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2019-10-25冯善智韦钰玺韪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主题意义教学设计

冯善智 韦钰 玺韪

【摘要】本文分析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结合教学案例,阐述在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深入的英语学习活动的策略,旨在给教师提供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 主题意义 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25-0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论基础

《课标》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它的站位更高,涵盖了以任务驱动的任务型教学,对初中的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强调活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适当的英语学习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最终达成学生的主动发展。活动观的提出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教师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探究主题意义,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世界,获得积极的价值观,培养必备品格和形成关键能力。

高洪德指出,学习活动观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学习活动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其次,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第三,体现外语学习特点的认知和运用维度。因此,英语学习活动的特点是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英语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在于教师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要关注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六要素,不要将其分割开来,防止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关联性一方面体现为活动内容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将传统的听、说、读、写整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体现为活动设计具有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过渡的渐进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实践性在于活动的设计应能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开展描述、阐释、分析等,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在主题情境中综合语言技能的发展,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背诵单词和做题上,有利于防止“为考而教”的问题。教师通过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实践与内化、分析与评价、迁移与创新等一系列的学习与交流活动,提高学用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英语学习活动观旨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将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创设具有学科特色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语言的感染,增强英语的表达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应多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如何实现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能够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态度,从而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科核心素养,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教学中的实践

本文笔者以自己指导的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的一节展示课为例,围绕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详细的说明。教学阅读文本来自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7“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B“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這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教材首次出现此类题材的文章,谈论的是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分四个段落呈现,其中涉及到机器人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主要介绍了两派科学家对未来机器人发展的不同预测。文章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的谈论个人未来生活这一主题群,其主题意义涉及自己对机器人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英语学习活动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活动,而且三类活动各有所侧重,但又相互交织,很难完全分开。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基于语篇的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应设计多样的学习理解类活动,为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了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中以主题意义引领的理念,教师需要创设语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充分利用学生已知,引入主题意义。

1.指向感知与注意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指向感知与注意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指围绕主题意义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铺垫词汇的活动。此类活动一般在导入环节开展,因为它是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的起点,教师在设计此类活动时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媒介,激发学生对主题意义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励学生参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Step 1:学生看一张机器人Sophia的照片,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1)Does she look like a human?

(2)What other shapes do robots look like?

Step 2:学生观看机器人Sophia接受主持人采访的一段视频和几张具有不同功能的机器人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What can she do?

(2)What else can robots do?

(3)Do you want to have a robot?

(4)What can this robot do?

上面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图片所具有的形象性特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情境——机器人,然后通过播放主持人采访一个最新发明的跟人极度相似的智能机器人Sophia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Sophia能做些什么,接着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引起学生对机器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兴趣,复习了“dance”“play the violin”“sweep the floor”等词汇,铺垫了“human servant”“dangerous”等词汇,从而为学生顺利进入文本阅读扫清词汇与背景知识的障碍,为后续的语言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了指向感知与注意的学习理解类活动,目的在于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复习旧知导入新知,铺垫词汇和句型,为学生获取新的信息奠定基础,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并据此展开阅读教学。

2.指向获取与梳理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指向获取与梳理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是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的主要环节,即学生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的了解与知道是学生的内在活动,无法观察和评价。教师在设计此类活动时应注意通过外在活动,如问答、小组讨论等,促进学生内在活动的发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形成新的认知。

Step 3: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标题和插图,快速获取并梳理得出文章的主旨大意。

Predicting(预测文本)环节,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1)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Why?

(2)Whats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

A:Its about a movie called robots.

B:Its about the robot scientist James White.

C:Its about robots in the future.

Step 4: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梳理出文章四个段落的大意。

Skimming(略读)环节,教师以“Do the matching(连线配对)”的形式提出阅读任务:

Para. 1   What can robots do today?

Para. 2   What will robots be like in the future?

Para. 3   Will robots think like humans in the future?

Para. 4   What are robots like in movies?

Step 5:分小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语言的魅力。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要时刻想着主题意义并围绕主题意义,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来获取、梳理和整合相关的语言知识,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主题语境的理解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学生把语篇中所呈现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整合起来进行学习,通过语言活动的开展,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入探究个人未来生活与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这一主题,首先从课文标题和配图入手,以讨论的方式,围绕主题robot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对标题“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進行分析与解读,从标题中“will”一词可以推断文章谈论的是未来的情况,还可以判断出作者的意图是希望与读者交流对“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这一观点的看法。然后,教师通过追问“Why”来启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中是否会拥有机器人展开联想,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不仅梳理出课文的大意:Its about robots in the future,而且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接着教师通过举例说明,教会学生如何查找文章“key words(关键词)”与“topic sentence(主题句)”等阅读微技能,帮助学生快速梳理出每个段落的大意,验证自己的预测,同时养成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还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效率,形成对课文从标题到文体结构的整体理解。最后分小组朗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语言、语篇、语言结构,进而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产生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围绕自己对机器人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这一主题意义学习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做到了围绕主题意义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对主题意义进行较为深刻的探究。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应用实践类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运用所形成的心得知识结构。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教育部,2018)。应用实践类活动是学习列举类活动发展的结果,是通过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的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

指向分析与判断的学习活动是指在学生获取文本信息、了解文本话题的基础上,围绕主题意义,加深对话题的理解,同时形成自己的认识并巩固认识结果的活动。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问题链等形式促进学生开展分析并形成自己的判断。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围绕主题意义分析相关因素并思考相关因素的作用,促进学生养成系统性思考的习惯。问题链有利于学生围绕主题意义由浅入深逐步思考,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刻性。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关注主题意义,围绕主题意义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进行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等探究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生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Step 6:学生围绕对机器人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这一主题意义,分段落进行查读,完成判断、填空、问答和思维导图等读后任务。

Scanning(查读)环节,教师按段落顺序设计不同的读后任务,让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完成任务,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1)Robots look like animals in movies. ( F )

(2)Robots can only work in some quiet places. ( F )

(3)Robots can build          in             .

