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PCR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11-04王超蓝秀万
王超 蓝秀万
【摘 要】目的 分析荧光定量PCR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8年9月到2019年4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口足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分析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其中前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测量,后者应用ELISA法测量,对比分析组与参照组检出率与检验的诊断效果。结果 分析组的检出率为96.25%,参照组的检出率6.2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对比可知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的患者检验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同参照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效果更甚,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利用。
【关键词】预测微生物学;运用分析;荧光定量PCR
【中图分类号】R4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2
荧光定量PCR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在预测微生物学中应用,不但能够保证检出率,还能提高检出结果的准确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为此,相关人员需给予荧光定量PCR高度重视,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将其存在的实效性发挥出最大化,推动荧光定量PCR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效果提升到新高度。本文选择从2018年9月到2019年4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口足手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荧光定量PCR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从2018年9月到2019年4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口足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分析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分析组男女各30例、20例,年纪介于25~47岁之间,平均年纪为(30.21±3.42)岁;参照组男女各29例、21例,年纪介于26~49岁之间,平均年纪为(31.21±4.56)岁;所有患者皆满足诊疗标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参与实验分析,且临床资料基本相同,并不太多不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ELISA法测量:其利用抗原同抗体的特异反应酶同待测物连接起來,之后通过底物同酶产生颜色反映,应用于定量测定。
分析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测量:荧光定量PCR由多种方法组成,其中常见的是水解探针法和荧光染料法。其中水解探针法可以破坏掉探针的完整性,致使能量传递的结构失衡而崩溃,进而产生荧光信号。当反应一轮以后便能收集到荧光信号,进而动态检测整个反映过程。而染料法为常见的检测办法,主要通过DNA双链小沟及绿色激发波长染料有机融合出现荧光信号。同以往的技术相比,荧光定量PCR可以确定微生物群落。在荧光定量PCR运用中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在定量分析中能够通过死菌DNA有机融合防止其扩展。
1.3 评定标准
第一,比较分析组与参照组患者检出率;第二,比较分析组与参照组患者检验的诊断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并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X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组与参照组患者检出率
分析组的检出率为96.25%,参照组的检出率6.2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对比可知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2.2 比较分析组与参照组患者检验的诊断效果
分析组的患者检验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同参照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诊疗中,常用实验方法检验各类微生物标本,进而给医生临床诊疗提供有利条件。医疗人员需要先做好采集工作,规范采集,保证标本的准确性,进而保证检测效果。检验人员一定要遵守相关规范,注重临床沟通。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一般以微生物检验报道为中心,护理人员将其交给家属,并进行补充说明。病菌、细菌以及真菌皆是临床常见检验物,荧光定量PCR有巨大的运用空间。在诊断口足手病时,医生能够通过荧光定量PCR迅速检测出来,这对评估患者病情具有积极作用。检验人员还能应用荧光定量PCR把细菌内的基因全面检测出,且临床灵敏度和特异性皆较高,可以迅速提升工作效率及检验结果。
此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的检出率为96.25%,参照组的检出率6.2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对比可知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的患者检验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同参照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于预测微生物学来讲,合理运用荧光定量PCR十分关键,其不但能够保证检出率,还能推动我国微生物学健康稳定发展。荧光定量PCR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效果更甚,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利用。
参考文献
韦兰芳.关于荧光定量PCR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19(01):111-112.
牛犇,洪斌,穆丽丽,刘海泉,潘迎捷,赵勇.荧光定量PCR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05):275-282.
黄小玲,张登,廖嘉明,欧阳昆唏.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