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印象
2019-11-09卢爱萍
卢爱萍
初识云龙是30年前,姐姐从云龙回来,带回家土特产和旅行时拍的照片。记得那时诺邓火腿、茶叶、蜂蜜在我的味蕾久久回味,还有一张她在天池边的照片一下子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照片上年方二十的姐姐穿着一件白西装,手里捧着一大把火红的山茶花,身后的天池像一块蓝宝石镶嵌在绿绿的丛林中,那湖水蓝得晶莹透明,蓝得让我一见倾心。加上姐姐对天池的描述,让我对云龙天池深深向往。《舌尖上的中国》让诺邓火腿一下子驰名全国,看完节目我更是对云龙心驰神往。一直想到云龙看看天池,吃吃地道的诺邓火腿。可这样那样的原因,在我神往云龙30年后,才有了今年端午节的云龙之行。
从洱源到云龙有两百多公里,我们不急不躁慢慢开车,一路看看风景,到达云龙县城已经是中午了。县城的房屋街道根据地势沿河两岸依山而建,沿河两边有两条长廊。沿着长廊走了一趟,发现廊柱上挂了好多写着古诗的木牌,走几步就读到一首古诗,在这里漫步,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我们到县城后继续驱车前往天池,走在新修的旅游公路上,没感觉姐姐说的到天池的路既远还难走。一路上还接连不断遇见对头车,心想这天池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这样吸引人。我们没几分钟就到了云龙太极图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俯瞰云龙县城和太极图一览无余。静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景致,村庄被江水环绕,一幅天然的太极图,实在是奇妙,心境豁然开朗。转过头,在路边的梨园里,梨树的主干都被修剪掉,可能是为了方便采摘,每一棵梨树都像一只朝天张开的手掌,枝条上挂着绿绿的梨子。大家又期待着梨花开放的季节来一睹风采。我们继续前行 ,不一会儿就到了天池。
有许多高山上的湖泊叫天池,每一个天池又不太一样。今天到云龙的天池,山是苍翠的,树是蓬勃的,这颗高山明珠向我露出了真容。我们走着走着便在森林茂密的山间看到一池碧水恬静安详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因为今天天阴,有点遗憾,天池水色稍显得不是那么蓝。在洱海源头长大的我,湖光水色司空见惯,可对天池这样的湖光山色还是十分好奇的。刚雨过天晴,湖面上雾霭袅袅,湿润的空气吸入肺腑,置身天然大氧吧,我笑道:我好像“醉氧”了!这时,吸引眼球还有池边一望无际的松林,置身森林中间,面对一湾碧水,山风吹过,吹走了暑热,一下子凉快下来。站在高高的观景长廊里,山风低吟,有种飘飘欲仙之感。山间的湖和坝子里的湖完全是不一样的美,我的家乡洱源的茈碧湖像个温婉的小家碧玉,而天池是一位藏在山里自然、清新、神秘的仙子。
走进天池自然保护区展厅,一位穿迷彩服的男子向我们走来,对我们说:“我是这里的义务讲解员,欢迎你们来天池。”跟随他的脚步听了讲解,我才知道原来天池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很大,物种丰富,还有许多珍稀动植物……最有意思的是一进展厅就看见的两个大木墩,分别是一棵166年的铁杉和138年的云南松。老树的年轮就这样呈现在我面前,一圈圈细密的年轮昭示着生命的历程。讲解员还告诉我们这年轮里藏着的秘密,原来年轮的疏密之间就可以体现当年的气候状况。在讲解结束后,他告诉我们保护区里的大浪坝湿地的风景也不可错过,那里山高林密,空气清新叫人流连忘返。建议我们去看看。
既然来了,当然不想错过大浪坝的美丽景致。出天池景区大门往左拐,一条山间公路通往大浪坝,路有点窄,先是土路接着是水泥路。一路上松林茂密,时不时有鸟类飞过,有体型较大全身乌黑的,有娇小玲珑羽毛闪着蓝光的,还有很多鸟,我叫不出它们的种类和名字。它们探出好奇的脑袋,看着一辆辆五颜六色的车子从林间驶过。我沉醉在这迷人的景色里,眼睛里不断见到新奇的植物。一棵棵松树身姿挺拔,高耸入云,一路的野花一下子闯入视线,转个弯又不见了。不一会儿,大浪坝湿地到了,一片开阔的高山草甸在松树林的怀抱中向我们展露笑脸。在路上,听到有人说今天在大山深处还有一次端午节活动,有精彩的舞蹈表演。可惜我们今天来晚了,到达时没有赶上热闹的人群。心里虽然稍有遗憾,但感受到这里美丽的风景,我们就不虚此行。
