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11-12杨满琪张康张广敬
杨满琪 张康 张广敬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开放组)52 例,B 组(胸腹腔镜组)52例,C组(单孔充气式纵隔腔镜组)20例。对比三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A、B两组(P<0.05);术后2w、1月、2月时,C组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A、B两组(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其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与开放手术、胸腹腔镜手术相比,单孔充气式纵隔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更好,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更大,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 手术方式;食管癌;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81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085-02 食管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2%。当前临床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式是手术切除,但术后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1]。以往食管癌多采用传统开放食管癌切除术,这种方法具有术中出血量大、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缺陷,因而应用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随着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腔镜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单孔充气式纵隔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已在临床中获得应用,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势[2]。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其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开放组)52 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4.35±4.26)岁;B 组(胸腹腔镜组)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3.58±4.66)岁;C组(单孔充气式纵隔腔镜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4.57±4.35)岁。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左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患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在其第六肋间做一个切口。将游离食管置于膈肌脚血管,探查肿瘤的位置、大小。打开食管,插入抵钉座,结扎荷包线,然后将食管肿瘤切除。然后行胃底食管机械吻合,退出吻合器,检查吻合口良好,然后缝合残胃。留置熊青闭式引流管1根,清点纱布器械后,关胸。
B组采用胸腹腔镜食管切除术,患者采用90°左侧卧位,将其患侧上肢向前举起,固定在托手架上。胸腔镜镜孔选在腋中线第7肋间,长度大约为1.0 cm,操作孔总共包括4个,其中3个主操作孔,分别在腋后线偏后第8 ~ 9肋间、腋后线偏后第5肋间、腋中线第4肋间,长度分别为1.0cm、0.5cm、0.5cm,而1个副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肋间,长度大约为0.5 cm。在4个操作孔中分别置入trocar。在胸腔镜下游离食管清扫淋巴结,使患者采用平卧的体位,在副操作孔中置入12mm trocar,然后置入腔镜,在脐上方作一个切口,然后将12mm trocar置入,作为观察孔。在腹腔镜下游离胃清扫淋巴结,按照前期研究标准制作管胃。
C组采用单孔充气式纵隔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一两组手术人员分别在颈部和腹部同时操作,一组手术人员在颈部作小切口,建立一个通往纵膈的密闭的操作空间,在纵隔中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撑开食管与周围组织的间隙,提供一个“清晰、开阔”的手术视野,另一组人在腹腔镜下游离胃和下段食管,两组人从颈部和腹部切口分别游离食管上下两端然后汇合,将沿途的淋巴结完整切除。将食管与胃游离出来后,在颈部切断食管,从腹部的孔将食管和胃拉出体外,制成管状胃,再将其“原路返回”,将颈部的食管与管状胃吻合。
1.3 观察指标 根据QLQ·c30量表及QLQ-OES24食管癌专用量表,制定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分别于术后2w、1月、2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价其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A、B两组(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2.2 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评分 术后2w、1月、2月时,C组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A、B两组(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医生在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基本的立足点是临床结局。以往临床上在对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以存活时间作为金标准。但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人们的治疗观念的改变,术后生活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食管癌疗效评价的新的重要标准。国外的临床研究[3]表明,在对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将核心量表和食管癌补充量表结合使用可以获得更为客观准确的结果,因而在本次研究中,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采用上述两种量表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目前,临床上治疗食管癌时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方式,其大致分为两种,即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在微创手术中,又包括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及单孔充气式纵隔腔镜食管癌切除术[4]。与传统的开放手术比较,微创手术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和术中出血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中单孔充气式纵隔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由于手术完全在纵隔的“通道”中完成,对胸部的器官和血管、神经影响很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具有两个创新点:其一,全新的充气式纵隔镜技术使手术视野十分清哳,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同时使食管全系膜切除成为可能,完全可以满足食管癌根治的肿瘤学要求;其二,不经胸腔手术,大大降低了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达到了让食管癌根治术更加微创化的目的[5]。
本研究中,B、C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2w、1月、2月时,C组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A、B两组(P<0.05)。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单孔充气式纵隔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应用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辉, 陈焕文. 浅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食道癌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74):170-170.
[2] 赵龙. 不同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疼痛应激及消化功能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6):565-567.
[3] 韩莉. 行不同术式的食管癌患者生存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回顾性研究[D].
[4] 曹生军. 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多种方法对比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23).
[5] 陶开义, 赵强. 食管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及进展[J]. 臨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