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表演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04高自晴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表演形式

高自晴

[摘 要] 课堂表演不仅对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有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培智语文教育也同样有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持续性介入课堂表演的教学行为,对智力障碍学生发展其口语表达和身体行动能力、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能力、生活适应等方面有显著成效。重视课堂表演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仅能提高智力障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

[关键词] 课堂表演;表演特性;表演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表演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常用手段,是语文教学行为的一种,属于体验感受性学习方式,主要运用于课文全部学完之后的知识再现。它既注重对课文本身表象与内在、意义与情感的掌握,也强调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领悟感受等心理功能的发挥;既注重知识的积累,也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平淡的语言文字变成灵动的剧本,学生会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表演这种鲜活直观的形式既顺应了语文学科性质的要求,也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兴趣需求。

课堂表演不仅对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有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培智语文教育也同样有效。智力障碍学生普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反应迟钝、注意力易分散、情感获得能力较弱、学习目的性不强等。四十分钟的课堂知识点的持续学习对他们来说非常枯燥,很快就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最终学习效率并不高,学习的兴趣与吸引力也在减弱,而课堂表演这种趣味性的学习方式的加入,更能调节培智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集中智力障碍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就应设计课堂表演的部分,让智力障碍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各个部分参与表演,这可以发展其口语表达和身体行动能力、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能力。表演不仅能提高智力障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因为参与表演的智力障碍学生需要使用语言,或展示动作,或做出适宜的神情,这是社会交往沟通所必要的。让智力障碍学生在意趣盎然的表演中汲取知识,在表演中获得生活适应能力,充分展示自我,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

一、课堂表演的特性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

1.将表演运用于培智语文课堂之中

将表演运用于培智语文课堂之中时,不能因为智力障碍学生智力低下、思维不灵活就采用生搬硬套、简单模仿的表演方式。教师需要将课文里的语言文字进行提炼简化,转化为适合智力障碍学生表达的口语化语言,而且表演活动的设计要兼顾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有很强的综合性。

2.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课文情感

一般的表演活动是要向观众展示,让观众欣赏、感受的。但课堂表演不一样,它是一种语文教学行为,不是真正的舞台演出。它主要目的不是排演成熟后向他人展示成果,而是作为一种加深课文认识、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特殊教学手段,它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让智力障碍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课文想表达的情感、琢磨推敲课文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由此达到理解课文的效果。

3.理解课文语言和感受思想情意

课堂表演活动的设计主要针对理解课文语言和感受思想情意这两方面。表演内容不一定要像舞台剧一样完整演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片段都可以作为表演的内容,一步步地从其中感受课文,最后再根据需要对全篇课文进行完整演绎。表演形式可以选择个人表演、小组表演、群体表演等形式,可以不强求背熟台词,拿着课本表演也行,可以不设舞台布景、不化妆、不穿角色服装。

4.在表演中不断感悟课文内容

课堂表演也不像舞台表演那样一次性展示,它的目的是让智力障碍学生在表演中不断感悟课文内容,在表演中磨练语言与非语言表达能力,智力障碍学生们可以演了再评,评了再演,边评边演,在反复中优化学习效果。

二、课堂表演丰富的形式适应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

1.对某个字词作演绎诠释

单词表演就是对课文中某个字词的意思作演绎诠释,没有多个角色,但可以多人演绎比拼。例如:在教学《山羊吃草》(人教版全日制培智语文第七册第2课)这篇课文时,要理解“爬”“累”“望”这些词,可以引导智力障碍学生联想生活中这些词语动作,并把它们展示出来,比一比谁演得最像,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也大大增加了学习课文的情趣。

2.联系句子整体意思进行表演

这种形式的表演需要联系句子整体意思。例如:在教学《“红领巾”心灵美》(人教版全日制培智语文第八册第2课)这篇课文时,重点要理解“连忙”“赶快”这两个词,但对这两个词的诠释需要联系整句“阿姨抱着娃娃刚上来,‘红领巾连忙让座位”“老公公忽然滑到了,‘红领巾赶快去扶助”。智力障碍学生在表演时能根据情境做出演绎,这样不仅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也能理解重点词语的存在意义。

