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的历史教学法及其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浅谈
2019-10-28洪崇江
洪崇江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问题导向的“导读反讲练”歷史教学法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及其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导读反讲练”是经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检验的一种历史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能适应大多数历史课程教学的需要,而且能很好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但是具体细节操作每个人可能都有差别,这里介绍了个人的一些经验,以期与同行交流印证。
关键词 “导读反讲练”;教学环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7-0073-01
在课改的浪潮中,很多学校都持续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同一课程不同处理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必须要随之进行改变以适应学生素质培养任务的需要,不管是从近年的高考改革还是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看,历史学科教学都必须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想要到达这些目的就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经过长期摸索之后我们发现“导读反讲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能适应现在新课程的大部分教学需要的。
所谓“导读反讲练”是指“导入——阅读——反馈——精讲——训练”的一套课堂教学模式,类似的教学模式很早就有老师在探索使用,大家采用的步骤也大同小异,我们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也发现这种模式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就显出一个老师对课堂掌控的差异了,在这里我主要是介绍一下个人认为需要注意的过程细节。
一个老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充分熟悉,这不仅仅只是对教材的熟悉,还必须对教材可能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有较为充分的了解,掌握历史规律,只有尽量多的去掌握一个课时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才可能在每一个环节上应对自如。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设计出能贯穿课堂的问题来进行导入,才能处理好我们的“导”这个环节,而“导”得好不好,决定了学生在这一节课中是否能够把握到这节课的灵魂。一般来说,采用“导读反讲练”模式进行教学的话,导入环节一定要有“问题”!如《百家争鸣》一课,老师在导入部分除了可以通过时政热点引起学生兴趣之外,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探索和思考的兴趣,如“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如果你是当时的诸侯,你对于诸子百家会怎么看”“你会用哪一家的思想治国,为什么?”之类,这些问题可以写在黑板上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第二个环节“读”。导入的环节一般会占用课堂的前5分钟左右。
“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学生必须有目的地读书,那就是要解决“导入”阶段提出的主要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效率会更高,更有针对性,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进行个别辅导,但是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结束以后给学生3-5分钟的分组讨论时间,让各组就导入阶段提出的问题整理答案,讨论环节老师应该随时予以辅导以了解各组大概进度和解决问题的情况,整个阅读环节用时大概总计7-10分钟,然后进行“反馈”环节的教学。
“反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教学环节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效率和存在的问题,反馈一般由不同小组完成不同的问题解答,其间不足部分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很多同学认真阅读之后都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有的问题也能回答至少百分之七八十,这个环节决定了老师在“精讲”的环节需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精讲”环节是老师的主场,如果说阅读讨论和反馈体现了学生为课堂主体,那么精讲环节就是教师成为课堂主体的重要体现。大部分同学能解决的问题在精讲环节就略讲,大部分同学不能理解的问题在精讲环节就要重点讲,要讲透,如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原因的讲解可由老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扩展至讲透思想解放潮流出现的社会背景,由此总结出一个普遍性的历史规律。在精讲环节,老师一定要在同学们理解的基础上把课堂拔高,相关的历史概念要讲得清楚明白,历史规律要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使同学们听懂吃透。精讲环节一般耗时约15-20分钟。
“训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验证环节,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备课的时候精选部分相关练习题进行训练,也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当堂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解答,不管哪一种形式都要注意同学们的反馈,如果有问题不能当堂解决就需要留给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或者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解决或者在下一次课的时候继续解决。总之,训练环节不能走过场,题目不能过于简单,那没有考察的必要,超出课堂知识范围的问题则打击学生积极性,容易让学生形成挫败感。“训练”环节根据情况一般用时约5-10分钟,老师可根据自己设计的训练题难易程度来进行掌握。
一般来说,课堂中每个环节的用时不可能精准,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反应来灵活掌控,“导读反讲练”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堂课的效果就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