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载人生路
2019-11-09杜家元
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家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单位到家庭,到每一个人,都有许许多多讲述不完的动人心弦的精彩故事。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弟弟的故事。以下,全是他的讲述。
——题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我刚8岁。小时候的许多事情,都记不得了,我就从我成家的时候讲起吧。
记得我们于1993年冬季结婚,婚礼办得很简单,买了普通的家电和一点家具,婚事一共支出6000多元钱。这一点钱是家里辛苦多年积攒下来的。
结婚后,爱人打算在村里卖小百货,一家人商量后同意了。可是结婚后家里没有一点钱,资金成了大问题,后来向村里一个表姐借了1000多元的利息钱做成本,协议月利息4%。拿上1000多块钱,我们进了第一批小百货。说来也可怜,这点钱是不够成本的,我们只能少量进一点简单的生活用品。就这样我们做起了最简单的小生意。
春节过后,爱人的表姐帮我们从她朋友处借了1000元月利息2%的利息钱。我们把村里先借的1000元高利息钱还了。这样负担又轻了点。
1994年经爱人的姑妈介绍,每逢县城街天,我们都到县城青年路摆小摊,卖点日用小百货,一个街天能挣上几十元钱,一个月四个街天能挣上100多块钱。这样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收入。记得每到街天,天不亮我们就骑上自行车到县城街上抢摊子,去迟了就找不到摊位。冬天天又冷,风又大,又起得早,当时困难,没有厚实的衣服,我们骑单车到街上,有时天还没亮,浑身冷得发抖。当时条件艰苦,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我们结婚前买的一辆“春花牌”自行车。那时,从村口坐车到县城,车费每个人五角钱,但我们都舍不得坐。因为挣一分钱都不容易。想想我的自行车陪伴我们出行,省下了不少的车费。
记得每个街天进货的流动资金就几百块钱。当时,一箱平装春城烟160多块钱,一条烟3块多,但我们没资金,每次每样品种只能进几条,卖完赶紧骑上单车到批发市场批上几条。一次爱人骑单车去批点货,不小心丢了20多块钱,我们俩心疼了几天,那时的20多块钱比现在几百都金贵。
1996年7月的一天,妻子学着腌了几小土瓶腌菜,搭车到县城农贸市场卖,但到处受人排挤,这也不准摆,那也不准摆,最后还是一位好心的大妈让她摆上一小点卖。就这样,妻子学做的腌菜第一次面对市场就全部卖光了。妻子回到家数数钱,还算不错,共卖得30多块钱,看来这生意可以做。于是等到牛井街天,我和妻子上街买了几百斤青菜,几个大土瓶,准备腌制更多的腌菜。那时青菜几分钱一斤,无需多少本钱,我们改行做起了腌腌菜卖。
从1996年8月份,妻子就开始赶几条小街卖腌菜,当时才刚学做,技术欠缺,腌菜質量不是很好,生意也不怎么好。1997年,我们腌制的腌菜质量比以前好多了,再加上客户增多,我们每星期要腌制出售一千多斤腌菜。
1997年冬季,我们买了摩托车,花了9000多元,这是我们村里买的第一辆摩托。
赶小街相当艰苦,每个街天早上天没亮就得起床。妻子和我抬上一百多斤一大土瓶的腌菜,从家里到村口搭车,一个街天卖几百斤,每天早上得来回跑上好几趟。有时忙活一大早,因为车拉满了,我们搭不上车,只得又把几百斤运到村口的货物重新搬回家。下午要到村口等爱人赶街回家,同她把卖剩下的腌菜搬回家。半路搭车很困难,那时赶小街的车都很拥挤。最难的是弱小的妻子,每天赶街只能坐在装满货物的车上,双手拉紧栏杆,稍不留心就会从车上摔下去。那时,乡间公路都是土路,灰又大路又颠簸。有时实在没有地方坐,只能一路站到街上。最难的是到街上下车后,妻子要想尽办法把几百斤腌菜搬到摆摊子处。因为停车处到摆摊处往往都有一段距离。就这样,我们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1999年,我学习并考取了驾驶证。2000年7月,我们买了第一辆汽车。从那时起,我们赶街比以前少辛苦一些了。我们每星期赶5天街,其余时间在家种田。
