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课堂活动分组教学方式探究

2019-11-13肖亦琪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交际性组间组内

肖亦琪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上海 200000)

1 课堂活动分组教学常见问题

不恰当的课堂活动分组方法往往带来诸多问题,在中级口语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分组方法常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教师

对于教师来说,在开展交际性课堂活动分组时,常出现以下问题。

1.1.1 忽略分组的重要性

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新手教师往往会忽视交际性课堂活动分组的重要性。教师分组时,不会综合考虑学生特点、活动类型、方式、人数安排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仅仅出于对自身简便易操作的角度进行分组,导致学生不想开口讨论,甚至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

1.1.2 分组形式单一,知识储备不足

部分教师在进行分组时,由于对分组的知识储备不足,一方案,分组方法缺乏多样性,形式单一固定。另一方面,当使用一种分组方法遇到障碍时,缺乏临场应变能力,无法想出快速有效的分组方法。

1.1.3 分组设计实用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

部分教师在进行分组方法设计时,流程复杂,步骤繁多。一方面,学生对分组规则理解不清晰,无法找准自己的分组定位。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分组耗时长,效果差。

1.2 学生

无效的课堂活动分组,会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出现以下问题。

1.2.1 组内成员间配合度低

小组配合度低的表现主要有两种:其一,组内学生性格都属于外向型,喜欢发言,乐于表现和组织活动。于是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开始争夺组内话语权,导致活动失败。其二,组内学生性格都属于内向型,不喜欢主动表现自己,主观能动性低,于是活动没有人发言和安排,导致活动失败。小组成员之间配合度低,影响组员课堂活动参与热情,打击参与者积极性。

1.2.2 积极性和参与度低

积极性和参与度低主要存在两个极端的表现:一是组间某些成员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另外一些同学完全无法参与和加入其中。二是整个小组积极性低,参与度不高。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竞赛活动中,由于小组之间实力悬殊,有的小组干脆直接采取放肆态度,不参与比赛活动当中。

1.2.3 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不按教师安排去完成任务

教师在开展交际性课堂活动时,出现课堂秩序混乱,学生频繁使用母语等情况。如相同国家的学生安排在一起时,学生常常会用母语进行交流讨论,不会去自主地使用汉语。此外,过分熟悉的人安排在一个组内,也可能会出现不完成交际性课堂活动,去聊天或者做其它事情。

2 交际性课堂活动的类型及分组方法设计

蔡整莹在《汉语口语课教学法》中将交际性课堂活动分为表演型活动、猜测型活动、对比型活动、调查型活动、拼图型活动、解决问题型活动、交换观点型活动、游戏型活动和综合型活动九种具体类型。我们将其归纳为讨论、竞赛和角色扮演三个大类,并根据这三种不同的交际性课堂活动类型特点,试总结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分组标准。

2.1 话题讨论分组

话题讨论是将口语表达与联想竞猜相融合的一种分组训练模式。学习者分属于不同小组,针对某一主题任务,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运用所学语言,探讨任务结果,最后由个人代表小组给出答案或方案。这种分类包括猜测型活动、交换观点型活动、对比型活动和解决问题型活动。

话题讨论类活动进行分组时,小组人数一般为2-6人一组,人数不宜过多。若是两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分组时教师要尽量注意组间差异性,将能够激发彼此之间交流欲望的两人人安排在一个小组内。如不同国家之间的学生,不同性别之间的学生,不熟悉的学生等。当人数超过两人达到两人以上时,教师应该注意组间的差别,一个小组内最少应该安排一个汉语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从而起到带动作用,激发其他人的表达欲望。此外,还应该尽量避免将前后桌学生安排在一组,因为前后桌的学生极有可能来自同一个国家或者彼此之间相当熟悉,缺乏讨论的动力。

2.2 小组竞赛分组

小组竞赛是指教师在下达某一课堂活动任务后,需要全组成员同时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活动任务的一种分组训练模式。每个组员在整个口语练习中都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个人表现直接影响小组任务完成的效果。这种分类包括拼图型活动和游戏型活动。

教师对小组竞赛性质的交际性课堂活动分组时,首先应该考虑组间同质,即组间汉语水平相当,人数应该相等,切忌差距过大。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水平应该尽量平均,一个小组内水平高的学生和学生低的学生相互搭配,通过水平高的学生带动水平低的学生,组内的每个成员共同决定竞争性任务的结果。小组之间的人数也应该大致相等,避免因为人数差距过大影响比赛结果。如果出现强强联手以及弱弱被迫组队,或者小组间人数明显差距过大的情况,容易让学生产生失望的情绪,不再积极投入到竞争性比赛之中,以消极的态度参加交际性课堂活动,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2.3 角色扮演分组

角色扮演是指在教学课堂上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针对某一对话主题,以组为单位,分配给各小组成员不同的角色,按照一定的情节设定,进行口语交际练习的一种分组训练模式,它主要是表演型活动,包括表演和配音等形式。

教师对角色扮演类型的活动进行分组时,首先应该考虑到人数和人员分工是否合理。教师应该根据需要表演的内容,确定每组人数的多少,以确保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有自己的职责,避免出现小组内由少数几人主导话语权,其他人观望的情况。此外,每组中应该至少分配一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以确保活动有效地进行。

3 结语

分组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汉语练习机会,帮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我们通过分析分组常出现的问题,认为教师在开展分组活动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针对性。分组应该具有针对性,要考虑到交际性课堂活动的类型,时间长短,以及每节课开展的次数。不同类型的交际性课堂活动,其分组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如小组竞赛性质的分组首先应该关注小组之间是否同质,汉语水平是否相当,人数是否相等。而在话题讨论性质的活动时,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组间是否异质,即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国籍或者性别,让学生彼此间有沟通的欲望。此外,如果活动时间长,开展次数多,教师应该考虑进行二次分组;如果时长适中且数量少,教师只需进行一次分组。(2)差异性。在进行课堂活动分组时,我们要注意小组的差异性。组内成员之间应该存在着信息差,彼此之间有交流的欲望。如男生和女生搭配,不同国家的人搭配,不同年龄的人搭配,这种人为制造的信息差,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让学生愿意主动积极地去增进彼此间的联系。反之,若小组之间没有差异性,小组成员之间对彼此的生活非常熟悉,容易出现没有讨论的欲望或者很快敷衍了事的情况。(3)多样性。分组多样性指教师的分组形式应该多样,可以更替出现,避免固化单一即一种分组方法多次重复出现的情况。如从人数上进行变化,两人一组,三人一组,五人一组等;从性别上进行变化,男女各一组,男女混合成组等;从方法上进行变化,如座位相邻为一组,教师随机安排为一组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分组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实用性:教师在进行分组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分组方法的可操作性。如分组时长的长短,道具的复杂程度,流程的繁琐程度,分组规则学生是否能够听懂等,都是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该考虑的内容。一个实用性强的分组方法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活动,而一个缺乏可操作性的分组方法会阻碍课堂活动的进行,导致活动失败。

我们在进行分组时,应该具有针对性,不同活动类型,不同时长的活动应该有不同的分组方式;分组时,我们应该注重差异性,要注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时,我们应该注重多样性,形式要有所更替,避免重复单一;分组时,我们应该注重实用性,便于教师操作和实施。此外,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该根据教学中特定的需要,有选择地,或交替性地,相互补充地加以运用,要有临场应变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交际性课堂活动中得到有效的训练,提升学生汉语水平。

猜你喜欢

交际性组间组内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初中英语教学突出交际性的策略探讨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重视英语课堂的对话教学,提高初中学生的交际能力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