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蜂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观察

2019-11-14周冰雪老锦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蜂针听阈神经性

周冰雪, 老锦雄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2.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神经性耳鸣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病,患者表现为主观地感觉到一侧或者双侧耳内不同程度的鸣响,多伴有患侧听力的逐渐衰退。伴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老龄化趋势、工作生活的负担压力以及环境噪声污染等,本病发病率愈发增高,并可导致患者失眠、眩晕、记忆力下降等,严重影响其生理和心理健康。若长久失治甚至可引发对语言的判断识别能力减弱、听力完全丧失等临床症状。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通过营养神经和改善循环的药物以及手术等方法。而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丰富神经性耳鸣的针刺处方,明确蜂针联合温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意义及推广价值,本研究观察蜂针联合温针灸对患者耳鸣、听力及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及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60例明确诊断为神经性耳鸣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1]制定神经性耳鸣诊断标准:无外源性刺激的前提下,患者自感一侧或双侧耳内鸣响,或高或低,或持续或间歇的存在,每次持续时长大于5 min,患者睡眠及心理、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干扰。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神经性耳鸣的诊断标准;②病程3~12个月内;③年龄20~60周岁;④未使用其他治疗方法;⑤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合并耳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②其他原因致耳鸣的患者;③合并心脑肾重大疾病的患者;④试敏后对蜂毒过敏的患者;⑤不能配合治疗及评价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71125),每日1次,每次10 mg;甲钴胺片(华北制药厂生产,批号:161108),每日3次,每次0.5 mg;共服药4周。

1.5.2 治疗组 取患侧的翳风及听宫进行蜂针治疗,采用活蜂(中华蜜蜂,由佛山市中医院门诊提供),每次1只/耳。运用一根蛰针刺2个穴位的方法,当蜇针刺入翳风后,即刻用镊子将蜇刺完整拔出,再刺入听宫,留针10 min后拔蛰针(下次则先针听宫穴,交替使用)。然后,嘱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双侧太溪、足三里,百会及患侧完骨进行温针灸治疗。蜂针每周1次,温针灸隔2 d治疗1次,共治疗4周。

1.6观察指标①气导平均听阈水平(0.5 KHz、1 kHz、2 kHz);②耳鸣程度评分:参照《耳鸣严重程度评估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2]拟定,根据患者的总得分将耳鸣的严重程度分为5级,总得分越高,评级越高。表明患者的耳鸣程度越重;③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

1.7疗效判定标准参照《耳鸣严重程度评估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2]制定。痊愈:耳鸣消失,且听力恢复;显效:耳鸣明显缓解,评级下降2级及以上;有效:耳鸣稍微减轻,评级下降1级;无效:耳鸣仍然存在,症状无变化。

1.8统计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33±13.69)岁;病程(6.10±1.45)月;患耳:左10例,右12例,双耳8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23±11.52)岁;病程(5.56±1.28)月;患耳:左13例,右10例,双耳7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耳鸣程度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气导平均听阈水平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气导平均听阈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气导平均听阈水平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气导平均听阈水平差值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气导平均听阈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n air conduction auditory threshol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L/dB)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气导平均听阈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n air conduction auditory threshol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L/dB)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差值18.80±1.56②7.43±6.02 N 30 30治疗前41.06±7.31 41.37±5.29治疗后22.27±3.40①②33.93±3.02①

2.3 2组患者耳鸣程度评分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耳鸣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耳鸣程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耳鸣程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耳鸣程度评分差值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DS评分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SD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DS评分差值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程度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innitu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程度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innitu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分)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差值9.60±1.75②6.23±1.30 N 30 30治疗前15.17±1.44 15.70±1.32治疗后5.57±0.86①②9.47±0.97①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D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D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分)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差值13.43±7.73②7.13±8.47 N 30 30治疗前53.13±6.35 53.43±7.64治疗后39.70±3.41①②46.30±3.12①

2.5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curative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n(p/%)

3 讨论

神经性耳鸣属中医学“蝉鸣”、“耳鸣”等疾病范畴,多与感受外邪,脏腑功能不足或亢盛相关。外感邪气侵扰耳窍、肝胆之火上袭及胆郁痰蒙内闭,可导致耳脉闭而不通;而肾精耗损、脾胃不足等亦可使耳窍失于濡养而发病。肾开窍在耳,临床中医家多认为本病病机是肾精不足,耳窍失养所致。现代研究[3]发现,耳鸣的出现可能与神经传导通路障碍或听觉中枢系统病变有关。听力的下降可改变突触输入信号,这可能诱使听觉系统发生超敏反应,这种自发放电活动若被听觉中枢错误地视为声音[4,5],则会产生耳鸣。本病的治疗西医多为对症处理,临床疗效差异较大。长期的耳鸣对患者的精神情绪可以产生明显的影响,如烦躁、焦虑、抑郁等,进而对家庭和工作造成不利的后果。中医医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神经性耳鸣进行治疗,对本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蜂针治疗疾病的病案,古人发现被蜜蜂叮蛰过后,一些神经疼痛麻木的症状即会减轻,因而意识到了蜂针的医疗价值。现代医学研究[6-8]发现,蜂毒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功能,加速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的功能。蜂毒肽是蜂毒主要的活性成分,可诱导细胞凋亡程序,抑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减慢神经纤维冲动传导的速度,另外还有改善血流速度、消炎的作用。听宫为小肠经入耳内的所经之处,为其与胆经和三焦经的交会穴。本穴因其位置的特殊性可助脉气深入耳内,对此处进行蜂针治疗可调理各阳经的血气,通窍聪耳。翳风为三焦经穴,为手足少阳之会,有相关动静脉的分布并且耳大神经及面神经从其深部穿过。研究[9]发现,对这两个穴位的针刺可对脑干听觉核团神经元产生影响,可调节听皮层的功能。本疗法利用蜂针对听宫和翳风二穴进行蜂毒的注射,对听力传导通路进行刺激,使自发电活动受到抑制,减少其异常放电,达到改善耳鸣的目的。蜂毒疗法药效持续时间为3~5 d,这种持续的作用或许可使听觉通路紊乱的自发放电活动状态得到纠正。

完骨是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经交会穴,可治疗头痛、头风、耳鸣。温针灸完骨可促进淋巴液的循环及改善血液的供应,改善耳内循环,对听觉的诱导有积极作用[10]。百会为阳经汇聚之所,联通周身经穴,调节各经经气,灸一穴而益百脉,可促使精气上输于耳窍,对大脑的生物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太溪穴为肾之原穴,灸之可补益先天,滋肾开窍,止鸣复聪,交通心肾,宁心安神。灸足三里可补益后天而升清阳,调脾胃而补气血。精气上荣于耳,耳窍得荣则耳鸣自然消退。对百会与太溪、足三里的温针灸是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对机体功能进行有效的调动,对人体的精神状态能够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蜂针结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聋疗效突出,不仅有助于减少患者耳鸣的症状,改善听力,而且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是一种绿色安全的疗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蜂针听阈神经性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蜂针疗法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蜂针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案一则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
蜂针疗法安全性研究的思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