从2000年专业赶小街,到2003年底,我们赶街的经营,从早期的单一品种,发展到十多个品种,还附加煮饵丝、米线、卷粉,每天赶街的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好多。
2004年,我们开始发展果园。当年栽种了椪柑、脐橙、杨梅3种水果。经过几年辛勤管理,2007年,果园有了1万多块的收入。
几年来,由于更多的时间都花在赶街上,只有空天,才能抽时间管理果树,因此果树没有别人家的好。但我们种的水果口感好,每年水果成熟,我们就在凤太公路边摆摊卖水果。我家的果园就在公路边,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条件。所以,我们的水果从来不需要到街上卖。每年水果成熟,我们果园都会迎来四面八方的客人,到果园里采摘水果。
2009年冬季,84岁的老父亲病故。父亲在世一直牵挂着我们还没建上新房。经历了10多年的艰苦打拼,2010年,我们修建了二层砖混楼房,共276平方米,总造价20多万元。房子修建结束,我们没差一分钱。房子修建好,我感觉身上的担子减轻了很多很多。一个农民一辈子最大的经济负担就是修屋建房。房子虽然修好了,但还是觉得遗憾,没有让勤劳辛苦的老父亲住上我们的新房。
房子建好,我们总算可以松口气了。回想十多年来,我们夫妻俩所吃的苦,真的可以讲几天几夜。十多年来,我们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除了赶街就在果园埋头苦干。就连过春节也没时间休息,要准备过年期间卖的东西(烧烤、长腌菜等),每年过春节都从初一卖到初六、初七。十多年间,我们差不多每晚上都加班到十一二点,根本没时间休息或看电视。每天晚上干完活,把第二天赶街的东西上好车,我还要到果园照看果树,怕别人偷果树。就这样一直风雨无阻守了5年多,直到果树很大了,才减少守夜的次数,但每年仍然至少有一半时间都要在果园守夜。
我们的艰辛,父母亲看在眼里,心疼着我们夫妻。但他们都老了,也帮不上什么大忙。表姐回家看到我们这么辛苦,也十分心疼,经常打电话劝我们多休息,别累坏了身体。但我们一直咬牙坚持着,心里总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发奋做出成绩,让那些曾经看不起我们,甚至欺负我们的人刮目相看。
2011年,全县桔果大面积得黄龙病,我们的果树也不例外。好在近几年,我们每年都把病果树砍了,补栽杨梅树。2011年,我们几十棵杨梅树刚挂果就产生了不错的效益,每市斤10多元,还供不应求。后来几年,产量效益都逐年增加。
每年5月中旬,杨梅一成熟,果园就迎来四方八面的游客采摘杨梅。大理州12个县市都有游客到过我们果园采杨梅。最远的有开车路过我果园,到果园采摘杨梅的省外游客(包括四川、贵州、陕西、浙江、广东、北京、东北等地的客人)。
记得2015年,县城一家公司请了两位北京来的教授,开车从下关到宾川,路过我的果园,吃到了我家的杨梅。他们说全国各地的杨梅他们都吃过,但从没吃过我家这么甜的杨梅,他们一人一口气吃了一斤多。当时,公司到我的果园现摘了2箱送给他们。第二天,公司又为他们买了2件30多斤带回北京。还有一次,昆明路过的客人吃了我们公路边卖的杨梅,他们怎么也不相信我们摆着卖的杨梅那么甜,硬说一定是用糖精水泡过的。后来,我们请他们亲自到果园果树上采摘。吃了自己亲手现采的杨梅,他们相信我们种的杨梅货真价实。他们说云南的杨梅都吃过,就没吃着像我们这么甜的杨梅,他们当即要我们现采摘给他们4箱共40斤。我们种的水果得到许许多多客人的赞许,我们心里也是甜滋滋的,觉得有一点点成就感!但回忆起种杨梅也有很多心酸。记得1994年,我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看到外省一村民种了2亩杨梅,年收入3万多元(上世纪90年代3万多元是相当高的收入)。当时看了电视报道,我就动心了,我和妻子说要是能买到杨梅树苗,我也打算种上几亩,可一直没买到杨梅苗。直到2004年,我到浙江老板育苗基地,买了40多棵杨梅苗栽到果园里。哪里知道杨梅苗现挖现栽,很难成活,最后只成活了11棵。就这样,我每年都买杨梅苗栽种,前后共花了好几千元,总算成活了100多棵。但面临的新问题是我们没管理经验,栽上几年也不见结果。最后,还是到县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杨梅栽种的科技书,从书本中学到了杨梅的管理技术。此后,每年我们修剪、打芽、疏果,每个环节都认真去做,总算种出了品质最好的杨梅。我家的杨梅个大又甜,最大的单个重达40多克。
