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2019-10-23张珊
张珊
【摘 要】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应用意识已成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教学改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课堂上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2016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数学教学的目的,要使學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更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在本文中我来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教学设计,渗透应用意识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问题创设都比较贴近生活,其实,在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我校二年级数学教师李星彤的一节《小小商店》的课上,在讲人民币的兑换这一教学环节,李老师就将购物的情景带入课堂,让学生扮演小小售货员和顾客,让学生在付钱,收钱中,愉悦地接受了新知。例如:“陈欣然买了一支铅笔盒一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售货员要找回她多少钱?……”台下的学生全神贯注的看着,并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这一活动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设计,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就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宽学生数学视野和启发数学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平行与相交》时,我校的数学教师程慧,课前安排了在校园里找平行与相交的课前搜集知识环节,学生很快找到了学校的大门有平行,栅栏上也存在相交现象,上下楼的楼梯有平行,操场的运动场上的跑道有平行线,单杠上也能找到平行现象……学生通过找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巧设习题练习,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练习中,教师潜移默化地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设计习题,让学生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是发展学生应用意识的一种教学策略。比如,我在教五年级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习题是以一个生活情景“工人师傅要给公园的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种上绿植,他先要测量什么?”来展开,实际上是求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求面积。知道了“底是6米,高是4.5米,你能很快算出它的面积吗?”“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圃,面积是30平方米,它对应的高是7米,底是多少米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也使学生提高了做题时探究的欲望。我校的江涛老师,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小小设计师》时,首先,她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者询问家长,每人查询一个徽标图案以及它的设计意图。第二天上课,学生带了打印好的各类徽标,有国徽,2008北京奥运会徽标,还有同学拿的有校徽,江老师挑出了具有代表性的2个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如:我们班的班徽是由哪些图案组成的?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小苗和太阳。它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有学生高兴的说“小苗”是轴对称图形,有人说运用了平移,还有学生惊喜的说,老师我知道“小苗”代表我们,“太阳”代表老师对我们的辛勤培育……接着,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了设计徽标的三要素:突出主题;可以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数学知识,使设计更美观;要有创意。紧接着,江老师又问道,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们能为自己的节日设计一个徽标吗?先想好怎样设计,再动手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纷纷拿起手中的彩笔,设计出了许多不同的徽标。在这个课例中,江老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班徽入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就借助将要到来的儿童节,点燃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虽然孩子的作品显得稚嫩,可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真实生动,行之有效的。从这节课中,让我感叹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她能灵活处理教材,更重要的是,也注重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有效的数学课堂更从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入手,从生活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尽可能地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当然怎样恰如其分地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中来?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充分的了解的前提下,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积累提炼和教育智慧。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还需要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总之,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激活学生生活的经验,尊重学生对数学化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真正把“数学生活化”这一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最终,我们教数学的目的是要培养一批能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的新时代少年。使孩子们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这对于广大数学教师来说,是一次理念的革新和时代的殊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教育部颁发
【(注:本文系陕西省学科带人专项课题“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DKT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