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解毒汤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研究
2019-11-12杨国强
杨国强,闫 强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榆林 719000)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病死率第二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为36.08/10万,病死率为35.02/10万[1]。肝脏是晚期胃癌最易转移的器官之一,胃癌患者中约5%~29%会发生肝转移,胃癌肝转移在转移性肿瘤中占比达16%[2]。化疗仍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治疗方法,但因患者耐受性低、毒副作用强等,大大降低了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的临床效果[3]。探索新的更为有效的术后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属于微创性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灭活彻底、可重复操作等优势,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效果更佳[4-5]。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中药汤剂在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术后肝转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6-7]。本科室从2013年6月开始采用健脾解毒汤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胃癌肝转移,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榆林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接受诊断的胃癌肝转移患者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完全随机抽签的方式对入选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27个病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3~64岁,平均(52.36±4.14)岁;病程3~8个月,平均(5.12±0.73)个月;病灶数目:1个者14例、2~3个者6例;病灶直径:<3 cm者15例、3~6 cm者5例;原发病灶位置:胃窦17例、小弯2例、大弯1例;转移位置:肝脏左叶10个、右叶17个。观察组21例(29个病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5~62岁,平均(51.87±4.29)岁;病程3~8个月,平均(5.26±0.71)个月;病灶数目:1个者15例、2~3个者6例;病灶直径:<3 cm者17例、3~6 cm者4例;原发病灶位置:胃窦15例、小弯4例、大弯2例;转移位置:肝脏左叶14个、右叶15个。两组上述性别、年龄、病程和病灶数目、位置、大小等资料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常规超声和血管超声造影等影像学检发现肝转移病灶;转移病灶未累及邻近脏器;病灶数目≤3个;最大直径≤6cm;原发病灶经手术切除;预计生存期>6个月;依从性良好,愿意配合治疗;自愿参与此研究。排除标准:转移病灶弥散多发;继发严重感染;合并严重其它肝胆疾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过敏体质。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单纯RFA治疗。术前麻醉师给予止痛泵泵入氟哌利多和芬太尼,取仰卧位。采用湿纱布对病变周围组织进行隔离保护,超声引导下对肝实质区肿瘤进行穿刺,接通电源,射频能量均匀扩散至病灶组织中;多发病灶或直径较大病灶的治疗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治疗结束后退针前预设温度约80℃,以便形成针道的热凝固,预防肿瘤细胞的针道转移和出血。退针后,超声复查病灶毁损面积,以确保肝转移病灶是否原位灭活。
2.2 观察组:采用健脾解毒汤联合RFA治疗。其中RFA治疗方法流程同对照组。健脾解毒汤主方:生黄芪、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 g,蒲公英25g,党参、半枝莲各20 g,徐长卿15 g,茯苓、炒白术各12 g,陈皮和木香各6 g(木香后下)。随症加减:纳差加山楂、麦芽;口干舌燥加石斛、麦冬;腹胀加枳壳、砂仁;腹痛加白芍和延胡索;大便溏加苍术;呕吐加半夏和竹茹;便血加仙鹤草和地榆炭;血虚加鸡藤血和当归。每剂加水煎煮两次混合,分早晚温服。1剂/d;坚持服用30 d。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接受定期随访。
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随访治疗后半年、1年、2年无瘤生存期;无瘤生存期即无疾病复发。②选择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相关条目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疼痛、恶心呕吐和总体健康5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30个条目,其中条目29和30分为7个等级,分别记为1到7分;其它28条均分为4个等级,无至较多分别记为1到4分。躯体功能评分:条目1、2、3、4、5评分之和的平均值;社会功能评分:条目26和27评分之和的平均值;疼痛评分:条目9和19评分和的均值;恶性呕吐评分:条目14和15评分之和的均值;总体健康评分:条目29和30评分之和的均值[8]。
4 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疗程后接受疗效评价。选择三期增强CT评价RFA治疗效果:完全消融,三期CT随访显示肿瘤病灶消融区未发现强化病灶;不完全消融:三期CT或MRI随访显示肿瘤病灶消融区发现残留;局部肿瘤区进展,先前判定为完全消融的病灶区或邻近区新发现强化病灶。中药疗效评价依据RECIST1.1推荐实体瘤评判标准进行评估,即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4个等级。总有效为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之和;疾病控制则为总有效与稳定之和[9]。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选择卡方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30 d 后,对照组20例肝转移患者中5例病灶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3例进展,临床有效率65.00%(13/20),临床控制率为85.00%(17/20);观察组21例肝转移患者中8例病灶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例稳定、1例进展,临床有效率90.48%(19/21),临床控制率为95.24%(20/21)。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与临床控制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比较 见表1。随访结果显示,治疗后半年内两组无瘤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和两年时,观察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疼痛、恶心呕吐和总体健康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疼痛、恶心呕吐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下降,总体健康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疼痛、恶心呕吐4个维度评分下降更明显,总体健康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讨 论
胃癌晚期多伴有多发性肝转移瘤。单纯的全身化疗不仅会引发各种严重不良反应,且在控制肿瘤生长方面效果欠佳。姑息性手术仍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肝转移的首选方法。但手术方法的选择应强调患者个体化。
RFA是一种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的肝脏肿瘤病灶消除方法,其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基本原理是:射频电流促使癌变组织中的正负离子加速震荡,通过离子间摩擦产生热量,当消融区温度达到45℃~60℃时,可引发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当消融区温度达到60℃~110℃时,可破坏肿瘤细胞膜,导致细胞内蛋白质变性,从而灭活肿瘤细胞[9-10];同时消融区血管组织的凝固性坏死闭塞,可阻断瘤体内血液供应,从而形成灭活反应带,阻断肿瘤细胞的血液性转移[11];此外,RFA还可下调坏死组织周围残存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形成进程,进而降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12]。医学临床实践证实,其在直径<5 cm的病灶治疗中可获得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多发或复发性肿瘤治疗中可选择反复多次消融;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常规切除中因触摸或挤压瘤体而引发的医源性病灶转移[13]。但该技术同样存在不足之处,例如,RFA对于直径过大的瘤体病灶无法达到全面覆盖,导致治疗后肿瘤复发率高;此外,消融术电极针穿刺准确性受到穿刺设备、定位引导装置和穿刺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进而影响消融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在肿瘤领域的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中医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毒副作用小、治疗依从性好等优势。因此,本科室选择健脾解毒汤辅助RFA治疗胃癌肝转移病症。主方中的薏苡仁、生黄芪、茯苓、白术、党参等具有健脾益气、和中燥湿之功效;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莲和徐长卿则为消积散结、清热解毒之良药。诸药并用,共奏健脾益气、消积解毒之药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薏苡仁、黄芪多糖不仅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且可通过激活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而间接杀灭肿瘤细胞;此外,其提取物可抑制瘤体组织内血管形成[14];茯苓、白术等具有胃肠道T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白花蛇舌草不仅能通过增加肿瘤细胞内超氧化物合成、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等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抑制瘤体内血管生成。半枝莲提取物可促进癌细胞凋亡,半枝莲黄酮成分则具有双向调节肿瘤免疫功能的作用[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肿瘤控制率及半年无瘤生存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是样本量太小所致。1年和两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观察组术后半年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疼痛、恶心呕吐和总体健康评价方面的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健脾解毒汤辅助治疗可有效延长胃癌肝转移患者中远期生存时间,提高存活患者生活质量,该结果与中药在其他消化道肿瘤辅助治疗中应用效果一致。
综上所述,健脾解毒汤与RFA联合使用可有效延长胃癌肝转移患者远期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