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聂绀弩旧体诗的独在与精神坚守

2019-11-11于佳

今传媒 2019年10期
关键词:旧体诗

于佳

摘 要:作为“绀弩体”旧体诗创作大家,聂绀弩独到的旧体诗创作为旧体诗体式注入了新型的词类与样式,且学术界将视野放置于聂绀弩旧体诗创作方面的研究为数众多。本文试图从“史”与“实”之间的钩沉为研究路向,因此在着重关注史料、史实的前提之下也将聂绀弩的创作及其在创作中的思想动态和精神走向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探究聂绀弩旧体诗创作的思想游离与存在场域。

关键词:旧体诗;创作身份;精神走向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150-02

聂绀弩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成就蔚为大观。他的文学创作以其初入上海为起点,直至其晚年,一生执笔,成就颇丰。聂绀弩的文学创作体式多样,早期主要集中于散文、小说及新体诗创作;中期成就较高的文体便是“鲁迅风”杂文;直至其晚年,旧体诗成为文坛上的新星,除此之外,聂绀弩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不俗。其一生文学创成就最为突出的方面即杂文、小说及旧体诗。在聂绀弩人生的不同阶段,其创作路向呈现出曲折流变的趋势,与此同时聂绀弩在精神与时代之间构成了某种“契合”与“疏离”。这一现象的背后正是在聂绀弩思想与历史碰撞之下所形成的,并进而反映为其文本中的张力与精神气质。

聂绀弩的创作动机源于其思想及精神的流衍,这表现于他各个文体的创作之中。在其感于世事,缘事而发的行文风格之中融合了他一生的命途坎坷,且聂绀弩对其生活道路的选择进而表现于其创作路向的变化,都蕴含着一代知识分子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真诚、对祖国的热爱及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本文围绕聂绀弩创作的阶段性及曲折性,从史实、史料方面进行重点考察,以从历史中窥探聂绀弩精神流变,从文本中把握聂绀弩思想动向。从而进一步厘清聂绀弩在同时期杂文、旧体诗等创作中的位置及其在整个文学史中的位置。  一、聂绀弩的文学创作阶段

聂绀弩的诗歌创作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在不同时期,随其身份及思想方面的演进,其诗歌创作也有了不同的风景。聂绀弩在自高小毕业后至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时期以新诗步入文坛,而其晚年的旧体诗创作基于时间与精神的沉淀,使得他在旧体诗场域内大放异彩,自成一格,被称为“绀弩体”。聂绀弩文学创作第一阶段的成就主要集中于诗歌创作,此间聂绀弩的创作方向为新诗。在聂绀弩留学莫斯科期间,他曾以聂畸、绀乳为笔名向国内刊物投寄新诗。回国后,他的新诗创作并未止笔。1936年鲁迅逝世后,聂绀弩发表了悼诗《一个高大的背影倒了》以纪念鲁迅先生。此后,聂绀弩的创作精力主要集中在杂文上。至20世纪50年代前后,聂绀弩由内地去往香港做编辑,在这段时期,聂绀弩发表了《论元旦——为一九四九年元旦作》《一九四九年在中国》等长篇新诗,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聂绀弩创作的第二阶段以1958年为时间节点,这一时期聂绀弩被遣送到北大荒参加劳动改造。在此期间因上级要求每人都做诗歌颂劳动,他便写了一首七言古体长诗。该诗是聂绀弩第一次用旧体诗作以歌颂其劳动改造的过程,此后聂绀弩的旧体诗创作逐渐由古风体转为平仄对仗严格的七律。至1961年聂绀弩返京后的时期是他诗作的丰产期,编成旧体诗集《马山集》《北大荒吟草》。而后十年聂绀弩在狱中继续旧体诗创作。这些创作后编为《北荒草》《赠答草》《南山草》,以《三草》为名在香港公开出版。后增订《第四草》,题为《散宜生诗》,由胡乔木作序,他在《散宜生诗》序言中对聂绀弩的旧体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胡乔木认为聂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历史的真实记录与再现,“这段历史是痛苦的,也是值得我们回忆的”。并且聂诗中的诙谐幽默不仅是面对苦难积极入世的精神折射,也是对革命前途信心的反响。