车子还没停稳,我就恨不得马上下车到草地上躺着,看蓝天白云、听松涛阵阵。草地上有孩子在放风筝,有黄牛、水牛、羊、小毛驴在悠闲吃草,不远处坐着两个彝族姑娘在拍照聊天,旁边有三个小伙子和几个娇羞的姑娘,看样子是边放牧边在谈情说爱。怎么看都是一曲悠扬的高山牧歌。才走进林子里,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高大的松树下有许多灌木,由于植被密度较高,我有点不敢往里走了。树林边的工作人员也劝诫大家不要深入林子里,松树上挂着黄色的警示牌“注意,熊出没。”刚开始我觉得好玩,跑到那个警示牌下拍照,给我拍照的老公开玩笑说,“注意熊出没!”还一个劲儿打趣我说:“你就是一头可爱的小熊。”我脑海里忽然闪出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的对话,反倒觉得浪漫好玩。 就美滋滋地把自己当作村上春树小说里的小熊,就这样在松林围绕的草甸上玩了大半天。后来,还是考虑安全,公公婆婆在那边催我们快走,前几天报纸上刚刚报道过发生熊伤人的事件,在旅途欣赏美景的过程中,还是安全第一。
像我们一样在草地上、松林旁边玩闹的人群还不少。那几个彝族姑娘最是吸引人,鲜艳的头巾、百褶裙,许多游人都把镜头对着她们。只见她们起身走了,一个摄影师赶紧追了过去。无论动静,她们都是和这里的风景最协调的画面。五月的大浪坝空气中似乎有爱情的味道,远处的牛羊交頭接耳,近处一群姑娘小伙兴高采烈……我想大声吟唱,歌唱美好的生活,歌唱幸福的日子……我也想静静待着,坐看云起云落,静享绿水青山。我更想把这美丽的风景,美好的心情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以前就听说云龙的森林资源丰富,自然生态良好。的确如此,到后才发现,走进这样的天然氧吧给身心来一次愉快的放松是一次多么难得的体验。等下一次,期待着天池保护区另一种时节的美景,我们还会相约再来。
天池是今天的计划之中专门来看的风景,结果大浪坝湿地又给了我们一段美丽的意外。天池自然保护区不仅景色怡人,加上现在大家的环保理念日益增强,青山绿水已留在心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热情负责也深深印在心里,我们在依依不舍中告别天池自然保护区。去往云龙下一站的精彩世界。
我们是在黄昏之时,才到诺邓。一下车,只见几面山坡上,一色的青瓦、红泥墙的老房子,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是那么与众不同,又那么朴素大方。诺邓,是从汉唐就开始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村落,村落里的一切都别有风味。房屋街道因山就势,路面不宽,用红石头铺就,而且台阶多。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这里独特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颗印”“五滴水”的各种院落。古文里这样描绘诺邓村:“崇山环抱,诺水当前,箐簧密植,烟火百家,皆依山构舍,高低起伏。”我想没有比这更准确的描述了。
先找住宿,打开手机上的美团,诺邓以前是盐马古道上的重镇,在这样的古道驿站住宿,肯定充满着别样的愉快体验。看中了一家叫“香山小院”的客栈。打电话给老板讲,我们带着两位八十出头的老人,所以要先看房,再决定住不住,可以来接我们看看吗?老板二话没说,问清楚我们的位置,就来接我们了。他家的情况的确和网上说的一样,房间干净整洁,在阳台上,山对面的村落一览无余,一家人都热情。遗憾的就是要爬好多台阶,这对于老人家来说确实身体有点不适应了。当时,我们抱歉地对老板说要照顾老人,只能另外找一家了。他依旧笑容满面地送我们出来,还说他家的阳台是绝佳的观景点,不住也可以过来看风景、看星星。晚上,我和先生在村子里闲逛,遇到老板,他还主动和我们打招呼,说他们村里很安全,叫我们慢慢逛,不用担心。诺邓人的热情淳朴留在了我心里。
看了两家,决定在“五滴水客栈”安顿下来,老板姓杨。两百多年的老房子是文物保护建筑,诺邓特色的五滴水四合院,是因房子依山而建,几栋房子高度不一,有五层屋檐,就呈现五滴水这样独特的格局。天井里种了几棵多肉,土罐里插了几枝干花……中堂里还挂着毛主席像,看满院红对联的内容感觉他们家刚刚办喜事不久。一扇雕花木窗,用一根木棍支柱朝外开着。我老家的小院子,也是这样的窗户,窗子打开就可以看见小天井,遗憾的是老家的院子都拆了二十多年了,这时记忆里的木窗出现在眼前倍觉亲切。杨老板为人坦诚,问他是否能在他家吃饭,他没马上答应,先打开冰箱看了看,才说,吃饭可以,但是简单些,这两天游客少,他没买菜。虽然饭菜简单,但是温馨美味。晚饭后,我和先生出去走走,老板父子就陪两位老人看电视、唠家常,我们回来也一起聊了一会,那感觉就像一家人去走亲戚。真诚淳朴的诺邓人是今天最美的遇见。
