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2019-10-25黄鹏兴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包括观察体验,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创设情境,在生活场景触碰情感;躬身践行,让课堂回归生活世界等。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145-02

道德与法治课程由“思想品德”课转化而来,在传统的思品课教学中,以教师单向灌输、教化知识为主要形式,导致课堂索然无味,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情感,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改变该学科的教学现状,道德与法治教学应遵循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成逻辑,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强化实践嵌入,从生活化层面进行教学,让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建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逐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实现思想道德修养的“大跃升”。

一、观察体验,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在课堂上进行激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才能通过兴趣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他们对具象化的、体验性的东西更感兴趣,那么,激趣就可以考虑从增强学生的观察体验入手,将一些生活元素引入课堂,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对接,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找到学习的动力。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实际上,小学生经常接触到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属于他们生活世界里重要的行为规则。对此,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一课时,笔者先实地拍摄学生上学路上途经的交通标志、违反交通规则现象或者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交通事故(这部分素材要甄选,不能引起学生心理不适)等视频,然后将视频剪辑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看到视频中熟悉的环境以及视频中人们不守规则的行为,便会回忆起生活中的场景,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笔者还在课前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整理打印交通标志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记住一些交通安全知识。

课本的知识源于生活,只有在具体的生活体验中,才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生活意识,并切实践行生活法则。可见,让生活元素走入课堂,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在生活场景触碰情感

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在创造人。生活环境对小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不容忽视。设置生活场景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让生活世界进入课堂,强化了知识教学的亲近性,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内驱动力。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是小学生啦”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就是通过情景教学法来展开教学,根据每一课的主题,让学生观看校园的风景及同学游玩嬉戏的画面,或组织学生布置教室环境、带领学生真正走到校园各处感受校园之美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相应的情境中理解并确认“小学生”这一身份角色。

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教学模式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力推手,营造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关键切入点。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带动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展开讨论、分享,实现情感共鸣、心灵触碰,进而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躬身践行,让课堂回归生活世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的本质在于实践,教育与生活唇齿相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价值旨归。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所学到的内容,彰显个体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生活化教学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在生活中践行教育的内容,养成合乎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意识,以小学生日常生活常见或容易发生的问题作为导向,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才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促发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时,为了培养学生在餐桌上的良好习惯,笔者设置了一系列问题:用餐卫生有哪些?食品安全常识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文明的用餐礼仪应该怎样在餐桌上展现出来?良好的用餐习惯应该怎样培养?通过这些生活化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回忆并在笔记本上罗列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安全和不健康行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进行适时引导,进行生活安全和生活健康的重要性讲解,引入反面案例,强化警示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健康认知度,让学生回归生活时要时刻注意用餐卫生、食品安全等。在教学该单元第十课《吃饭有讲究》一课时,针对学生用餐不爱洗手的问题,笔者引用学生爱听的《不爱洗手的嘟嘟》故事,讲解不爱干净对身体的危害性,尤其突出细菌无处不在、细菌对身体的伤害。笔者用事先收集的显微镜下手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手上的细菌,激发其洗手的欲望,并将校医请进课堂,讲解相关的卫生知识,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增强生活化教学的现场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笔者发现,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始自行进行洗手练习并且下决心要养成饭前饭后洗手的良好习惯。通过本次现场洗手教学活动,学生懂得生活的细节也是有学问和讲究的,收获良多。

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嵌入,围绕问题、结合生活设计一系列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躬身践行,更易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生活即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塑造其道德精神和法治意识必须要从生活世界入手,实现课程教学与生活世界的对接,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回归生活;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善于从学生生活世界中挖掘有益的教学资源,包括人、事、物等,通过艺术加工,让鲜活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和事例走进课堂,导引学生用心感受、体悟生活,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黄齐喜.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讀与写(教育教刊),2018(6)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

[3]方丽敏.小学低段法治教育的课程理解及教学建议——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调研问题的解读[J].中小学德育,2018(4)

作者简介:黄鹏兴(1974— ),男,小学一级教师,现于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二小学任教,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