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支持伴行为心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产后情绪状态的影响

2019-10-24李智萍谢丽晶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产妇母乳喂养母婴

李智萍, 谢丽晶

(抚州市妇幼保健院(抚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 江西抚州344000)

我国自古以来倡导母乳喂养,但随之社会发展,国人心理等因素变化导致母乳喂养行为发生改变,加之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健全,存在部分产妇或其背后的家庭认为人工喂养手段是优于母乳喂养的一种优质喂养方式;加之受机体泌乳缺陷等原因影响,以致我国近年来母乳喂养率显著下降〔1-2〕。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母乳喂养工作至少需涵盖婴儿娩出后的四至六个月〔3〕,但实际情况是我国仍旧存在部分产妇未达该标准便停止母乳喂养,由此导致的新生儿患病率问题一直深受临床重视〔4〕。为提升母乳喂养率,改善我国新生儿哺乳现状,保障母婴身心健康可持续、积极地发展,本文主要探究信息支持伴行为心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产后情绪状态的影响,纳入本单位120例初产妇作研究样本,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单位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初产妇120例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60例为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27.15±4.26)岁;孕周36~40周,平均(38.82±1.03)周;生产方式:自然分娩41例,剖宫产19例。另60例为实验组,年龄22~38岁,平均(27.84±4.40)岁;孕周36~41周,平均(38.97±1.12)周;生产方式:自然分娩40例,剖宫产20例。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初产妇入院予以悉心接待,加强围生期各项健康宣教工作,并提前与产妇沟通母乳喂养注意事项,指导、帮助产妇定期接受各项产检,为产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针对产妇各类分娩问题予以耐心解答。为产妇规划合理、健康的饮食方案,避免诸如妊娠期糖尿病等高危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保障产妇生育营养需求。产妇娩后予以相应护理干预,避免诸如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分娩期并发症发生,加强母婴产后健康情况监测,保障母婴安全。

实验组采取行为心理干预伴信息支持护理模式:(1)个体情况评估:本组产妇基于上述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安排护理人员就产妇母乳喂养认知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同时以聊天等方式了解产妇对母乳喂养现状与行为的看法;积极友善地与产妇展开沟通,在此期间贯穿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内容,基于共情护理理念,想产妇所想,急产妇所急,让产妇感受到被关爱,进而迅速拉近护患间关系,为后续相应护理干预打好基础。(2)信息支持:就健康宣教手册内容进行系统的知识讲解,尤其注重母乳喂养这一章的内容、概念与优势宣教,帮助产妇及其家属明确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同时还需就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立体地向产妇展示,令产妇更好地理解宣教内容,进而保障后续母乳喂养工作的积极开展;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技巧、方法等内容,反复就母乳喂养中的重难点内容予以反复讲解与询问,确保产妇真正的理解,提升母乳喂养水平;建立产妇母乳喂养微信群等信息化平台,将母乳喂养技术与理念定期发放至微信群中,同时定期组建群内交流讨论会,可经由视频会议等方式,保障每位初产妇院外母乳喂养知识的及时更新与错误行为及时纠正,保障母乳喂养水平可持续提升〔5-6〕。(3)行为心理干预:产前主动与产妇沟通,了解产妇心理顾虑并加以心理疏导,增加产妇分娩信心;娩中予以产妇鼓励及安慰,并持续指导产妇娩中保持正确的呼吸方法与体位,及时将分娩状态告知产妇;娩后及时告知产妇胎儿状态,降低产妇因未知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感,早期让母婴接触,并联动产妇家属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弘扬母爱之伟大,使产妇在成就感与母爱中重建积极心态。可于娩后0.5 h让母婴亲密接触(>0.5 h),让新生儿早吮吸,并在此阶段进一步向产妇落实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内容,诸如开奶前不宜再喂食糖水、牛奶等营养液;同时采取科学的方法排空乳房,利于人体自然泌乳;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是让婴儿吮吸乳头与大部分乳晕,且母乳喂养时需两边轮喂;娩后第2天继续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知识,侧重于母婴喂养体位、挤奶方法、婴儿含接姿势等内容;娩后第3 d按至出院这一阶段,持续进行母乳喂养其他宣教内容的讲解,同时持续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中的错误方法或理念,并指导其规避方法。

1.3 观察指标

(1)母乳喂养率:予以产妇母乳喂养问卷调查,收集三个月内坚持母乳喂养者比率,统计母乳喂养率。(2)情绪:以焦虑自评量表(SAS)〔7〕、抑郁自评量表(SDS)〔9〕评估产妇情绪,分值越低情绪则越佳。(3)满意度:采用本单位护理部自制满意度问卷评估护理满意度:①优:80~100分;②可:60~79分;③差:0~59分。满意度=〔(优+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

实验组坚持母乳喂养者54例,母乳喂养率90.00%,对照组坚持母乳喂养者42例,母乳喂养率70.00%,实验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0,P=0.001<0.05)。

2.2 两组情绪比较

两组护理前情绪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情绪比较分)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临床早已证实,婴儿时期落实正确的母婴喂养工作,有利母婴身心健康,可极大程度改善婴儿患病率与死亡率。科学的母乳喂养方式应维持至婴儿娩后半年,健康、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能够促进婴儿更好地生长发育。相关文献指出〔8〕,科学的母乳喂养能够有效提升新生儿机体抵抗力,降低新生儿娩出一年内的患病风险。但初产妇没有生育及哺乳经验,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足,加之对母亲这一新角色的转换,尚未在心理层面予以全方位地适应,以上各类因素均是导致初产妇易发生心理障碍、婴儿哺育水平不足的主要原因〔9〕。故围绕初产妇这一特殊人群开展积极高效的行为心理干预与信息支持行为引导,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帮助初产妇构建正确的母亲角色认知,同时为其树立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对提升临床母乳喂养成功率、改善初产妇不良心理障碍,提升初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有其必要性与实际意义。

正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母乳喂养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护理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情绪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个体情况评估帮助临床掌握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认知水平,有助后续护理工作针对性地开展。重视护患心理沟通,积极拉近护患关系,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信息支持下,利用健康宣教手册与信息化技术,以更加直观的视频、图文等方式帮助初产妇更好地理解母乳喂养方法及优势。而始终贯穿护理全程的心理干预,充分利用母爱与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帮助产妇重建积极心态〔10-12〕。本文以心理护理为保障,以情感沟通为纽带,致力于以信息支持伴行为心理干预的护理策略提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并最终以科学的母乳喂养方法及技巧指导产妇,有效提升产妇母乳喂养水平与执行力〔13〕。

综上,予以初产妇信息支持伴行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母乳喂养率,维系积极的心理状态,临床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初产妇母乳喂养母婴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