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组织小组讨论
2017-03-25谢汝意
谢汝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要做到:小组分工要明确,做到人人参与。讨论目的要明确,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和次数。另外,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既能放又能收,不要把小组讨论变成小组长的报告会或活跃课堂的表演形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合作互助性学习;表演形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的深刻改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新课标要求教学课堂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被动地、机械式地接受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引导以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去探究、獲取知识。
一、小组分工要明确,做到人人参与讨论
小组合作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职责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只有小组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位,人人参与讨论,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人们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4人小组或6人小组),小组内各成员都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人、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例如,在“合理安排时间”一课,解决“怎样安排小明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完这些事情?”这道题时,我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1:烧开水用10分钟(同时可以叠被子、刷牙、洗脸、整理书包),加上吃早餐用8分钟,洗碗筷用1分钟和冲牛奶用1分钟,一共花了20分钟。学生2:吃早餐用8分钟的同时可以冲牛奶,只需花19分钟。刚说完,这个小组的另一个同学马上反驳:吃早餐的同时怎么能同时冲牛奶呢?难道你有分身术吗?……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学生在小组中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锻炼、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小组讨论的目标要明确
所谓“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开展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明确,讨论就无法进行。教师在展开小组讨论前要明确提出如何讨论,讨论什么。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中,在开展讨论前我明确地提出:“4人小组互相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学生听清楚要求后讨论非常激烈。“我认识了1元,因为纸币上有‘1元。”“我认识了1角,因为我用过。”“我认识了100元,是我爸爸告诉我的。”等等。
三、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到底要在哪里进行讨论?讨论什么?教师在课前都要精心设计。首先把讨论放在教学的重难点上,或者是个人不能解决的,或者是一题多议,或者是有争论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讨的求知欲望,迫切需要小组合作讨论,依靠小组的力量去解决,例如:在教学“红花有25朵,黄花有18朵,紫花比红花和黄花的总数少3朵。紫花有多少朵?”的应用题中,某教师只是让学生讨论“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就觉得简单,没有讨论的价值。如果把讨论的问题改为“根据题目的条件,怎样才能求出紫花有多少朵?”这样一改变,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他们急切地想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另外像“小华买了6个苹果,又买了4个苹果,小华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就缺乏小组讨论的价值,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而一位教师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提出了很有开展小组讨论的必要的问题:元旦快到了,一(2)班的同学们准备召开元旦庆祝晚会,需要买一些水果,该买哪些水果呢?每一种水果买多少个?如何去统计?听清要求以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积极寻求出统计的方法。
四、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和次数
小组讨论是小组互助性学习,是小组通过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综合整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小组讨论的时间要充分,小组讨论的次数不能过频,否则就会造成形式化,讨论不出结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能合理、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在开展小组讨论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不要把小组讨论变成小组长的报告会。2.教师要组织好小组讨论的开展,要做到既能放又能收,既分散又集中。3.不要把小组讨论变成活跃课堂的表演形式。
参考文献:
[1]王振华.上好小学数学课的一些认识与做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1)[C],2015.
[2]胡丹.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A].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