2012年,我和妻子商量准备改行育苗。2013年8月,我和儿子到昆明调回第一车杨梅苗400多棵。当时没有育苗场地,我们就育在家中院子里,但地方太小,更多的苗育不下。最后几经周折同彩凤村的堂哥商量后,把多余的苗育在堂哥家院子里,面积一亩左右,每年支付给堂哥2000元的租金。堂哥家住河边,打得水井,不缺水,育苗在他家里不需要守。就这样我们一边育苗,一边赶小街卖杂货。
育苗初期,我们苗木品种单一,共有六七个品种。在彩凤堂哥家育了一年多苗,堂哥家院子里原有栽种的梨树挂果了,他说院子不能再租给我育苗,要我们另找场地。于是,2014年底,我们只有在村里自己家土地重新投资建育苗场地。和村里流转了两亩多土地,加上原来和村里4户人家调换的土地,共整合了9亩土地,整个场地投资10多万块钱(其中,包括挖机平整,打井,建房,沟渠道路建设,架电,铁丝围栏)。
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努力,新育苗场地打理结束。2014年底,我们的苗圃,从彩凤搬回自己村里。这下倒是方便多了,既不出土地租金,也不需要跑10余公里路才到彩凤育苗处。
发展到2014年年底,我们的苗木品种比一年前增加了两个倍。年底,我们夫妻俩商量后,决定把小货摊子转让给侄儿他们。从此,我们结束了十多年赶街卖货的生涯,全身心投入育苗。
2015年冬天,我们夫妻上昆明调苗,在回宾川的昆楚高速彩云路口处,我开的货车坏了,妻子坐着请来拉苗的大车已经先走了。我一个人很无助,最后在高速路挡墙上看到了施救电话,我打通了修车师傅电话。没多久修车师傅开车来了,他俩检查后说是车后压箱总承坏了,师傅说材料要从昆明发货下来,他们开车回恐龍谷服务站等材料。结果等到天黑,9点多钟,他们才带着材料来。车倒很快修好,问题是一问修理费要2800多元。本来材料也就千把元,可在高速路上什么都加倍贵,最后好说歹说,让到2600元。可我带的钱根本不够,身上只剩下回家的油钱、过路费600多元。最后连夜让女儿手机转帐给他们。等钱到修车师傅帐上,已是11点多钟。等我开车到大坪地服务站,饭店也关门了。从早上吃的饭到现在已10多个小时,我只买了一点零食充饥。由于时间太晚也没住上旅店,我只有在车里坐了一晚上,在车里又冷又饿。出门调苗,挨饿受冻是经常的事。现在出门调苗,我们会尽量多带一点吃的、水、衣服,有时路上堵车,就不会挨饿受冻了。
一切刚刚走入正轨,谁知道2016年,修大攀高速要占用我们的苗圃,总面积4亩多,包括水井、房子、电力设施。县公路建设指挥部要求我们5月份以前全面搬迁。这一消息对我们影响太大了。妻子着急得一整天没有吃饭。我们夫妻俩着急了几个月,吃不好睡不香。自己辛辛苦苦打理出来的育苗场地,突然听说要被占用,无论谁一时半会都接受不了。虽说国家每亩补偿5万元,附属设施也赔偿,苗木有一定搬迁补偿,但仍弥补不了我们的损失。因为同等土地,我们和农户租买,少了10万一亩怎么也租买不到。何况我们还投资建好了水电路三通。
最大的难题是村里没有适合出租给我们育苗的土地,只能出村租地。出村育苗千难万难,在自己村里育苗,白天不需要守,出村在外育苗,白天晚上都得有人守。这样一来,每年光工钱就得多支出2万多块,土地租金每年支出5000多块,再有是每天往返苗圃几趟的油钱开支(最多时一天跑四五趟),一年下来光油钱得多烧几千块。还有育苗场地相当难选,水电路缺一不可。但为了支持国家建设,我们只能忍痛让出育苗场地。2016年初,我们到离家4公里多的大营镇租了土地,开发新的育苗场地。经过2个多月的建设,新场地打理好了。2016年5月,我们搬迁到新育苗场地。
到2018年年底,经过五年多的时间,我们的苗木从单一品种,发展为花卉、水果类、绿化类共50多个品种。从不起眼的小苗田发展到宾川县具有一定规模的育苗基地。目前已做到是大理州最大的杨梅苗培育基地,宾川县苗木品种最多的育苗基地。但比起我们出门到外地调苗看到的育苗场地,我们现在的育苗场地还是小了。最近几年一直在做基础,要真正做出大规模,还需要三四年的发展。
