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在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2019-10-30吴晓军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情志耳穴艾灸

吴晓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广东 顺德 528333)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复杂、疑难的病例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而相应的全身麻醉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全身麻醉的苏醒期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危险时期,由于麻醉效果逐渐消退,吸痰、气管导管刺激、切口疼痛等原因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躁动不安、呛咳、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1]。若能通过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做到早预防、早干预,可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及预后[2]。其中,中医护理因其安全有效等特点在围手术期护理上日益受到重视[3],如何将中医护理应用于改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的不良反应,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值得我们探讨。因此,本研究对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如何从护理方面缓解患者苏醒期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80例,排除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等,经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22±11.93岁,体重63.55±9.18 kg;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7.45±10.52岁,体重65.78±10.32 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前后,均接受一般的优质护理。①手术前: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告知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理解所行手术,并讲解进入手术室后的大致流程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重点解释全身麻醉采用气管插管,在苏醒期可能出现咽喉异物感、疼痛、吞咽不适等情况,教导如何配合气管拔管,包括听从指令、平静呼吸等。在术前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即吸气时紧张肌肉,呼气时放松肌肉,呼吸宜深而慢,插管前指导先深吸气再缓慢呼气,重复数次再行插管。②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有需要吸痰的患者在吸痰期间要注意其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做好手术期间患者的保暖,如调好空调温度、氧气湿化瓶加温水、非手术部位加盖毯子保暖等。③手术后:进入苏醒室后,患者予去枕平卧,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对尚未苏醒的患者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呼吸反应等,并做好记录;待患者苏醒后,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学习的呼吸训练来减轻对气管导管的刺激;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利于预防躁动发生;若患者完全清醒,对符合拔管指征者按医嘱协助拔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全身麻醉手术中也同样适用。患者在术前主要有紧张、恐惧、悲观等情绪,特别是有些患者对全身麻醉不了解,认为全身麻醉对脑功能等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时可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的不同予“以情胜情法”的中医情志护理。对于以恐惧为主的患者,采用“思胜恐”方式,给其介绍全身麻醉的基本知识、个体的手术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等,引导患者理性认识手术及全身麻醉,避免对手术的过度关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尽量多与患者交流,形成良好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让患者充分信任医护人员,以积极配合相关训练及指引。对于以悲观为主的患者,中医的五志相胜论认为“喜胜悲”,即喜乐的情绪可以对抗悲伤、忧愁的情绪,因此可以指导患者在术前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鼓励家属与其聊聊既往快乐的经历,营造愉快心境等。

1.2.2 饮食护理 中医理论认为,食物也可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根据其性味所偏应用于不同辨证分型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可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对减轻苏醒期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作用。如寒证患者,可在术前指导其摄入温阳散寒的食物,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山药黑米糕、胡椒鸡汤、生姜红糖水、龙眼肉等,可缓解全身麻醉苏醒期的低体温[4];气血两亏者,可适当补充补益气血的食物,如黄芪山药粥、肉类蛋白、动物内脏、黑芝麻等,可以缓解恶心呕吐;对于阴虚火旺者,可进食甲鱼、枸杞子、柚子、金银花、蜂蜜、梨汁等滋阴降火之品,可减轻苏醒期躁动不安。

1.2.3 艾灸 艾灸结合了温热及艾叶本身的作用,对于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很好的良性调节作用。本研究于术前2日对观察组患者行艾灸治疗,选取关元(脐下3寸)、气海(脐下1.5寸)、双侧足三里(膝眼下3寸)进行艾灸。具体操作:将艾条点燃,置于合适尺寸的艾灸盒中,固定于所选穴位,每个穴位艾灸20 min,每日1次。操作过程中宜注意防烫伤,以患者能忍受的局部热度为宜。

1.2.4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以王不留行籽来刺激耳朵上的相应穴位,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头晕等多种疾病。对于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采用耳穴压豆取其止呕、安神、镇静、止晕等作用。穴位主要选取交感、皮质下、心、胃、肝、肾穴,术前1日执行。具体操作:选定穴位,用酒精棉球消毒所选耳穴,随后用干棉球擦干,再用镊子夹取中心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医用胶贴,将王不留行籽对准所选耳穴紧贴其上,并按压数秒。嘱患者自行在王不留行籽所在处按压,每次数分钟,每天按压3~5次,直至全身麻醉术后可取下。

1.3 疗效评价

1.3.1 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2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术后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的例数。①低体温:进入苏醒室后即采用红外耳式体温计测量鼓膜处温度,温度低于36.5℃者为低体温;②寒颤;③躁动:躁动评分≥2分者(评分标准:0分,安静且合作;1分,吸痰刺激时有肢体活动;2分,无刺激时有挣扎,但无需按压;3分,挣扎剧烈,需按压);④恶心呕吐;⑤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 mmHg者。

1.3.2 总体满意度 对患者发放调查量表,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种,评价2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两样本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低体温、寒颤、躁动、恶心呕吐、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护理较一般优质护理更能降低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的不良反应。

2.2 两组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对中医护理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护理对改善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更倾向于接受这种护理干预方式。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简便效廉”的特点,将中医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方法应用到护理中,有助于减少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情志、饮食护理及相关的中医操作进行护理干预。首先,我们运用情志相胜疗法来进行心理护理。情志相胜是根据五行相克理论,利用情志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调节失常情志的一种治疗方法,从而达到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安神定志,使脏腑阴阳平衡的作用[5]。其次,在饮食护理上,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辨证分型,再针对其分型予以相应性味归经的食物,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最后,运用简便的中医操作,包括艾灸和耳穴压豆。艾灸属于中医传统治疗中的灸法,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行气活血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在外科手术中也有治疗患者术后寒颤、促进术后肠蠕动等功效。其中,关元属任脉,有补肾温阳之效,寒则补之灸之;气海为大气所归,犹百川之汇海者,为“生气之源,聚气之所”,主一身之气机,具有补气升阳、补虚固本之功;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之一,可生发胃气,健脾和胃,主治呕吐、虚劳、心悸等症。因此,艾灸以上几个穴位可缓解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的低体温、寒颤、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6-7]。耳穴压豆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处,并行按、捏等手法,刺激相应的耳穴产生对应的作用,笔者在本研究中选择交感、皮质下及耳穴心、胃、肝、肾这几个穴位,取其止呕、安神等作用。交感穴可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耳穴心亦有宁心安神之功;皮质下能调节内脏机能及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具有镇静止痛、益气通络等作用;耳穴胃可健脾和胃,耳穴肝可疏肝、调畅气机,均是理气止呕的常用穴位;耳穴肾可益精补阳,适用于虚寒性病症;这几个穴位合用,可减轻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的恶心呕吐、躁动、低血压等不良反应[8]。

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中医护理干预比单纯的一般优质护理更能减少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且患者满意度较高,表明中医护理在缓解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中更具有优势,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意义。

猜你喜欢

情志耳穴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