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荧光定量PCR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2015-11-16李晶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5年8期

李晶

[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淋球菌(NG)感染206例,沙眼衣原体(CT)感染358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236例。使用荧光PCR检测仪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结果发现CT检测,阳性例数为38例,阳性率为1 0.61%,NG阳性率为14.08%,阳性率最高,UU阳性检测率为14.41%,仅次于NG。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病原微生物;淋球菌;解脲支原体

荧光定量PCR,是一种新的定量测验技术,这种检测技术有效保留了常规PCR的优势,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检测的假阳性率。对此,本院对荧光定量PCR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科、泌尿科以及皮肤科收治的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0例,女性410例,其中淋球菌(NG)感染206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236例,沙眼衣原体(CT)感染358例。取这些患者的宫颈、尿道分泌物进行检测。

1.2检测仪器及工具

在本研究中,使用的检测仪器为美国生产的型号为BIO-RAD iCylcer的荧光PCR检测仪,检测中所使用的试剂盒为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

1.3检测原理

在进行检测时,在常规PCR的基础上,添加了荧光双标记探针的使用,在该探针上会标记2个荧光基团。将其中的一个荧光基团标记在探针的5'端,同时将另一个荧光基团标记在探针的3'端。通过这两个标记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能量传递结构。也就是说5'端荧光基团所发出的荧光,能够被另外一端的荧光基团所吸收或抑制。在检测中,无特异性PCR发生时,探针的荧光信号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但是如果有特异性PCR扩增发生时,探针会在PCR检测过程中,Taq酶的5'到3'外切酶活性作用会将5探针信号切断,从而导致切下的3'端荧光基团抑制作用会消失,而切下的5'端荧光基团信号会增长。探针的3'端羟基已被去除或封闭,不具有延伸能力。荧光信号会随着PCR产物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1.4检测方法

首先使冻存的细胞完全溶解,加入样品处理液,以13000r/min将标本进行离心,10分钟后使用RNA去除掉上清液,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常规碱裂解法将CT、NG、UU-DNA提取出来。提取完成后,就可以对其进行荧光PCR检测了。首先将各反应管放入荧光PCR检测仪上,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扩增,共进行42次该循环。等到所有反应都结束后,使用电脑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出结果。每次检验完成后均需要做阳性和阴性对照。

2结果

检测完成后,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说明,对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CT检测,阳性例数为38例,阳性率为10.61%,NG阳性率为14.08%,阳性率最高,UU阳性检测率为14.41%,见表1。

3讨论

病原微生物种类众多,会对人的机体造成巨大影响,其中,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都是非常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患者一旦感染上这些病原微生物,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提高对病原微生物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传统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细菌涂片等方式进行检测,但是这些检测方法的检测率普遍较低,且所需周期较长,会影响患者的及时治疗。

PCR检测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早期的PCR检测技术虽然弥补了传统检测方式的不足,但是还是存在假阳性较高等问题,无法有效发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随着PCR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荧光定量PCR的检测能力更强,灵敏性和特异性都较好,能够正确指导临床做出诊断,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