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多模式护理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2019-10-24杨玉林董艳红邹国花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9年3期
关键词:剖宫产血栓下肢

杨玉林, 董艳红, 邹国花

(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西抚州 344300)

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我国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产妇及婴儿的生活质量〔1〕。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后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产后贫血、剖宫产导致的创伤、产后长时间卧床等存在一定关联。静脉血栓发生脱落,可流至心、肺等器官中,进而造成血液流通受阻,引发相关脏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引起肺栓塞,威胁产妇生命安全〔2〕。据研究显示,目前,临床上尚未研究出可有效预防及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案,而通过有效的护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多模式护理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70例;方案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跟踪。纳入病历均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符合剖宫产指征者;(2)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3)无任何妊娠合并症;(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具有家庭遗传性疾病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先天性心脏病者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4)合并心、肺、肝、肾功能衰竭者;(5)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4〕。(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者,辨证为血瘀湿重型。主症:下肢肿胀、下肢疼痛等;次症:下肢沉重、下肢皮肤色素沉着等;舌脉:舌质红,舌苔白腻,脉象沉细。

1.3 护理方法

(1)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产后健康指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患者身体舒适。(2)观察组:中西医结合多模式护理。①饮食护理:选择富含维生素、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当季节的蔬菜水果为主,煮烂并撇去油脂,帮助产妇进食,少食多餐,禁止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②情志护理:产妇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为其讲解关于产后康复基础知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础知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③西医康复护理:产妇分娩后,依据其实际情况,帮助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每天保持10~15 min的慢走活动,进行3~4次,及时更换卧床产妇体位,进行下肢屈伸活动,每天10~20个,进行4~5次,密切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可能性较高产妇的下肢变化,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加重。④中医手法推拿护理:对于不同体质的产妇实施不同的推拿手法进行按摩,以由远及近的原则对产妇下肢进行按摩,根据静脉血就的方向进行压力梯度按摩,从足部开始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对患者的比鱼目肌、腓肠肌进行挤压式按摩。

1.4 观测指标

(1)下肢动力学变化:干预前及干预后20 d后,经本院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两组产妇平均血流速度及股静脉血流峰速进行检测。(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6〕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共包括36个条目,分为8个维度,可概括成躯体健康总评(PCS)和精神健康总评(MCS)2个范畴,其中PCS包括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MCS包括心理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每个维度的原始分数需转换为标准分数(百分制),标准分数=(实际得分-该维度最低分)×100/(该维度最得分-该维度最低分),标准化后分值共100分。每个维度得分与其生活质量成正比。(3)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

纳入样本70例均为本院妇产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入住院的产妇,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见表1。观察期间无退出病例和脱落病例。

表1 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

2.2 下肢动力学参数变化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平均血流速度及股静脉血流峰速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平均血流速度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对比

2.3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4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1/3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71%(9/3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06)。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值下肢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异常凝结,导致静脉血管发生不完全或完全阻塞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剖宫产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率为自然分娩产妇的5-10倍〔7〕。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静脉内膜完整性被破坏、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瘀滞有密切联系,产妇在孕产期体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升高,导致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增加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中及静脉穿刺都可使血管内皮多处受损,促进下肢精密达血栓的形成;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大部分会因腹部疼痛不敢下床活动而长期卧床休养,导致下肢长肌肉长时间处于放松状态,进而导致其血流速度缓慢,增加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的可能性〔8-9〕。

中医上认为产后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与产妇分娩后气血具虚、气弱血脂有关,且产后余血没有清理干净,滞留在静脉中,造成血脉阻塞〔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平均血流速度及股静脉血流峰速与对照组相比较高,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各个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观察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经中西医结合多模式护理干预后,可有效调节血流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中西医结合多模式护理是在中医病因辩证理论结合现代西医康复疗法的基础上,以养生、康复为原则,结合西医先进的管理及围生期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提高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额的预防警惕性,为患者制定健康合理的饮食搭配及具有科学性的西医产后康复锻炼,并且对患者进行心理压力缓解及健康宣教,有效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1-12〕。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多模式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平均血流速度及股静脉血流峰速,进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剖宫产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