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结合

2019-11-06张凤亭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张凤亭

【摘 要】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影响仅作了简单介绍,然而学术界对此褒贬说法不统一。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史料基础,对于诸多说法难以辨别。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状态,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问题的认识,笔者结合近现代史资料,分析了不同学者对以下两个问题的探讨: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旨在为关于研教结合的实践性认识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辛亥革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78-02

一般来说,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时空观念等五个方面,而高中历史教学中要落实这五个方面,需要教师用心学习、教研结合。下面笔者就高中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知识,进行了粗谈见解。

一、教研结合实例分析

(一)巧用中外联系——以辛亥革命性质和功绩的评价为例

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大陆学者论证了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但是,有不少海外学者否定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观点。丁友文、茶金学等学者,认为革命党人的思想和纲领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和纲领,其阶级属性是资产阶级。但是他们承认孙中山虽然受到资本家的支持,但是支持力度较少,主要靠自身长期艰苦奋斗迎来的。朱宗震认为,辛亥革命只是少数先进分子的革命,对王朝的社会基础没有摧毁,也没有完成重建中央集权制统一国家的任务,所以使中国走上了传统的王朝解体后军阀割据的道路,它不是国民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水平的革命。虽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辛亥革命的“否定”评判高涨,所以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但是,大多数学者仍然十分认同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的。

金冲及认为,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变化,它叫醒了近代的民族,提高了其民主精神,并且长期影响着中国的后一代人。李良玉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制,是一个非凡的社会进步。”[1-3]左玉河认为,辛亥革命改革了中国社会变迁方向和民族发展的步伐,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开始了独立、富强的新征程。不少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对于中国思想文化变革具有杰出贡献。李重华提出,“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历史功绩是万万不能被忽视或遗忘的。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更难转变,而一旦转变,就不再容易回归原位”。[4-5]郭世佑提出,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神权远离政治,儒学“三纲”望尘莫及[6]。假如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推翻帝制,那么何谈重建有价值的新文化运动呢?

关于辛亥革命性质和功绩这里就可以中外联系起来设计问题:其主张异同点有什么, 并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该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再补充些原始材料,这样学生 的思考欲望就出来了,也就能达到我们的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巧用因果联系——以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为例

近年来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成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学者普遍认为,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李文海提出,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第一、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二、辛亥革命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干部力量。邵维正认为,“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只相隔十年时间。这两件大事的内在联系是有机的紧密的。”“首先,辛亥革命为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政治环境;其次,辛亥革命的民族民主革命精神对未来共产主义者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再次,辛亥革命培养了一批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7]刘世华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生长点。第一、早期共产党人基本上受过辛亥革命的熏染,由民主主义者变为共产主义者。第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三、辛亥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所以,从辛亥革命角度出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长期社会孕育的伟大成果。

介绍以上不同说法,可以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讨论,并告知学生,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相对复杂,对其真相的探索也是曲折与漫长的。

二、对教研结合的认识

通过以上对辛亥革命相关表述分析,可以深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时间的复杂、导致历史事件的因素很多。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业历史知识,也要善于思考、分析,寻找规律方法。其实,教研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对学术历史的整理,也要不断关注学术界的最新研究动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研结合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整个课堂充满着快乐、活跃思辨的氛围。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告知学生,历史实践的复杂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时代、阶级、立场、知识等因素,历史真相的探索是一个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探究过程。所以,历史学习中,学生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更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善于思考的意识以及勇于追寻真理的毅力。

【参考文献】

[1]文苗.辛亥革命影响下的城市普通民众[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2]张海鹏.辛亥革命是推动中国历史大踏步前进的重要动力[J].河北学刊,2017(01).

[3]邱涛.辛亥政治革命的丰富性与思想超越性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7(05).

[4]王立民.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界现代法制论析[J].法治现代化研究,2017(01).

[5]燕红忠,卫辛.晚清捐官、政治取向與辛亥革命[J].财经研究,2017(10).

[6]曲洪波,张玲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探索——以“辛亥革命”有关内容的教学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2).

[7]刘明.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4).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亲历记》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