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019-11-12董怡辛杨巧菊孙小倩杜江艳
董怡辛 杨巧菊 孙小倩 杜江艳
【摘 要】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灸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现梳理分析近5年各类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从而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灸法;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易侵犯四肢小关节,以滑膜炎、关节进行性破坏为主要临床特征[1]。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遗传、感染、内分泌、免疫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2]。据报道,随着年龄增加,RA发病率逐渐增高[3-4],且女性高于男性[4-5]。西医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6]、改善病情抗风湿药[7]、糖皮质激素[8-9]、生物制剂[10]等几大类。西药能较快地控制症状,但用药时间长[11-12]、不良反应多、禁忌证多[13-15]、价格昂贵[16]。RA致残率高,给社会及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7-18]。
RA属中医学“尪痹”范畴,也被称为“鹤膝风”“历节病”[19]。《黄帝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提出风寒湿邪侵犯机体是引起痹证的重要因素[20]。因此,RA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这与艾灸法的作用相一致。灸法在治疗RA中有着显著的效果,本文总结分析了近5年灸法治疗RA的研究报道,现综述如下。
1 艾 灸
艾灸是用艾炷或艾条,借助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对体表腧穴进行熏熨或温灼的一种方法,主要有温经通络、散寒逐痹、调节阴阳、激发正气、防病保健等作用。
朱艳等[21]将46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甲氨蝶呤片、叶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结果治疗组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患者自我评价(DAS28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优于对照组的69.57%。说明艾灸能够明显提高RA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其调节外周血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有关。赖德利等[22]研究表明,艾灸可明显降低T细胞抗原受体(TCR)信号通路中信号分子Lck、Fyn的表达,但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被干扰的情况下,其抑制Lck、Fyn表达的能力下降,表明该作用可能与PD-1对T细胞活化的负性调控作用相关。白玉等[23]研究表明,艾灸肾俞、足三里能降低RA家兔滑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人核转录因子肽(NF-κBp65)的蛋白含量,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新生和血管翳形成,缓解滑膜炎症,说明艾灸可能是通过调肾活血法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熊燕等[24]研究表明,艾灸可以增强西药对RA患者血清中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临床症状的改善。
2 铺 灸
铺灸又称为“督灸”“长蛇灸”“火龙灸”,是指在督脉的脊柱段上施行“隔药灸”的中医特色外治技术。督脉的隔姜铺灸非简单艾灸某个腧穴,而是选取督脉大椎至腰俞一段,治疗范围大,时间长,作用持久,疗效远高于一般灸法;若加之药物发泡及穴位的综合刺激作用,可以激发督脉及膀胱经之经气,促进药物吸收,共同起到温补强壮、调和阴阳、温通经络、引邪外出的作用[25]。
王俊霞等[26]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药物(细辛、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川乌、草乌)铺灸疗法治疗,对照1组给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对照2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显著高于对照1组的86.7%和对照2组的83.3%。说明药物铺灸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胡秀武等[27]将108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铺灸疗法。结果表明,治疗组在减少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C-反应蛋白(CRP)及ESR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梅阳阳等[28]将78例中老年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酉时(17:00~19:00)行隔姜督灸疗法。结果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及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择时隔姜督灸疗法可有效缓解中老年RA患者疼痛。陈英等[29]将5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督姜灸配以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优于对照组的62.1%。说明督灸疗法对RA患者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作用。张伟等[20]将120例RA患者分为长蛇灸组、温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长蛇灸组予长蛇灸疗法,于大椎至腰俞穴的督脉处行药物隔姜铺灸,温针灸组行温针灸,西药组口服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结果长蛇灸组疗效显著优于温针灸组及西药组,可以更好地降低免疫应答,减轻疾病程度。
3 悬 灸
悬灸是将点燃的艾条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方2~3 cm,进行隔空熏灼的一种灸法。谢丽琼等[30]将改良温和悬灸疗法应用于RA中,将自行发明的艾灸仪固定于观察组患者的病变关节进行悬灸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来氟米特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优于对照组的68.5%;且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小板计数、ESR、DAS28评分等均较对照组有较大改善,且随访第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改良温和悬灸疗法可有效改善RA患者相关指标,缓解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马重兵等[31]研究表明,悬灸法能降低湿热痹阻型RA大鼠踝关节区温度,显著改善RA大鼠关节局部红肿症状,明显降低血清抗体RF表达,有效调整免疫功能紊乱。李尊元等[32]研究表明,悬灸、直接灸能减轻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关节滑膜病变、下调炎症因子和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含量;但与悬灸治疗比较,直接灸治疗对CIA小鼠关节肿胀度和脾Treg/Th17细胞失衡状态无显著作用。
4 温和灸
葛冉等[33]将4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于酉时时间段内对选定的穴位进行温和灸治疗,对照组于酉时之外的时间进行温和灸治疗。治疗2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81.82%;且治疗组在关节肿胀指数、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酉时艾灸能显著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阮崇洁等[34]研究表明,隔物温和灸可有效降低RA患者肾虚证积分,降低疾病活动性指标。
5 灸法联合其他疗法
5.1 联合针灸 刘军等[35]将61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叶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飞经走气针法及温和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症状体征及CRP、ES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镇方勇[36]将3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痹愈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炎性指标hs-CRP和IL-6均优于对照组。
5.2 联合中药熏蒸 高雪军等[37]将61例RA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优于对照组的87.7%;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RA疗效显著,且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3 联合蜡疗 戴益慧[38]将86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配合蜡疗、艾条灸。结果显示,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优于对照组。说明蜡疗结合艾灸可有效减轻RA患者疼痛症状。这可能与灸法能调节关节滑膜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诱导滑膜细胞凋亡来发挥温通的机制有关[39]。
6 结 语
灸法在治疗RA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不但有大量相关临床疗效方面的研究,更有很多关于灸法治疗RA相关机制的研究,如在实验研究方面,灸法可以改变炎性物质、细胞因子或某些信号通路等。但是,灸法也同样存在着问题,如临床研究的样本量不足,并且主要从患者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的改善等方面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缺少直观的量化证据;其次,观察疗程长短不一,规范操作和评价指标未形成统一标准,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效果的可信性较低。另外,在选穴方面,缺乏辨证,主要集中于对改善肢体功能、关节疼痛、肿胀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涉及患者疲劳症状。因此,今后对临床中存在的不足需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更好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7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9.
[2] 叶霖,王友莲.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综述[J].江西医药,2017,52(1):88-91.
[3] 杜红莲,陈鹏.不同年龄起病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4):5-8.
[4] ERIKSSON JK,NEOVIUS M,ERNESTAM S,et al.Incidenc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Sweden:a nationwide population based assessment of incidence,its determinants,and treatment penetration[J].Arthritis Care Res(Hoboken),2013,65(6):870-878.
[5] 徐江.女性生理特點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12-14.
[6] 常文静,赵春江,蔡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6,44(4):593-598.
[7] 郭雨凡,武剑,王鸣军.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不同组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7):19-21.
[8] 邱勇,陈龙全,刘红.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运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2):53-55.
[9] GORTER SL,BIJLSMA JW,CUTOLO M,et al.Current evid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glucocorticoid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forming the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nn Rheum Dis,2010,69(6):1010-1014.
[10] 李海燕,陈琳洁,谢长好.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J].四川医学,2017,38(4):454-457.
[11] 蒋燕,刘利,张秉鸿.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临床使用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891-3893.
[12] 卢向阳,唐芳,陈琳英,等.甲氨蝶呤片联合不同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2):14-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