二、逆风而立的左翼青年

聂绀弩旧体诗以诗为史,紧扣时代脉搏,以率真、幽默的笔调表现自1950年至1970年这20多年的社会风貌及图景,突出了知识分子在此间的人生际遇及命运,蕴含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考。聂绀弩旧体诗被认为是“断代的历史”,他的诗作不仅具有时效性,并且是那一段历史的真实反映与曲语表达,且在其旧体诗作中记录的是具有典型性、客观性的历史现场,再现的是具有纪实性、深刻性的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走向。聂绀弩自加入左联至受到“胡风案”牵连而被戴上“右派”的帽子这一阶段内,他身份的转变同时意味着洞察世事的眼光也更为尖锐与深刻。基于20世纪30~50年代国内社会及政治形势的严峻,作为左联一分子的聂绀弩以冷眼阅世,在一批顺势而为的左联知识分子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敢于直言的逆风而立左翼青年。

三、执着的精神坚守

自聂绀弩历经曲折后,苦涩的人生体味使得他迎难而上,对自己的初心与精神仍然执着的坚守着。这种精神的执着是聂诗之于文学精神发展的别样存在。文学史家程千帆称聂诗值得仔细揣摩其意味与内涵,在反复研读之余其诗给予读者的感受由滑稽到辛酸再到振奋。这样对心路历程的真诚、严肃的表达只有聂绀弩这样历经死亡与屈辱的坚韧之士才得以表现。聂绀弩在《散宜生诗·后记》中感慨说,他对生活有诙谐感这样的评价不仅知诗,而且知人。因此他在《致杨玉清信》中说道:“我也有知者,程千帆教授见赠中有云:‘滑稽亦自伟,…所谓滑稽者,打油也。”打油的运用不仅仅是聂绀弩创作风格的显现,更是他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精神的表达与倾诉。这以幽默的态度对待严肃的主题,使得他的精神得以突出并更为深刻醒人。以《受表扬》为例,“超额百分之二百,乍听疑是说他人。书竖拇夸豪迈,连长拍肩慰苦辛。”诗中的“乍”“竖”“拍”等动词是聂绀弩在受到表扬时对情景、感想及心理的表达,已跃然于字里行间。再如《六十·其一》中:“诗挣乱梦破墙出,老踢中年排闼来。盛世头颅羞白发,天涯肝胆藐雄才。”《六十·其二》中:“缘何除夕作生日,定为迎春来世间”,这二首诗的创作受聂绀弩在这一阶段的境遇影响,此時的聂绀弩因某些言辞而被打入“另册”,反映到诗中即以希望昂扬的乐观精神以面对世事的变化,诗中全无颓丧老迈之气,因此诗歌背后诗人的思想动向及精神走向已被潜隐,而其表象的希望无疑是聂绀弩历经波折后沉淀的精神内核与精神坚守。

“旧”民族意识中的人道主义情怀,是聂绀弩自由意志被个人精神所超越的直接动因与缘由,因而其旧体诗获得相应的社会意义以及史诗地位。聂绀弩旧体诗的创作忠于自我生命的完整与独立,忠于自身本心,他将自己纳入知识分子群体的参照系中,完成现代人格的塑造。聂绀弩经由旧体诗显现的无政府主义走向自由意志的精神行旅路向,为其人格品性描摹出了大致的面影。因此一个顶天立地、追求完美公正、敢于反抗世俗的大写的人的形象退居于“绀弩体”诗的精神层面。他的旧体诗上承古代传统诗歌形式及内在思维路向,下启当代旧体诗新场域,因其精神的沉淀于升华,旧体诗的打油与俳谐中尽显精神的张力与坚守。

参考文献:

[1] 聂绀弩.聂绀弩旧体诗全编[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

[2] 聂绀弩.散宜生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 聂绀弩.自诬与自述-聂绀弩运动档案汇编[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旧体诗
新诗和旧体诗分工互助的有益探索
郁达夫旧体诗研究综述
郁达夫旧体诗研究综述
“言说”与“倾听”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旧体诗对比创作研究与实践
俯首甘为孺子牛
沈祖棻文学创作历程简论
《吴宓诗话》对旧体诗的新变
时国炎《现代意识与20世纪上半期新文学家旧体诗》
萧军1950—1970年代旧体诗中的自我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