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探究

2019-11-01彭瑛

商情 2019年4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创新性思想政治

彭瑛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迅速,互联网的出现,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一大步,增强了社会开发的步伐。高等职业院校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机构的意识形态、政治教育的创新性,确保意识形态、政治教育的合理性、科学性,现代化,科学地构筑教育形式,在国家的拥护下,网络和传统产业的融合速度加快了一段时间,那是不可避免的倾向,在这种网络趋势下,教育也不例外。本文將针对“互联网+”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关创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

一、“互联网+”相关概念以及其特征

在现如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科技迅速发展,互联网概念逐步发展,互联网+信息构筑非常高,占据了科技方面的优势。那是人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科学的手段。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蓬勃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培育了各类产业的新兴产业,丰富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过去相比,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的发展更加活跃。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的开发也是必要的,其是科学进步和快速经济发展的重要征兆,必须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新事物的出现,意味着旧事物在不断的消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必须科学地了解互联网+的优势,丰富自己的发展经验。在教育领域,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各个国家提供着各类技术性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结合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互联网+的特有特点,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导人应该拓宽自己的视野,保持时代的步伐,加强自身工作信息的建设,发现自己的缺点和缺陷,并为高等院校学生创造全面素质全面健康的方法。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现状

(一)学习自主性不强

由于学习内容的特殊化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性,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难度以及挖掘知识的深度上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提出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新课题。现在,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学习意识的缺乏、学习模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问题。学习基础贫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同时,一般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意识缺乏,学习过程有自卑感,这导致学生自身学习动机的缺乏,由于缺乏动机,大部分学生有着不良学习习惯,并且,将直接影响学习动机,并且,出现较为严重的恶性循环。

(二)高职院校生源问题

为满足市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近年来实现了超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顺利从高等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但是,随着入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的信息源的构成很复杂,学生的信息源的质量也在不断下降。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一般高考招收普通高中生,其二是为了满足市场的要求,通过相应的考试招收学生。

(三)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近半数学生认为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不一致,也有认为教授的指导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积极性,由于教师对教育的特殊地位,学生对教师有着很高的期望和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育效果不理想。确实,近年来,由于相关专业的增加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情况。教师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水平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社会需求要求学生们有着较高的实践能力,但是教师却没有较高的职业能力。目前,高职教育的“复格教师”不足。因此,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效果不佳,落后于时代的考核方法等因素已经成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制约,也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

三、“互联网+”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一)媒介的变化

在现如今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时代中,知识的获得越来越有效,可通过使用手机,便可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知识的必要性已经不满足于以往的教室,学生获得在线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开始加强自主学习学生的思想,但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倾向于强调学生管理的传统教室,另外,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是传统的说教,学生对此教育方式会产生排斥感,同时,关于思想性·政治的教育的必要性,教师没考虑到。

(二)教育工作形式的落后

网络就像连接世界和人们之间巨型桥梁,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地联系起来,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尤其是时下最为热点时政新闻。但是,高等职业院校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应有的样子还是以课堂为主,教育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没有跟着世界发展的步伐,学生们在了解各国时政新闻后,都有自己的意见,但是学生们没有被教师合理的引导,通过交流了解事情的本质,也就降低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也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状态。

(三)互联网时代的两面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无线WiFi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应用开发急速上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一只手拿着并不稀奇。但是,最近,在学生手中,智能手机的多样性和有趣的是,玩学生的手机,无视老师讲课的内容,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所以智能手机几乎成了“罪人”。对于教师来说,上课时很重要,但是无法做到对所有学生完全监督和熟悉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如今,伴随着微博、抖音、快手、微信等应用软件的普及,渐渐成为了学习、工作、生活中人们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信息,并使用这些软件浪费课余时间。在复杂而变化的网络环境下,信息的确定性无法有效地保证,一些信息掩盖了“暴力和血腥”、“金钱崇拜”等恶劣气氛,侵蚀学生的思想,学生易于在极端、刺激、道德和法律意识上变得更极端,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意识形态变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保证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健康成长的最终目的。

四、“互联网+”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

(一)教学内容的改变

应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在“互联网+”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高教育的科学性质,教师在课堂内容改革初期阶段就思想政治教训进行多项研究,总结重要数据。数据和传统意识形态和政治课教老师的基本理论知识,改革意识形態和政治课堂利用数据不断的引导着学生,是一个更加科学的教学过程,可靠性高。意识形态政治教育工作中,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消费观的潜在意识的概念不应该被无聊的议论所证明,而是用现实的数据与现在的状况结合,进行彻底的教育,从而做到科学的指导。

(二)重视起“互联网+”的作用

创新是改革的基础,也是进步的基础,如同意识形态、政治教育一样,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传统的教室教学通过实践证明了其的缺点。这时,传统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的新鲜活力将成为教师的一大难题。此时,教师要利用互联网这一利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创新使用,为网络带来全新的力量,正确引导学生上网。从最古老的博客到现在的微信和自媒体的时代的开始,网络的开发速度急速变化,只是随着时间的步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被时代所抛弃,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热情、独立学习能力。大学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模式。例如,为了进行一些与特殊教育意义相关的主要活动。作为实施课程的例子,5月4日采取行动。教师介绍了5月4日的运动发展史,现如今的学生如何学习5月4日的运动精神,纵观世界与未来,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怎样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实用场景适宜,使用创新性对学生活动感兴趣,从而不断的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学生沟通的平台,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或其他媒体在互联网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得到实时信息,从而了解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情况,当学生对课堂感兴趣的时候,其会更加注意课堂上的内容,更加集中思想,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应用“互联网+”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性

教师可以上传教材、课堂准备教材、课堂录像等,通过课堂教学互动系统发出学习任务和学习通知。根据教师与学生在教室教育互动系统的相应平台,这些材料和通知也会推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学生手机系统查看课程。视频或其它学习教材也可以进行系统内的事前班级或班级考试,参加学生之间的网上讨论。教师随时可以通过手机系统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学习参与讨论,协调课程服装设计后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育的相互作用体系是基于教师计算机与学生智能手机的交流。通过网络应用,具有广播和观看移动屏幕的功能,教学互动、提问和答复,实现课堂教学互动的目的。网络教育系统如Moodle,组织学生自学。建立能够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分析学习状况,拓宽授课时间和空间的网络教室教示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材和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即各类慕课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大量的网络课程、慕课、微课等,能够给学生们提供线下的自主学习和课程交流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许平友.“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特殊”模式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6871.

[2]赵合胜,陈燕玲.试析“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现状及破解策略[J].才智,2019(16):9.

[3]杨璐.新时代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J].知识经济,2019(18):165166.

[4]杨柳,郑延龙,张鲲鹏.互联网+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7):2829.

[5]温林.基于“互联网+”的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的成果与展望[J].科技风,2018(34):64.

[6]黄丽.互联网+视域下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9):139140.

[7]孙连杰,何静.“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4):8992.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创新性思想政治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