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地下商业街规划设计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2019-11-02王明芳孟庆曌
文/王明芳 孟庆曌
地铁地下商业街是城市发展中的新型商业模式,兼具地铁客运服务和地下商业的双重属性。其业态选择、动线设计、客服设施、消防布局、经营模式以及出入口等规划设计存在诸多限制。对于如何实现资金快速回笼,并兼顾消防安全与客运服务,是困扰地铁地下商业街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杭州地铁实例对地铁地下商业街设计规划中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商业街业态选择
杭州地铁自2013年1号线凤起路地铁商业街开业经营至今,通过6年的招商运营积累和探索,对于地铁商业街的业态定位已基本成型,即餐饮为主、零售为辅。
地铁地下商业街业态选择参考
商业街动线设计
地铁地下商业街大多设于地铁车站主体配线上方,存在结构布局局促、柱网密集不规则以及与站厅连接通道狭长等不利因素,因此对于如何兼顾商铺得铺率和动线合理规划,有以下几点建议:
为规避站厅与商业街通道过长导致客流流失问题,在车站语音和导向系统中增加导向引导,并在长通道及站厅结合处增设商业街元素。
商业街门头
出站闸机导向
合理设置商业街内部商铺布局、动线,避免单边铺和“笔直通底”布置,主通道窄段采用商铺加外摆设计,主通道宽段每30m~50m设置空间节点或中岛铺,在不明显降低乘客通行体验和客流畅通的同时,有效增强商铺可见性和可通达性。
动线手稿
中岛商铺设置
通过卫生间布设在商业街末端、出入口通道延长等方式保证动线回路,避免出现商业死角。
杭州地铁3号线工业大学站商业街动线方案
商业街消防设计
防火分区分隔问题。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餐饮业态商业街营业区单个防火分区不应大于1000平方米且设至少2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如无法设置,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且须防火墙(不得使用防火卷帘、防火水幕)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该方式将会对商业街视野的通透性造成极大影响。
用防火墙与防火门进行防火分隔影响商业街设计
解决上述问题方案为,在商铺后方增加疏散走道,将走道延伸至相邻防火分区(疏散距离满足37.5米的前提下)共用疏散口。
杭州地铁4号线浦沿站商业街防火分区示意
疏散口宽度设置问题。地铁站一般选址在人口密集区域的道路下方,其疏散口数量和宽度受限于征拆迁和道路红线,而疏散口总净宽直接影响商业街防火分区面积,平衡两者的方法有:
·扣除可不计入防火分区的区域(如结构柱、离壁沟,以及水泵房、污水泵房、消防水池、厕所等无可燃物的房间),缩减防火分区计算面积。
·合理选择计算方式。
公式1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为:
D=S(m2)*0.6(人/m2)*1m/100人
公式2 根据《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17年修订》“餐饮场所的营业面积是指餐厅面积,不包括厨房面积;餐厅应明确餐厨布置,当餐厅未设置固定座位时,其疏散人数应按就餐面积1.3m2/人或以餐厅面积按商店营业厅的人员密度计算确定。”其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为:
D=S1(m2)*0.6(人/m2)*1m/100人+[S2/1.3m2+厨房人数]*1m/100人,(S1为商业公共区走道面积,S2为商业餐饮铺前厅面积,厨房区域按2人/间)。
以杭州地铁4号线甬江路站商业街(已通过消防验收)A防火分区为例,其中该防火分区面积997m2,公共区走道面积516.1m2,共计12间餐饮商铺,前厅面积共计245.7m2。
杭州地铁4号线浦沿站商业街防火分区示意
计算公式1:疏散净宽度D=S(m2)*0.6(人/m2)*1m/100人=997*0.6*1/100=5.98m
计算公式2:疏散净宽度D=S1(m2)*0.6(人/m2)*1m/100人
+[S2/1.3m2+厨房人数]*1m/100人=516.1*0.6*(1/100)+[245.7/1.3+12*2](1/100)
=5.22m
通过对比,分析出公式2可节省0.76米疏散宽度。
商业街出入口布置
地下商业街为满足消防疏散需要,设置了较多的出入口,这不仅给地铁征迁和建设带来不小的负担,而且过多的出入口也不利于城市地面景观规划设计。此外,杭州地铁对乘客正常通行出入口设置标准较高,要求为“两扶一楼”配置,即两部电扶梯一个步行楼梯。在平衡上述客观条件和标准的实践过程中,杭州地铁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设计方式,其中“消防疏散口、折跑电扶梯空间错位”的设计方式较为典型,如图十,按此方法,杭州地铁机场线文三路站商业街在紧张的地面条件下,设置C6步行楼梯疏散口,设置C5电扶梯出入口,其中C6口通道设置于C5口电扶梯下方。
杭州地铁4号线浦沿站商业街防火分区示意
在消防规范日趋严格,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如何突破规划设计的瓶颈,有效提升地铁地下商业街的价值,我们还需在以下几点着手,不断思考总结和创新开拓。
·做足站点周边市场调研,准确分析客群特点,立足地铁商业街优势,准确定位商业街的主题与业态,打造品牌、打开市场。
·设计丰富的客流动线,平衡商业和客运服务,为地铁乘客提供快速、便捷的商业配套服务。
·灵活运用相关设计标准及规范,找到商业价值与消防安全的平衡点,做到资源挖掘最大化。
·创新商业街出入口设置形式,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和功能效用,核减疏散口设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