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脑瘫儿童言语障碍治疗研究
2019-11-14袁飒应艳红张敏
袁飒 应艳红 张敏
脑瘫是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肢体力量及控制障碍综合征,常伴有感觉、交流、癫痫等症状[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脑瘫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8%~4%,其病因主要包括母体内发育受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射线暴露史、动物接触史、先兆子痫、颅内出血、早产新生儿黄疸、感染等,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能取得较好的效果[2]。语言障碍为脑瘫患儿常见的并发症,约有80%的脑瘫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患儿不能像同龄儿童一样用语言进行交流,不能表达和理解语言,从而阻碍患儿的身心发育[3]。对于学龄前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功能性训练等[4]。口部运动治疗是功能性训练的主要方法,是指利用多种感应刺激疗法和神经肌肉本体促进(proprioceptive nearomusca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遵循运动机能发育原理,促进口部(唇、舌、下颌)的感知觉正常化,抑制口部异常运动模式,并建立正常的口部运动模式的治疗过程[5]。近年来,针刺疗法在脑瘫的临床治疗得到广泛应用,电针通过电流作用于患儿特定的脑组织穴位,降低患儿血管的紧张度,使患儿的脑血流增加,改善大脑细胞的代谢,使受损的脑细胞得到一定代偿,可促进大脑可塑性发展[6]。二者联合使用对患儿言语障碍的研究目前尚无报道。本文探讨了电针结合口部运动疗法治疗学龄前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诊治的学龄前脑瘫儿童60例,纳入标准:符合脑瘫患儿的诊断标准;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年龄1~6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显著遗传基因异常者;既往有脑病史,有记忆和认知障碍患儿;合并有心、肺、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因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部运动疗法,按摩患儿头部、脸部和口腔周围,使肌肉放松。引导患儿模仿成人舌、软腭、下颌、唇等构音器官发音时的动作进行构音训练,2次/d,15~30 min/次,治疗观察1个月。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取穴百会、语言一区、二区、三区,使用6805-C型号电针仪(汕头市医用设备厂有限公司),频率40 Hz,有效输出电流≤3 mA,最大输出电压峰值≤35 V,最大输出电流峰值≤30 mA,每次20 min,2天1次,治疗观察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标准:在治疗前后采用S-S语言发育迟缓量表[7],评估患儿的语言功能,包括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交流态度、基础过程3方面。基本治愈:语言功能恢复至阶段5以上,达到正常儿童水平;显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个阶段;有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个阶段;无效:在原有基础上未提高1个阶段。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在治疗前后进行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8]评定,该量表属于等距量表,可以合理判断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水平,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3)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后采用盖塞尔儿童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9]中适应行为与语言行为两个子维度进行评定,有效反映患儿智力状况,分数越高,表示智力越好;(4)在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Logiq 400型)测定与记录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血流速度(Vd)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P<0.05),见表2。
2.2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F M F 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后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脑血流参数对比
两组治疗后的大脑中动脉Vs、Vd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s)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34.93±8.45 67.33±7.49*#对照组 30 34.13±5.43 56.98±4.42*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对比(分,±s)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对比,#P<0.05
适应行为(分) 语言行为(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54.20±8.24 87.24±4.29*# 56.30±5.39 84.25±3.84*#对照组 30 53.89±7.14 76.20±5.11* 54.99±5.01 77.02±4.19*组别 例数(n)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对比(cm/s,±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对比(cm/s,±s)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对比,#P<0.05
V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73.28±5.11 81.42±6.29*# 33.19±2.48 44.27±3.17*#对照组 30 73.01±4.82 77.89±5.67* 33.88±3.17 37.00±4.33*组别 例数(n)Vs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脑瘫患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多数患者会遗留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6]。脑瘫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脑瘫患儿除了运动障碍外,多伴随语言功能障碍,影响患儿与他人、社会间的交流,并阻碍患儿智力的发育[10]。
目前,对于学龄前脑瘫儿童语言障碍治疗尚无一蹴而就的方法,口部运动疗法为比较传统的方法,通过提高大脑皮层的敏感性,使传入神经冲动不断到达大脑皮层,改善患儿的语言功能。在S-S语言发育量表中,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为评估核心,以对事物符号以及对词句语法的理解和表达、对事物事态的理解等作为评估指标,能有效反映患儿的语言功能[11]。中医认为小儿脑瘫基本病机为气血亏虚、髓海受损、心脾不足、心窍蒙蔽。电针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微循环[12],使红细胞体积增大而改善组织内供血、供氧,通过神经通路传递到大脑,大脑处理后发出指令调节局部或全身病变,促进局部新陈代谢,达到解痉作用[13]。本研究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治疗后两组的FMF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表明两者的联合使用可改善患儿口腔周围的肌肉紧张度,使该部分肌肉放松。同时,通过引导患儿模仿成人舌、软腭、下颌、唇等构音器官发音时的动作,改善患儿口部运动与构音能力,提高患儿的言语表达水平和语言理解能力。电针刺激增加了患儿脑血流,改善大脑细胞的代谢和可塑性,调节语言区的神经功能,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改善了患儿的语言障碍。
脑瘫患儿存在语言障碍,除了智力低下外,构音器官功能受损也是重要病因。异常的构音行为无法配合大脑做出正确表达,口部运动疗法可使患儿模仿正常儿童唇、舌发音动作,有利于构音器官的矫治。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从机制上分析,口部运动疗法通过反复训练、模仿,可提高患儿的语言功能[14]。电针疗法可刺激构音器官穴道,改善构音器官的构音障碍,从而提高患儿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电针疗法可对患儿智力神经进行重塑,激发运动神经,实现患儿自主运动能力的提升[15]。
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大脑中动脉Vs、Vd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电针疗法增加了脑血流量、具有降低血管紧张度、提高大脑供血状况、改善脑细胞代谢状况,同时可增加脑血管弹性,改善病灶区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脑损伤和促进脑功能恢复[16]。两者联合使用可引起局部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增加,有利于形成新的轴突和树突,增强发育中的大脑神经组织可塑性,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效果[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