3.童谣表演对智力障碍学生提高记忆有实效

儿歌、童谣读起来本身就特别朗朗上口,但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的忘性大,即使朗朗上口,也较难流畅、完整地朗读。表演儿歌、童谣不是要表演一个情景故事,而是给词语设计动作,以帮助智力障碍学生进行联想。例如:在教学《种花》(人教版全日制培智语文第七册语言训练3)这课时,“种”“花”“浇”“友谊”……对这些字词设计动作指代,设计时以上半身动作为主,手部动作最多,智力障碍学生可以坐着边看书边读边做动作。师生还可将设计的动作拍摄下来形成动作库,使词语及相近词有固定的匹配动作。每当需要朗读、背诵儿歌和童谣时,就能融入这些动作表演。经教学实践证明,确实对智力障碍学生提高朗读记忆有实效。

4.课本剧表演能促进智力障碍学生思维的发散

这类形式的表演内容在文艺表演中很常见,可观赏性最强,因为表演内容比较丰富,角色需求也多,情节展现也会更生动,对话内容也比较多,大多是课文的一个片段或整篇课文,题材可选性大(童话类、写实类等)。它需要合作,可以是小组式,也可以是群体式。这样的表演融合了智力障碍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因素的参与,有着心理、感官上的快活和满足,表演过程中获得的情感能促进智力障碍学生思维的发散,实现智力障碍学生个性差异的互补,能使智力障碍学生更准确地感受人物特点,模仿展示人物形象,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促进智力障碍学生自信和自我表现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智力障碍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这种表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布景、化妆、服饰。合作表演往往可以调动智力障碍学生的热烈情绪,智力障碍学生们表演的兴致都很高,而且表演效果也很不错,对调控课堂气氛起了重要作用。

5.将图片中的情境演绎出来

图片表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需要对话,将图片中的情境演绎出来,这是需要智力障碍学生仔细观察课文图片,对其中的人物动作、神情像照镜子一样进行模仿演绎。这需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另一种是为圖片中的情境设计对话,再进行表演,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设计的对话要简洁明了,过长的句子很难流畅地完成,容易造成失败,会降低智力障碍学生的兴趣。例如:《王二小》(人教版全日制培智语文教材第七册第5课)这篇课文,该课两种形式的图片表演都是适合的,王二小拿着红缨枪在山上边放牛边放哨的样子,王二小假装顺从敌人的样子,敌人知道上当后气愤的样子……图片上的人物表情丰富,情绪鲜明,动作模仿性强,对话设计也不会烦琐。

6.改编表演有助于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改编表演是在原有的课文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是对课文本身进行改变设计,也可以是对课文后续故事发展的设计。例如:《坐井观天》(人教版全日制培智语文教材第七册第9课),课文的结局是青蛙并没有跳出井口,教师可以引导智力障碍学生联想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它将会怎样想,它会对自己说什么,会对小鸟说什么,会遇到什么……最后将智力障碍学生们的想法进行整合,进行改编表演,这不仅能够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而且能够锻炼智力障碍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其获得成就感。

课堂表演还可以使师生间形成融洽关系。在课堂表演中,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欣赏和评议,教师始终把握引导者的位置,引导智力障碍学生做好学习和操作的主体者,充分调动智力障碍学生运用多种能力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表演活动中,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扬让一些胆小害羞的智力障碍学生树立了信心,智力障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越发亲密。

在培智语文教学中活用并多用课堂表演,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课堂表演于教学环节的比重,持续性介入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行为中,养成感悟式的学习方式、习惯,这对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生活适应、语言表达、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显有成效,重视课堂表演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课堂表演的优势作用,用这种趣味的教学形式解决智力障碍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枯燥感与注意力的分散,让智力障碍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愉快地汲取知识。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猜你喜欢

表演形式
浅谈二胡作品创作题材与表演形式拓展
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
广场舞的辅导和改进措施
取京昆之长,补越剧之短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组织小组讨论
论唱秧歌会的表演艺术风格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
基于审美角度分析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
陇南羊皮扇鼓舞的表演形式与祭祀思想探析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