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战略与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关系及影响

2019-11-01彭芳兰

商情 2019年42期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企业战略内部控制

【摘要】本文试图分析企业战略与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关系,对中国当下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对企业如何做好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战略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的总指导,战略的前瞻性与大局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必须完善自身的内部治理环境,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具备全面的内部风险管控意识。

一、企业战略与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企业战略与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之间应该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是相互关联,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战略应包含风险管理

企业在制定整体战略时需要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并能够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能够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二)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包含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对所面临各种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二、当代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现状

当前我国的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的激烈,但是企业的风险意识却十分的淡薄,在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风险事件,企业往往表现出手足无措,不能够有效及时并且妥善的处理风险。

(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混乱,企业内部控制缺乏强有力的外部约束(60%)

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和管理,导致很多企业缺乏内控与风险管控意识,并且很多企业的内控标准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从而使企业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的危机,治理结构不规范、外部约束十分不到位的现象。

如今国内一部分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它进行内部监督。但是企业的审计部门可能并沒有完全独立,常常受到较大的制约,没有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应有的监督作用。

还有部分企业不仅没有设立独立于其他部门存在的内部审计单位,而且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完整的考核奖惩等机制。

(二)企业缺乏内控与风险管控意识,尤其是高管层风险管控意识薄弱

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风险管控意识薄弱,没有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合规放到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并且从源头上进行必要的控制和预防。很多企业的高管层将风险管控停留在了事后的补救上,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简单的认为风控就仅仅是对公司的员工、公司的资产、公司的管理制度的监督与管理,管控意识十分的薄弱。

第二如今很多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并没有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通常的管理都十分的粗放,管理以结果为导向,采用KPI的关键绩效指标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不重视过程管理,不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并在过程中进行防范。企业的内部控制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相互独立,部门壁垒严重,没用从企业整体角度进行全面的考量,导致企业的工作主次不分,制定的相关政策制度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

第三是没有全员参与。多数企业没有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合规作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在基层员工中进行宣传,导致基层员工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日常管理中不重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薄弱环节,忽视风险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各种的负面影响,导致企业整体风险管控的缺失。

(三)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及内控标准

目前很多的企业没有独立的风险管控部门,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及专业的知识对企业存在的内部风险进行有效的指导。

即使企业设立了风控部门,但常常也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使得风险评估的结果因没有合适的评估标准,不能作为制定内部风险管理的有效依据,从而也从根本上不能杜绝风险管理制度缺陷导致的监管出现的漏洞。

还有企业缺少必要的风险管理量化模型分析工具,还有一些企业仅仅凭借自身的一些过往经验进行内部风险的定性评估,并进行简单的监管,并没有全方位准确的识别和评估风险,导致无法发挥企业内部风险预防和化解风险的高效措施。

(四)企业缺乏定期反馈和修正机制

很多企业存在着部门壁垒,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间通常孤立运作,没有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沟通,也没有问题反馈的渠道和路径,信息孤岛现象十分的严重。这种工作方式,导致了威胁企业发展的风险因内部管理问题无法及时传递,并且针对风险能立即采取有效的修正措施,将各种内外部风险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

三、当代中国企业做好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高层风控意识,将风控作为企业成长的基石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要将内部控制欲风险管理的思想从意识层面进行强化,而且需要将风险控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

同时注重文化建设,将风控置入企业文化,并在不同层级的管理层与员工中进行宣贯培训。

最后管理层需要将风控有机的整合,将风险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且在制定企业的战略时将风险管理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

首先企业需要完善各自的内部治理结构,在企业规章制度中明确制定公司高管层、各级管理干部及各级员工的权利与责任,务必确保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

再次企业需要建立独立于其他部门,并对企业董事会或风险管理委员会单独汇报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部门,负责建设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推动风控工作的过程管控,对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如财务状况、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情况、公司的风险管控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并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使企业的内控效率得以长足的提升。

最后企业需要建立长效的监控机制,不定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进行突击监督检查,促进企业的内控机制发挥有效作用。

(三)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企业应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内控经验,根据自身实际的内控体系,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风控制度,使企业具备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

再次企业的经营发展是一个动态不断往前推进的过程,因此企业在制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是必须跟随企业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变化,建立一个动态的规范制度。并且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性制定明确不同的重点及方向,设计一个动态的管理程序,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的策略,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

(四)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

首先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对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并评估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并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准确的评估,从而对風险进行防范和预防,不断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

最后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的过程跟踪与积极处理的有效机制,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并对其进行全程的跟踪,针对不同风险需要采取不同预防及处理措施,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出现,从而威胁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提高企业风险管理专职人员的素养

企业需要经常组织风险管理专职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能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信息沟通系统,确保企业各部门间能及时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传递,防止企业内部出现信息沟通传递不畅的现象,使企业各部门间的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四、结束语

一个企业如果战略短视,只顾眼前短期利益,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并站在企业长远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会导致企业对自身发展存在的各种风险不能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析,而且不能利用企业的制定的内控制度来规避各种风险,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因此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与内控作为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及内控标准,并从企业高层开始重视风险及内控,作为企业的基石,同时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对企业全员灌输风控意识,形成一种稳定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斌,王雷.制度环境、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4):2229.

[2]殷鸿鹏.关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具体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8):9596.

[3]岳世忠,袁春燕.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12):142145.

[4]陈昕.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究[J].中国商论.2018(36):109110.

作者简介:

彭芳兰(1984-),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本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全面风险管理企业战略内部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管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实现研究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我国航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