我们的苗木销售覆盖大理州12个县市,周边好多个州县的苗木经销商都到我们苗圃批发苗木。远一点的,有临沧、保山、永胜、华坪、怒江等地的客户,到我们育苗基地买苗。
我自己开车送苗和栽种苗木的有祥云、南涧、永平、洱源、大理公馆、山水间、感通别墅、幸福家苑、将军洞、观音潭、喜洲等地。4年间调苗,前后跑了玉溪地区、宜良、呈贡、武定、富民、华坪等10余个县市,下一步计划到省外调苗。
出门调苗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宾川出产丰富,是真正的热区宝地。出门去了好多县市,感觉宾川经济发展还是好的。宾川的交通建设也很好。这几年,出门看到最多的是社会发展太快了,你稍稍不努力,就有掉队的危险。
2016年8月,我买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车,也是我十多年来买的第四部汽车。小车总价20多万元。回想从前,我十几岁在县城读书时,就连买一角钱一张的饭票都困难。我们刚成家时,买辆自行车都不敢想,更别说买汽车、小车了。这些年,发展变化真的太大了!这一切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当然也离不开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2016年7月,母亲不幸病逝。现在想想,一生最对不起的人就是父母亲。他们在世的时候,家庭还处在发展期,那时候想等以后有钱了,给他们买好吃的,让他们穿漂亮的,带他们出门去走走看看,可是等我们经济条件好些,他们都离我们而去了,一切也都晚了。所以孝敬老人真的不能等。老人在世的时候,总觉得老人唠叨,爱管闲事,有时甚至还会觉得养老人是一种拖累。但真正到老人离开我们而去的时候,就会体会得到家有老人有多好!体会到失去老人的心痛!
这就是我二十六年来的人生故事。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人生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个人!
感恩党和政府!
编辑手记:
回眸70年,筑夢新时代,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期选发的四篇文章,都是以个人的体验和视角,全方位展现伟大祖国7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反映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民族命运密不可分、休戚以共的关系,以个人感悟、家国情怀为视角,讲述普通百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风雨同舟的故事。杨泽文的《温暖的记忆》回望个人的成长和经历,除了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变,更多的观照内心及精神世界的充盈和满足,展现这个时代属于“读书人”的幸福感。左中美的《家国纪事:一个人的70编年史》写她的母亲,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在滇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部村庄的土地上,历历见证和感受了国家风雨寒暑的70载春秋,以及70年来的艰难发展、逐渐繁荣。李丽琴的《母亲在村口等我》赞美家乡、父老乡亲生活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表达对村庄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杜家元《二十六载人生路》写弟弟一家辛苦奋斗、努力多年迎来美好生活的人生故事。他们的故事后面代表的是各族人民、各个行业的普通人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建设新中国、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