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量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9-11-12胡萌萌马晨超王圆圆

陕西中医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川芎嗪血流量丹参

胡萌萌,马晨超,王圆圆,邵 奇

1.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西安 710032);2.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铜川 727000)

后循环缺血为中老年多发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病变[1],患者以眩晕、头痛、恶心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如未接受及时治疗,则可能发展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治疗以改善后循环系统的血液供应为主,治疗方案较多,但疗效差异较大[3]。传统中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归属于“眩晕”,患者多表现舌质紫黯或有瘀斑,且血栓形成,故应从血瘀着手治疗。研究发现[4-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观察其对脑血流量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6]中诊断标准;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脑卒中、脑外伤病史;②合并脑梗死、脑出血、眼或耳源性等可能引发眩晕症状疾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④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⑤精神性疾病或依从性差。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6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43~71岁,平均(58.6±7.2)岁;其中后循环坏死3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起病至就诊时间4~48 h,平均(21.5±7.4)h;基础疾病:高血压35例,冠心病17例,高脂血症12例,糖尿病9例。观察组73例,男40例,女33例;年龄41~72岁,平均(57.5±8.3)岁;其中后循环坏死3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4例;起病至就诊时间6~46 h,平均(23.4±6.5)h;基础疾病:高血压32例,冠心病18例,高脂血症11例,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

2.1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国药准字 H20003792,规格:40 mg∶2 ml )1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 H51021157,规格:250 ml∶2.25 g )250 ml,1次/d。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国药准字 H10980024,规格:2 ml∶10 μg)2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缓慢静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3 观察指标 脑血流量检测:患者分别于入组当天和治疗14 d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美国GE公司,型号:Vivid 7)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计算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量、基底动脉血流量; 内皮功能检测:采集入组当天及治疗14 d患者静脉血液5 ml,离心得血清,-20℃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 、一氧化氮(NO)水平,试剂盒均购自美国R&D公司,检验操作严格按说明书执行。

4 疗效标准 治疗14 d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痊愈:头疼、眩晕等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TCD检测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正常; 显效:眩晕症状显著减轻,伴轻微头晕、心烦,TCD检测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得到明显改善; 有效:眩晕、头昏症状减轻,伴轻微步态异常或视物旋转,TCD检测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有所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恶化,TCD检测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2%,明显高于对照组(83.56%),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量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动脉脑血流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各动脉脑血流量均增高,但仅观察组各动脉脑血流量增高显著(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动脉脑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动脉脑血流量比较(ml/min)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ET-1、NO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后循环缺血为导致眩晕的常见原因,研究证实,后循环缺血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微栓子栓塞和动脉痉挛,进而导致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动脉及迷路动脉等各处动脉短暂性或持续性阻塞导致血流速度下降,脑部供血不足。传统中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眩晕”范畴,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中,将其称为“眩冒”[8]。在《诸病源侯论》中讲到“风眩,是体虚受风,风入脑也”[9]。认为后循环缺血病因病机主要有内风、外风、血瘀、痰浊、阴虚阳亢等方面,该病是一种本虚标实之症,以瘀、痰、火、风、为标,肝肾阴虚为本,或气虚血瘀、痰瘀互结、风痰上扰。综上,眩晕的发生与瘀血、痰浊阻滞脑窍,导致元神受损、脑脉失养,因此中医治疗该病以祛痰泄浊、活血化瘀为主,但后循环缺血的治疗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大部分方案沿用前循环的治疗方法,且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关注度不足,治疗方案疗效差异较大,因此,寻求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一种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注射剂,静脉注射后能靶向性分布至受损血管部位,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抑制血管交感神经末梢合成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缓解微血管痉挛等作用,发挥改善后循环血流灌注[10]。并有研究发现[11],前列地尔注射液还能明显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减轻内耳水肿症状,缓解或消除眩晕。但临床实践证实,单纯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仍不理想,部分患者症状得不到明显改善,因此,临床常以联合用药方式提高其治疗效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以中医理论基础的中药注射剂,主要从川芎、丹参中提出的盐酸川芎嗪、丹参素组成,其中丹参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川芎味辛、性温,被称为“血中之气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功效。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因此,川芎与丹参配伍,协同作用,川芎主“升”,发挥行气止痛功效;丹参主“降”,发挥凉血除烦作用,两种药物一升、一降,促使浊阴下降、清阳上升,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有部分治疗研究证实[12],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较单纯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但各报道有效率差异较大,值得进一步验证。本文以146例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两组患者各动脉脑血流量均增高,但仅观察组各动脉脑血流量增高显著,且治疗后观察组各动脉脑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2]。现代药理学证实[13-14],川芎能扩张动脉血管,疏通闭塞狭窄微血管,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聚,改善脑组织血流灌注;而丹参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活血化瘀的功效,还能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改善微循环。因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量,保证脑部血流供应。而前列地尔注射液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改善后循环血流灌注的作用,二者协同缓解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状,改善了脑部血流供应。

研究发现[15],动脉粥样硬化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变基础。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内皮功能障碍为主要诱因[16]。ET-1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能诱导血管平滑肌发生痉挛和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内皮损伤或内皮细胞缺氧发生时,可在血液中检测其浓度增高;NO为血管舒张因子,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抗自由基和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17]。后循环缺血发病后,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导致NO水平降低,ET-1水平增高,ET-1 通过增加细胞内Ca2+浓度和神经肽作用发挥收缩血管功能,引起脑动脉血流供应不足。现代药理证实[18],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因IL-6、CRP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而前列地尔亦被证实具有抗炎症因子聚集,保护血管性内皮细胞的作用[19-20]。因此,二者共同降低了机体ET-1水平,减少炎症因子的聚集和分泌,缓解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综上所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脑部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川芎嗪血流量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