就是说,作为主角人物,他们的身上往往带有着时代的弊病与青春期的疼痛感。当然,这类人物也容易获得观众的关注,最终打动观众。

在电影《致青春》中,“从女性视角建构了郑微的成长叙事线索,她身上几乎囊括了青春少女成长的各种要素,比如父亲缺席、性别自认、同伴依恋等。总体来看,青春校园里的郑微是一个敢爱敢恨、倔强纯真的少女,直到校园生活的最后时刻,她被陈孝正抛弃,陷入失恋的痛苦和即将踏入社会的迷茫,至此郑微的形象是血肉饱满的。”不过,进入社会后,并且随着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事情后,郑微的性格开始有了变化,心理也逐渐成熟,最终成长为一名干练的职业女性。于是,当她再次面对陈孝正时,青春时的那份冲动与人性便收敛了,更多的是清醒与理智,“我们一起度过了青春,谁也不亏欠谁,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可惜的是,“从她身上已难觅青涩任性的青春色彩,处处可见‘社会人’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但问题是,这些觉醒都处于‘已完成’状态,我们看不到成长的根源,也看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反观陈孝正,也如郑微一样,历经青春期和社会期后,性格发生了变化。一开始,框架眼镜、书不离手的陈孝正给人认真和理智的感觉。面对郑微的强势追求,他设下了重重防线,却又被重重打破,陷入爱情的困境之中。但是,当他一旦从爱情之中脱身而去后,他就有了变化,甚至留学归来后,变成了曾经讨厌的人。他开始不修边幅,开始抽烟,开始……就像陈孝正所言:“现在的成功是用做人的失败换来的,得不偿失”。当然,无论是郑微,还是陈孝正,他们都在青春期与进入社会后,完成了人生的转变,仿若观众的一个镜像,影射的是自己的人生,从而获得观众的喜欢。

不同于《致青春》的主角人物塑造,电影《闪光少女》中的主角可以看做是群像式的人物。“青春片散文式的结构、冲突缓和的叙事节奏、感伤浪漫的情节设置使人物具有群像色彩性,青春往往离不开几个元素,公敌、异性、懵懂、遗憾等等。但是影片不能依赖一个人来完成所有的元素,青春片不会像《阿甘正传》一样用一个人的命运来阐释主题,它往往依赖于青春群像”。在电影《闪光少女》中,这一群像是围绕女主角陈惊而展开的,包括传闻中的“外星人宿舍”——502宿舍的人群,以及男闺蜜“油渣”。从陈惊的视角中,我们可以看到极具特色凸显的ACG式形象的人物塑造,如樱仔、贝贝酱、塔塔酱和小霾等,并且cosplay的服饰装扮非常符合二次元人群的日常审美。与此同时,导演借助手机表达的想法,影射了当下年轻人“宅”的性格特征,将观众带入“二次元”的世界,并获得与以往不同的青春片人物形象体验。此外,影片在弱化陈惊与男闺蜜“油渣”之间的爱情线的同时,更多的是讨论他们的成长问题,表现的是青春期的正能量和积极的社会文化意义,激发了众多青年人的情感共鸣。

三、类型化的叙事表达的突破

所谓的类型化叙事,就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或者套路进行的叙事。国产青春电影一直处于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并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和社会背景因素。20世纪30、40年代的革命与激情;50、60年代的主旋律与集体主义;70、80年代的伤痕和反思;90年代的成长与困惑。在进入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突破了之前的叙事范式表达,以“怀旧”为主要形式,诉说着虐恋情深的残酷青春。2013-2014年,青春电影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15年,犹如“洪水横流”,国产青春电影日渐趋于类型化叙事,如出国、车祸、堕胎、父母破产等成了标配。这种较为单一的“怀旧”经批量式的生产和复制后,变成了商业化的消费品,至此,青春电影中的“青春”饱受诟病。

直到2017年,《闪光少女》的出现,青春电影的类型化有了变化。“《闪光少女》依然有着明显的青春片的类型特征:女主角和男闺蜜的核心人物搭配,主角与乐队群像的人物设计,青春的励志与成长,校园热血与时尚文化,从矛盾到和解再到大团圆的结局,这些都是青春片的元素。只是不怀旧了之后,这些元素本身的价值会在现在进行时的语境里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而且,‘二次元’文化的加入,也使得青春具有更年轻更接地气的感觉。青春不仅是二次元,还有力图理解二次元但又不完全沉入的2.5次元,以及二次元眼中的三次元世界。这种差异虽然明显,但似乎在青春里又有共存共生的可能性,而且在矛盾和共存中,可以开拓出一大片讲述青春的新领域。这一文化元素的加入,也使得青春片类型范式有了一块新鲜坚实的向前跃进的踏脚石。”

结语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浮躁、虚伪等情绪伴随而生,并冲击着人们的精神家园,在心理上开始追忆年少

[][]的真诚与美好, 青春电影之所以大获成功多因这样的背景,无论是《致青春》,还是《闪光少女》都吻合了特定人群的心理。但是,青春电影的有些问题仍旧值得深思,国产青春电影的落脚点在哪里,它又如何与时代发展,与观众建立联系?观众想在青春电影里寻找什么?

【注释】

猜你喜欢

青春片闪光少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我的闪光旅程:聪明护肤养成“上相美肌”
闪光
闪光的枝条
一击即中
承认吧,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当这届90后老了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我的少女心一击即中
谈《七月与安生》如何成为不落俗套的国产青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