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生态循环下食用菌提质栽培策略研究
2019-11-08王丹霞
王丹霞
(河西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食用菌是农业经济生态循环下的主要部分,并且在农民收入增加、稳良增效、生态保护以及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占主导地位,也是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途径。在食物结构中食用菌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可以对农产品所提供的品种起到保护作用。
1 概述
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传统的食用菌提质栽培策略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经济生态循环的要求[1-2],需要对农业经济生态循环下食用菌提质栽培策略展开研究。
2 食用菌在生态循环中的应用情况
2.1 经济效益
将双孢蘑菇当作例子,选择家畜粪和农产业的玉米秸、麦秸以及稻草作为原料,并且每亩大棚的经济效益大于6000元。近些年来,在山西、河北以及延庆等地食用菌受到农业用户的欢迎和广泛关注[3]。
2.2 适宜性
该产业能够根据地质情况,采用当地农业的废物对其栽培,按照农副业产品的类型,对食用菌的种类进行选择,选择出适合栽培的食用菌。例如,采用玉米芯和棉秆所栽培的鸡腿菇、香菇和平菇,采用棉籽皮栽培平菇和金针菇,采用枝杈和木屑栽培灵芝和香菇,采用栗子壳以及栗树枝杈对灰树花进行栽培。
2.3 生态循环产业
根据其他产业中废物的再生产可以得到食用菌产业,并且利润较高,食用菌中的菌渣为副产业,是一种较优的有机肥料,能够经过间接或者直接的方式当作有机肥料回到农业经济生态循环的出发点。菌渣可以避免农作物和土壤受到化学肥料所带来的影响,菌渣也是沼气生产的原料[4],沼渣可以当作生物肥料来使用。食用菌产业能够节约水资源,属于节水产业,对1 kg食用菌干品进行生产时需要的水量是对1 kg粮食进行生产时所需水量的5%,比粮食节约了95%。
2.4 发展潜力较大
经过统计可知,2005年,我国食用菌栽培需要的工农副产品大约为2.4×107t,占全国总量的3.4%,每年所剩的工农业产品占全国总量的20%~25%。其中有大约20%的产品需要被利用和处理,因此说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潜力较大。
3 食用菌体质栽培策略
3.1 食用菌培养配方
石灰粉和轻质碳酸钙的含量均为1%、玉米粉含量2%,玉米芯和甘蔗渣的含量相同为15%、棉子壳和木屑的含量均为20%、麸皮含量26%,配料的含水量为 60% ~ 62%[5]。
轻质碳酸钙和糖的含量相同为1%、麸皮、杂木屑分别占18%和20%,棉子壳含量最高为60%,配料的含水量同样为60%~ 62%。
3.2 备料
玉米芯的吸水速度比较慢,需要提前一天或者两天对其浸泡,确保预湿效果。木屑需要提前两到三个月进行淋水、翻堆和发酵,方便菌丝对食用菌培养基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严格来说,需要根据培养料配方对原辅料进行称取[6],在制袋之前,需要对原料的含水量测定,按照混合培养料的含水量计算需要的加水量。
3.3 拌料
利用机械搅拌的方式对食用菌进行生产,该方式属于工厂化生产,生产时间大约为30 min。在拌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均匀一充分”:酸碱度、干湿、辅料和原料均匀,食用菌培养料水分吸收充分。食用菌培养料中的水含量需要被控制在60%~62%范围内。
3.4 装袋
工厂化的食用菌提质栽培是利用自动冲压式装袋机组,其规格为17.5 cm×36.0 cm的聚乙烯袋或者是聚丙烯塑料袋,每一袋食用菌培养料的湿重约为1.1 kg ~ 1.2 kg,其装料的高为18 cm。对打孔机进行调节,使孔穴可以到距袋的2 cm ~ 3 cm处,装料的松紧度均匀并且相同,在孔穴处插上专用塑料棒,可以预防孔穴堵塞。袋中装好食用菌用料之后,在袋口套上透气盖和套环[7]。配料放入锅中杀菌,其时间最好被控制在4 h之内。避免食用菌培养料酸化、滋生细菌。聚丙烯、聚乙烯两个塑料袋的质量需要符合GB 9687和GB 9688的要求。
3.5 灭菌
利用高压蒸汽来消灭细菌,将食用菌栽培袋排放到塑料筐中,防灾菌袋周转到车上,再转移到食用菌的灭菌锅中,食用菌的灭菌参数:对灭菌柜抽真空做密封处理之后以122℃的温度维持230 min ~ 260 min。
3.6 冷却
将经过灭菌之后的食用菌料袋放入经过消毒的冷却室,对其自然或者强制冷却,食用菌的料温冷却到25℃时才能够对其做无菌接种,可以大大减少其受到杂菌的污染。
3.7 接种
在未接种时需要确认食用菌栽培种质量的优劣,要求接种过程中没有受到杂菌污染,菌丝粗壮并且洁白,通常情况下,菌龄在菌丝满袋之后的5 d~10 d。在进行接种之前需要将接种室中的消毒机打开,保证接种时空间为正压和无菌状态,接种工作人员需要穿戴经过消毒灭菌之后的服装,用75%的酒精棉擦双手和接种工具,接种工具还需要利用火焰对其烧灼消毒,冷却之后等待备用[8-9]。该过程在无菌操作的规范中进行。其接种量要求可以对预留孔穴填平,并且铺在表面。通常情况下,每一袋菌种能够接大约30袋。
3.8 菌丝培养
农业经济生态循环下的食用菌培养室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消毒。菌丝生长在黑暗下,并且温度为22℃ ~ 25℃,空气湿度在60% ~ 70%,并且需要对其通风换气[10],室内的CO2浓度要在0.4%以下,接种一周之后需要对食用菌的栽培袋进行排查,并观察其菌丝的生长。若发现污染袋,及时将其拿出食用菌培养室。之后,在进行1次~2次的排查,菌丝培养30 d~ 40 d能够满袋。培养成熟之后菌袋的标准为:
食用菌的菌丝长满,并且培养袋底部未长菌丝的地方高度小于3 cm;杂菌侵入的体积小于等于食用菌培养基的10%;食用菌培养料的代扣3 cm深的范围内不能够存在竞争性杂菌;菌龄约为30 d ~ 40 d,质量为1.0 kg/袋~1.1 kg/袋,不存在或者存在少量的黄水。
在同等条件下,同样的养料条件,对同一株食用菌菌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见,图1所示。
图1 不同方法栽培的菌丝对比图
从图1可知, 传统方法栽培的食用菌发黄、稀疏、颗粒小、产量小;文章所提方法栽培的食用菌白净,浓密,颗粒大、产量大。在农业经济生态循环下,所提栽培技术已经在原有基础的层面上上升了一个阶层,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循环下食用菌提质栽培的策略研究。
4 结语
人们所认识的食用菌是一种菜,在农业经济生态循环下,可以通过栽培食用菌来提高菇农的收入情况,并且食用菌还有一定的用药价值,食用菌还可以根据废旧的资源对环境进行改善,其菌渣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并且直接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