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思维性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探究
2019-10-23李世勇
李世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科活动已经成为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数学学科活动中构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学习能力,进而生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普遍认识。数学学科活动直接指向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关注数学学科活动的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关注数学学科活动的思维性,而关注思维性首先意味着对学生数学知识生成过程的关注。通过数学学科活动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关键要踩准思维性这一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活动;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普通一线教师关心的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问题。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科活动已经成为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数学学科活动中构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学习能力,进而生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普遍认识。从关注细节的角度,笔者以为要让数学学科活动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就必须关注数学学科活动的思维性。
一、关注思维性就是关注数学知识生成过程
通常认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小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带有鲜明的数学学科特征和独特的小学特质,应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专家特别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孕育在精心设计的数学学科活动之中。
数学学科活动具有鲜明的数学特征和活动特征,其目的直接指向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关注数学学科活动的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关注数学学科活动的思维性,而关注思维性首先意味着对学生数学知识生成过程的关注。
比如说我们学习“图形的运动”中的“旋转”,传统教学常常都是要举例的,也是要进行数学实验演示的,无论是举例还是数学实验,都是为了帮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但是实践表明,如果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动手去做、去活动,那他们形成的认识更加深刻。所以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具有转动部分的玩具,比如电动风车、时钟、小风扇等。到了课堂上,数学学科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无论通过什么方法,将玩具中的转动部分转动起来就行。这个活动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与“旋转”的学习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于是活动迈向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在转动部分,用彩色的笔点一个点,然后在转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发现这个点在绕着某一个点做重复的运动,当很多学生意识到“重复”时,再向学生提出问题:转动物体重复的空间在哪里?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之下,学生就会发现旋转的实质,其实就是某个点绕着一个固定点在转动,而转动重复的部分,就为后面的圆周(360度)奠定了学习的基础。
很显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丰富,而这样的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就为“旋转”知识的学习丰富了过程,达到了促进学生建构旋转知识的效果。所以我们说,关注数学学科活动的思维性,就是关注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二、数学学科活动通过思维性培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通过数学学科活动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关键要踩准思维性这一特点。因为无论是关键能力的形成,还是必备品格的养成,本质上都是学生思维加工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才有同行认为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数学学科活动,因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良好态度,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这其中的机制是怎样的呢?这里仍然以“旋转”的教学来说明。
在上一点的阐述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大脑当中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旋转的表象,这个表象是为了后面的思维做准备的。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笔者以时钟上的时针旋转为例,让学生去思考时针从12:00转到3:00,转过了多少度?从12:00转到6:00,转过了多少度?从11:00转到12:00,转过了多少度?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利用准备好的时钟学具,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去判断;二是在大脑中借助于时钟的时针旋转的表象去判断。这两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梯度,实际运用的时候可以先采用第一种方式,然后再采用第二种方式。
比如说,在第一种方式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从12:00转到3:00,从12:00转到6:00,转过了多少度”这个问题,去操作学具,进而完成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加工的数学元素有:一个平面内对90度、180度、360度的认识;对时针旋转的认识;对不同时刻间的夹角的认识。很显然这是一个思维性较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去判断问题的答案,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然后在第二种方式运用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变式的思路,去提出类似的问题,但是此时不允许學生基于学具的运用去回答,而应当让学生通过加工自己的表象去回答,这样思维的难度更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也越好。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思维能力显然是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对应着核心素养的培育。至于此过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时候所形成的耐心操作的品格、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去完成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时形成的合作品格,都可以视作是必备品格的培养。因此我们认为,关注数学学科活动的思维性,其实就是在关心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思维性是数学学科活动的真正核心所在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其实对于数学学科活动而言,思维性就是其真正的核心。当从思维性的角度去认识数学学科活动时,就会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科活动中,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培养空间,核心素养可以寻找到有效的落地途径。
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数学学科活动强调联系与综合,但需要依托具体的数学知识;强调实践和体验,但需要有探索空间的“大问题”;数学学科活动强调以教材为线索,但要注意适当挖掘和拓展;数学学科活动强调课内外结合,但课外延伸要适度和适量;数学学科活动强调过程性评价,但需关注方法和策略的优化。
对于这些认识,相信同行们并不陌生,这里笔者想重点强调的是评价环节。实践表明,只有真正进行过程性评价,而且采用积极评价的方式,才能让小学生高效参与到数学学科活动中来。这实际上是由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的,喜欢肯定性的过程性评价,永远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基本特点,抓住这个特点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科活动中的思维更活跃,从而思维能力的生长也就有了更大的空间,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