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疑引思 让小学语文课堂魅力无限

2019-10-23李梅

读写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李梅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需要对教学思想,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本着设疑引思的原则,积极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对课程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设疑引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应用策略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 设疑引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169-01

在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做的便是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并且站在学生主体性的角度考虑,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积极贯彻设疑引思教学理念,构建开放性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具体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设疑引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以往,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执教的过程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比较滞后,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效果呈现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思维和能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设疑引思是素质课改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素质改革发展需求[1]。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贯彻设疑引思教学模式,将呈现出十分显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不仅能够改善课堂环境,营造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以更加积极、自主的学习行为,参与到课程内容相关问题的探索活动当中,从而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高效。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以设疑引思为导向,构建全新的语文课程体系。

二、设疑引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设置疑问,优化课程导入

在语文课堂上,课程导入是重点的教学环节,关系着课堂的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程度。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课程导入,并且根据素质课改要求,对该环节进行优化。教师可以围绕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作为导入前提,并且与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对接下来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从而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的高效和高质。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行思考,并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明确接下来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二)构建问题情境,培养思考意识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合理创建问题情境,为学生构建设疑引思的环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的支撑下,进行思考和联想,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学习表现更加积极和主动。比如说,教师在组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时,则可以合理借助多媒体,搜集与小兴安岭有关的风景图片和视频资料。之后,将其与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且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相关的情境要素,之后思考作者笔下的小兴安岭与自己的所观所感存在哪些区别和联系。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阅读方向更加明确,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思维,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入理解作者写作创作的意图和具体的思想感情。

(三)组织问题讨论,培养探究能力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真正实现设疑引思教学,不仅要注重问题的合理设计,更需要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互动。从而实现小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比如说,教师在组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时,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古诗词文化内涵进行鉴赏,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就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探讨,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诗词内涵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课堂互动和问题探索,构建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

(四)鼓励主动设疑,培养学习自主性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设疑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主动的提出问题,并且与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有效的探讨,从而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和自主性。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素质深入改革。

綜上,随着素质课改的深入贯彻,语文教师需要在思想上做出更新,认识到学生本位的重要性。本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原则,就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设疑引思为导向,合理设置疑问,优化课程导入,构建问题情境,组织问题讨论,鼓励主动设疑,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全面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度和高度,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瑞香.设疑拓思发问培新——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基础教育论坛,2019(01):49-50.

[2]郑桂菲.小学语文课堂中设疑诱导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248.

[3]刘景明.小疑问大学问——寻求小学语文课堂设疑启疑的技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3):55.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