(4)They can do easy jobs                                .

(5)Which two paragraphs talk about the different opinions from scientists?

(6)What are scientists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robots?

(7)What are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two views?

(8)Which side does the writer take?Why?

(9)Finish the mind map and retell paragraph 4 by using the key words.

Step 7:學生基于教师创设的情境,完成对持不同观点的两派科学家的角色扮演。

Student A:Scientist James White believes that it difficult to make robots think like a human.

Student B:Scientist Thomas Black thinks that robots will even talk like humans in 25-50 years.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围绕对机器人未来发展情况进行预测这一主题,叙述课文主要内容并基于情境完成角色扮演的探究实践学习活动。读后任务1~6不仅考查学生对细节信息的理解,还引导学生在读前思考应在文本哪些部分去寻找答案,对谈论机器人现在能做的事情,关键在于找到与这些关键词相关的句子:“can build”“can do”“can help”和“in factories”“jobs”“many times”“and never get bored”“however”“but”“disagree”。教师通过渗透这些阅读技巧,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课文语篇中涉及两派科学家的观点,是文章的主线,教师设计的读后任务问题7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分析文本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与判断能力。而读后任务问题8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分析文本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当学生回答完这两个问题后,实际上不仅对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这一主题意义进行了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判断,而且在理解作者意图上找到了文本依据。读后任务9要求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图表能直观体现语篇信息的联系,构建语篇文本框架,教师基于主题意义设计以机器人Baymax的身体部位作为思维导图形状的应用实践活动,契合语篇主题,有机融入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应用、学习策略应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主题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从语篇中获取的信息分角色表演对话,学生A和B分别扮演持不同观点的科学家James White和Thomas Black,两人就机器人的现状进行交流并对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情况进行预测,促进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也促进了语言学习由外向内的转化。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角色扮演前需要给学生搭建以前学过的和本节课学习到的语言知识之间的桥梁,如“I agree with you that...”“I hope so.”“Yeah,probably.”“Well,I dont think...”“Oh,I disagree.”“You do?I think...”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拓展内容并加入自己的观点,如“What will robots be able to do?”“Who will be the people to use the robots the most?”等,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不仅了解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还对机器人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对话的过程中理解文本,提高认知水平。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要求,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载体。迁移创新类活动的重点在于“新”,即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因而要求教师在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时结合主题意义着力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新的问题,逐步实现从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走向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再到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的过程,最后完成从能力的提高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指向想象与创造的迁移创新类活动通常放在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已经进行了丰富深入探究活动之后进行,是课堂教学的高潮,因此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活动要聚焦语篇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性表达个人观点,实现教师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师在设计此类活动时应着力创设与主题意义相关的新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新的知识结构解决新的问题。

Step 8: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总结全文,捋顺课文的结构脉络。

教师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主题意义的基础上,利用板书记录的关键词,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

Step 9:学生基于教师创设的情境,设计自己的robot,并配以文字说明其形状、功能等。

T: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I think I will. If I have a robot,I would like to name it Brenna. As I like cats,my robot will look like a cat. She will help me with my housework. When I feel sad,she will talk with me and sing songs for me. This is my robot. What about yours?Now lets make your own robot.

從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人与机器人这一主题意义,教师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采用思维导图,通过所学习的词汇与句型口头概括课文,再次夯实学生对课文脉络及内容的理解。然后将课文的题目“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情境迁移到了一个新的情境中,设计了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并描绘出自己设想的未来的机器人这一开放性的语言运用活动。以画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再附以语言描述,使活动聚焦主题,深入思考并运用课文中所学语言表述自己对未来的机器人的设想。这一活动是学生在理解文本语言意义的基础上,运用形成的新知识结构思考机器人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理性地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的活动,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主题意义,内化课文中所学的语言,而且可以使他们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提升描述阐述、整合运用、分析判断以及创造想象等多种英语学科核心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需具有寻找主题意义的意识,并对阅读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基于学生已知引入主题,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主题意义,获取、梳理语言知识,巩固语言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通过迁移情境内化所学。梅德明、王蔷指出,“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我们要关注这样几个要点:基于口语和书面语所提供的主题情境,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实践与内化、分析与评价、迁移与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活动和多种互动交流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梳理整合、阐释评价语篇意义,建构新知识,感知和比较文化异同,获得积极的价值观。”本文所解释的阅读教学设计,体现了上述的主要特征。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英语学习活动在整个阅读教学设计中层层推进又相互交织,为学生创造了基于同一主题意义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增强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冯善智(1972— ),女,广西北海人,文学学士,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韦钰玺韪(1990— ),女,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情感教学,情景教学。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主题意义教学设计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
小学品德课堂主动参与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