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及 特征

2019-10-22周述贵

教师·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核心素养

周述贵

摘 要: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培育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具有综合性、个体性和发展性等特征。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由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怀三个方面构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5-0092-02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核心素养”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要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将核心素养进一步具体化为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科教学、学科课程和学科教师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实和推进,因此,学科教师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因素。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在培育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美术教育离不开好的美术专业教师,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培育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

“素养”一词,较早出现在《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这里把素养看作是日常修习的涵养。《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素养”看作是平日的修养。素养是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综合表现,主要强调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人们从事某种专业化职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顾明远先生将教师专业素养界定为: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质量的基本条件。朱远平认为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素质和修养,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成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素养。郑孝梅将教师专业素养界定为:专业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需的基本工作能力和品质。基于此,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可定义为:美术教师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并在长期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必备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是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综合表现,是美术教师所特有的典型素养,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特征

美术是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综合,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基础性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美术教师作为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肩负着培育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能力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作为美术教师特有的一种素养,不仅对培育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更对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发挥着关键作用,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专业素养作为美术教师的内在修养,是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教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共同作用的结果。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是其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素养,是一种其他学科教师不可替代的专门性素养,这种专门性素养是由美术学科属性所决定的。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它不是某个单方面的专业知识或专业能力,而是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情怀、教育智慧等的综合表现,是教师主观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如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糅合共生的,是一个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处于一个庞杂的体系中,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和功能。任何一种美术教学活动,都需要美术教师几个方面专业素养共同发挥作用。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2)个体性。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意义的生命个体,不仅具有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发展的共性,更具有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美术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在从事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不同的,进而导致其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性。美术学科具有自身的学科属性和特点,这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本学科基本的专业知识、创作创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创作创造过程中融入个性特征和投入思想情感。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受自身成长环境、已有知识水平、教学风格、教育教学经历、个性特征、思维方式以及教学对象、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其在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创作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是不同的,具有个体差异性。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将已有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与自身的情感、态度、观念相结合形成具有个体独特性和差异性的专业素养。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是其在从事美术教学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教学经验的长期积淀,通过具体的教學实践活动和教学行为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个体性。

(3)发展性。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作为美术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机构成,是美术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专业素养作为美术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素养不同。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是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并在长期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是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情感、态度和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具有发展性和动态性等特征。不同阶段的美术教师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是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教学对象的多样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动态性、生成性和复杂性等,使得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性,这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作品创作创造能力,美术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

专业素养作为美术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机构成,是影响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教育智慧四个方面。基于已有的研究,以及对美术教师的调研,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怀三个方面。

(1)专业知识。教师作为专门职业,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如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是从事教师职业的门槛和基础性条件,也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本质区别,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美术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术史知识。美术教师必须要掌握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艺术史,熟悉中外每个时期美术作品与书法的特点和代表人物,了解美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社会发展及个体的价值。第二,美术概论知识。美术教师要对美术的产生与发展、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的本质、类型、功能等美术基本概论知识烂熟于心。第三,美术技法理论知识。美术教师要熟悉和掌握美术鉴赏及美术创作创造的基本方法,如感悟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鉴赏和形式鉴赏,古典主义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等。美术教师在讲授每种鉴赏和创作方法时都要适当地列举出相应的美术作品和代表人物。此外,美术教师还必须掌握色彩搭配、素描、雕塑、篆刻、手工艺、剪纸、油画、国画、构图等基本技法。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长流水。美术教师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知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必须要有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其在从事教育教学和引导学生创作创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观念的集中表现。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是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形成的先决条件和基础。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专业示范与表现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美术教师要使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和创作的方法,自身要先具备很强的专业示范与表现能力,否则称不上是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可用灵活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等直观性教学原则来使学生获得一般的感性知识,再通过示范使学生理解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作品创作的基本技法和技巧。第二,专业指导能力。美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美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创造。美术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创造的能力。第三,评鉴能力。评鉴能力主要是指美术教师要具备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鉴别、理解、欣赏和恰当评估的能力。评估与鉴赏和教师的主观感受、审美体验和美感知觉有关,评鉴能力因个体审美观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第四,专业创作能力。创造美是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的最高境界,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并非所有的美术教师都能具备美术创作能力。创作能力与美术教师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知有直接联系,教师要注重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3)专业情怀。专业情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近年来,大量的现状调查发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整体不高,很大程度是由于教师缺乏专业情怀。美术教师的专业情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学科情怀。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性很强,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如果教师没有对美术学科的热爱,难以游刃有余地胜任美术教学工作。第二,学生情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很多教师最容易忽视的。美术教师要根据美术学科属性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未成熟的个体,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能,并站在学生的视角和立场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创作,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不同的理解,并给予专业的指导。第三,职业情怀。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事业,作为教师,要有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美术教师要认同教师这一职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体会到教学过程中所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及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第四,生活情怀。美术教师除了要具备学科情怀、学生情怀和职业情怀外,还必须具备生活情怀。生活情怀的缺乏会使得美术教师缺乏创作灵感,同时也使其美术作品缺乏生机和灵性。藝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美术教师需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在作品中表达真实情感。离开了生活实践,作品创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探讨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及特征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美术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和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聚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来展开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2017(4):5-7.

[3]朱远平.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内涵特征与内容框架[J].教育科学论坛,2017(31):35-38.

猜你喜欢

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发展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