经过一晚舒适的休息,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先参观盐井,21米深的盐井是诺邓的幸福源泉。因为盐,这里有了集市、官衙、马帮、客栈。诺邓村地势较陡,古代赶集的街市只能建在陡坡上。“台梯子集市”,高而陡的台阶,传说豹子来集市偷肉吃也会不小心摔死。在“提举司衙门”前面有一块相对平坦的“下马场”,边上的客栈、商铺相对集中。衙门后来成了黄氏家族的私宅,现在住了好多家农户。昔日的繁华和热闹在这些老房子和古街道上扑面而来。一看“题名坊”上的文字,原来黄氏门中多文人,还有“滇中第一儒杰”黄桂。对面山坡的巷道里有 “杨绍禹烈士故居”,看到烈士牺牲时仅仅32岁,唯有敬仰。顿感诺邓人才辈出、人杰地灵。在古村里走,没走几步就会遇见一栋挂着“文物保护”牌子的房屋,一棵棵古树还标有编号。每一个院子都是红土墙、瓦屋面、木结构,透出说不尽的古老和沧桑。每一个院子又不大相同,各具特色。这家是文人,那家是手艺人,我们在村巷里还见到一家庭生态博物馆。
诺邓古村的街道基本是台阶,只能步行。路旁还见到长在石头墙上的仙人掌,石径悠长,古意绵绵。在仙人掌的映衬下,红色绿色的碰撞,房屋的红土墙更是色彩鲜艳。有许多人家有养骡马的圈舍,因特殊的地貌,骡马在这里依然适用。我们一路也遇到了驮着木头、水泥、各种建材的骡马,大部分是修缮古建筑的施工队。
拾阶而上,来到棂星门前。诺邓文庙的“棂星门”是滇西地区现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在一个不大的村庄,竟然有如此规模的文庙建筑群,实在是出乎意料,可见当时当地经济发达,而且十分崇尚儒家文化。从棂星门到庙的台阶又高又陡,凸显庙宇的高大神圣。诺邓文庙建筑精致庄严、古朴典雅。它有两个鲜明特色:大殿里塑的是“布衣孔子”,这里供奉的孔子和蔼可亲,不同于其他文庙的孔子都是帝衣王冠。在孔庙旁还有供奉“武圣人”关公的武庙,可谓“文武并列”。而“道长月台”是一处道长家宅的旧址,现在是村公所驻地。
我们继续走村转巷,感受属于诺邓的慢生活,路过客栈门前,躺着一只大黄狗,可能看惯了来访者的身影,性情温和,走过它旁边也没出声吓唬我们。路遇一只小狗旁若无人地走在石板路上,我对着它拍照也没对我叫嚣,我们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恬静、古朴、舒服。就只想在那里待着,静享这怡人的时光,在这里时间也似乎凝固了。
这个村庄里,有通往三个方向的盐马古道,古老的石板记下了马帮的脚印;千年的盐井无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在老房子里今天的故事正在发生着;古戏台沉默不语,静静回忆千百年来上演的精彩剧目;路旁的三叶梅花架下,放着一个石磨。我想时光再怎么漫长和悠然,也不会把马帮从这里走过的痕迹磨平和研碎。永远磨不平的是脚下那一级级石板铺就的台阶,研不碎的是一间间老房子上精美的雕刻。滴在每一道台阶上的汗水,凿在门楣上的光阴,也落在了我心上。
在长时间的徜徉中,肚子里的馋虫提醒我到饭点了。村口的“盐泉农家”是“舌尖上的中国”节目里做火腿的黄大哥开的,环境好,人热情就不用说了。而且这么为人考虑体贴的老板我头一次见。公公牙不好,一会说要吃粉蒸肉,一会又要蒸肉饼。可这些店里都没准备,我们想就点个豆腐之类软烂的菜给他就行了,可是老人脾气有些倔,偏偏就要点蒸肉类的菜。黄老板就对我家先生讲:“没关系,我叫他们给老人做蒸肉饼,不过时间可能要久一些。我爸也会这样,老人喜欢吃软的东西,来一次要尝尝最特色的。”其他菜上桌了,又过来对公公說:“爷爷,您要的肉饼要多等一会,要蒸透了才行,慢慢吃。”端上来的火腿肉色嫩红,香味浓郁,真不愧是上过电视的名号。点菜小妹推荐的水芹菜豆米汤,汤色青绿,入口清香,恰到好处地和解了火腿的油腻。我们在旅途第二天继续在他家吃早点,老人家就在附近走走,在他家店里等我们。他们家就在村口第一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黄老板实在是细心,很会做生意。我们被古村淳朴友好的人们吸引,从衣食住行这里人们淳朴热情的性格在我们的记忆里深深刻下。
这趟端午时节云龙行,不仅感受的是云龙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景更是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热情淳朴的民风民俗,和那些让我们久久难忘的热心人,他们是自然保护区里的志愿者,也是诺邓古村的大哥,我们在不舍中开着车子缓缓离开,至今还一遍又一遍回味这一段愉快的旅途和美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